3月初两会期间,国内汽车自主开发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3月中旬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汽车业圆桌会议上,汽车研发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专家指出,仅仅讨论自主开发的重要性远远不够,现在应当更多关注如何来提高产品自主开发能力。著名咨询机构美国科尔尼公司在一份专业报告中指出,关键出路是建立现代化“流水线”式的产品开发管理模式。
“产品开发不仅是中国汽车企业遇到的问题,也是全球汽车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美国科尔尼公司全球副总裁孙健指出,目前汽车产品开发工作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在产品层面上,主要反映在产品种类增多和产品市场周期缩短;在技术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技术复杂性程度的提高和技术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同时,在如何缩短开发周期上,汽车企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因为如果延误开发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在这种形势下,一种“流水线”开发方式便应运而生。
据介绍,所谓“流水线”开发方式,是相对传统的“一竿子到底”纵向整合的产品开发而言的。过去,各大汽车公司的产品开发工作全部集中在自己的研发中心进行,很少采用外包方式和强调与其他供应商的配合。但随着市场发展速度的加快,整车企业将越来越多新产品中的系统设计工作外包出去。目前在大多数世界级汽车公司的产品中,由其他供应商承担的研发、制造比例都在50%左右,预计未来这个比例还会提高,这就渐渐形成了“流水线”式的开发模式。按目前成熟市场的规律,产品要求每年换一次脸,每4至5年进行换代,这样,传统的汽车厂商独立研发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要求。而“流水线”式的“开发工厂”正可以以稳定的“节拍”,源源不断地以低成本推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新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产品开发工作外包比例的不断增加,汽车企业本身研发能力和资源上受到的压力将有所减轻,但同时,对产品开发管理能力的要求却更高了。具体表现为:对自主品牌元素的维护和运用;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管理;对各类供应商早期参与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项目流程管理等。
在圆桌会议上,孙健联系到中国国内汽车企业时指出,中国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从资金来看,多数汽车企业的研发费用仅为几亿元人民币,而德国大众为高尔夫车型的推出投入了13亿美元,奔驰的A级车开发耗资14亿美元。同时,由于中国汽车行业在产品开发方面起步晚,起点低,无论是技术和人才都严重缺乏,因此发展比较艰难。虽然近年来华晨、奇瑞和吉利等企业在自主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突破,但总体上仍停留在模仿和适应性改进设计的初级阶段。
面对种种挑战,如果依然沿用欧美公司的传统方式来全方位地建立汽车企业的自主开发体系,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孙健认为,中国汽车企业要突破产品开发的瓶颈,必须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其中,“流水线”开发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行之路,这样通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采用外包、全球采购等手段,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
实际上,利用外部资源进行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已经在国内一些企业的实践中得到证明,尤其是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譬如就奇瑞产品的发动机而言,风云用的是自产的发动机,QQ用的是中国东安发动机,东方之子用的是三菱发动机,而旗云用的是宝马发动机,然而,尽管利用了不少外部资源,奇瑞对自身设计的所有整车都拥有设计确认权。因而无论采购了什么零部件,从风云到QQ、东方之子、旗云,它们都名正言顺地是中国车。
圆桌会议上,不少专家也指出,目前国内多数企业还是停留在加大研发能力的初级阶段,但是必须看到,一家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建立不在于某一产品的偶然成功,而在于企业是否有能力不间断地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用更少的资源来推出更合适的产品,因此必须提高长期的产品开发管理能力。“流水线式”的产品开发模式提供了一条快捷的可行之路,通过外包等手段快速建立起自己的研发能力,之后的关键就是不断整合这些购买回来的新技术,通过再次的开发管理,最终形成企业自己的新技术,打造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民族车。沈新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