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阳明高:政府支持自主创新不能再停留在嘴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 11:42  中国汽车报
欧阳明高:政府支持自主创新不能再停留在嘴上

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欧阳明高教授

  3月3日晚,北京燕翔饭店,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欧阳明高教授接受本报专访。

  “在这次‘两会’期间,您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记者直截了当地问。

  “当然是汽车工业自主创新。”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汽车行业亟待自主创新

  中国汽车工业缺乏自主创新,引起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强烈不满。最近,在科技部组织的科技界自主创新座谈会上,中国汽车工业缺乏自主创新就成了众矢之的。

  “人们把中国汽车工业当成自主创新的反面典型,总拿中国汽车工业缺乏自主创新说事儿,不是一种简单的情绪化思潮,而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表现。”欧阳明高对人们的“指责”和“攻击”深表理解。

  “今天,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有自主创新的基础了,没有理由不自主创新。如果中国汽车工业再不自主创新,就会很脆弱,就会有随时垮掉的危险。”欧阳明高深感责任重大。

  自主创新需要战略

  “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比‘引进’苦得多,也难得多,但是我们没有退路。而前进必须选好路线,明确目标。因此,汽车工业自主创新,首先要有战略。”欧阳明高说。

  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应当充分利用全球化、市场化和高新技术革命提供的历史机遇,以我为主、开放创新和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相结合,采用一种过渡与转型相互协调发展的战略。一方面,要优化现有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节能环保的电控汽车。要按照“自主、开放、竞争、联合”的方针,认清国际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竞争恶化、劳资矛盾、技术趋同等问题,充分利用国际汽车产业技术转移的大好机遇,以我为主,整合全球资源,开展系统集成,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汽车产业经济大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下一代汽车产业技术平台,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

  欧阳明高特别强调:“汽车工业正孕育着一场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变革。主要趋势是汽车排放洁净化、汽车能源多元化、汽车动力电气化,标志性技术是均质压燃发动机、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要充分认识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重大意义,加强对新一代汽车技术的自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汽车工业在国外新一代汽车技术变得成熟的时候不再落后。”

  自主创新需要政府具体支持和鼓励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和汽车科技界的权威专家,您在‘两会’期间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记者问欧阳明高。

  欧阳明高眉头紧皱,思索良久后说:“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需要用户和政府的支持和鼓励,需要做点实事,不能再停留在口头上了。这就是我最想说的话。”

  汽车工业自主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从研究开发到示范考核再到实现商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创新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发达国家汽车工业自主创新已经走过了很长的历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拿到中国的产品往往是已经过市场考验的成熟产品。而当前,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还处在初级阶段,却要在不受任何保护的情况下,以幼稚的产品,去和发达国家相当成熟的汽车产品进行惨烈的市场竞争。这就是说,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一开始,就遇到了比较恶劣的环境。因此,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比发达国家更加艰难。 “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允许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有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并且给予应有的理解、关心、支持和鼓励,不要一遇到问题就对自主创新进行责备甚至失去信心。”

  欧阳明高强调:“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没有政府的支持是不行的。实际上,政府在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日本丰田公司需要示范考核其新一代燃料电池大客车,却没有相应的法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土交通省就特批其在东京上路试用,为丰田公司提供了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的机会,同时为政府颁布其法规标准收集依据。中国自主创新的电动汽车就很难得到这样的特批,导致“上路难”、“建站难”等问题。“既然如此,那么,中国自主创新的汽车产品怎么改进和完善呢?相应的自主法规标准又从何而来呢?”

  欧阳明高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成都威特电喷有限责任公司和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合作,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自主开发出了国内惟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发达国家同类先进产品标准的柴油机电控系统,并且在国内率先达到欧Ⅲ排放标准。但在产品商业化进程中,跨国公司拿成熟的同类产品来中国争夺市场,国内有些用户对自主创新产品有偏见,总认为国内自主创新产品价格应该比国外产品低相当比例才可接受。

  “我们痛感自主创新很孤独。在这个时候,政府就应该做些实事,给自主创新应有的支持和鼓励。”欧阳明高充满期待地说。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