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主品牌:谁急?谁不急?
本报派到“两会”采访的记者见到我就说,对汽车自主开发、自主品牌问题,不但汽车界的代表、委员热切关注,经济界以及有关方面的代表、委员也表现出特别的热心和焦虑。以往,并无如此感人局面。
两三年前,笔者曾在飞机上偶遇一位国内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并主动上前讨教有关中国汽车发展的问题。很遗憾,他婉言拒绝了我,理由是对汽车缺乏了解。这让笔者既感到由衷的钦佩,又难免深深地失望。钦佩的是这位著名经济学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大家风范!失望的是,汽车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竟然未得到这样德高望重、其建议每每对国家宏观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权威专家的关注!而今,这种局面改变了,天下英才都在关心、关爱、关注汽车,对汽车行业自主开发、自主品牌薄弱问题更是焦急万分。忧汽车自主发展之忧、急汽车自主发展之急者众,乃汽车兴旺发达、早日崛起之象也!
有媒体说,汽车界的代表和委员在用“悲情”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各界对汽车发展中缺少自我的忧虑心态。但据笔者观察,中国汽车还没到那种悲悲切切、凄凄惨惨的地步。前途虽艰难坎坷,但我们毕竟已经趟开了在开放环境下自我发展的道路,毕竟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实力,毕竟已经创造了许多奇迹,毕竟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提醒大家具有危机意识十分重要,但不能过分夸张。悲情固然感人,却不如理性服人。“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多是有识之士,还是多用智慧少用眼泪的好。“两会”召开前,笔者就呼吁汽车界要形成合力,下功夫拿出高质量的议案和提案。现在看来,今年恐难如愿。
还有媒体说,一贯得到优厚待遇的三大汽车集团以吸引合作对象的多少作为自身强弱的标识。这一说法也有失偏颇。三大集团并非像社会舆论批评的那样,放弃了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如果说一些新兴的汽车企业是自主开发的生力军,那么,这些老的骨干汽车企业就是自主开发的主力军。因为到目前为止,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人才数量上,无论在管理水平还是技术积累上,无论在市场表现还是网络渠道的掌控上,新兴的汽车企业都无法与老的骨干汽车企业相比。因此,骨干汽车企业责无旁贷地要担当起发展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重担。
事实上,他们也在努力承担这一历史责任,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经济安全。去年,一汽集团的自主开发取得了巨大进展,以奥威解放卡车投放市场为标志,牢牢确立了在中国卡车市场竞争实力领先的地位。上汽集团则大胆实施“走出去”战略,用非同一般的魄力和胆识,开始了让全世界瞩目的收购行动。可以说,骨干汽车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自我,自我意识和自强精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追求自我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迫。
汽车企业急了,学术界急了,关心中国汽车的普通百姓急了,国家高层急了,那还有谁未急?有关政府部门的有关机构还不急!这就是今天中国汽车发展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上急、下急、中间不急。对此,人人知,却又人人不愿直说,遇到具体问题时更是如此。谁能让中间层急起来?惟有落实好温总理提出的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推进政府改革的要求。
(社长手记)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