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汽与罗孚合作一说又有新变化:在2月21日至24日三天访华期间,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对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英国罗孚汽车达成合作交易充满信心。布朗对支持该合资企业的成立,鞍前马后地进行了游说。并毫不掩饰自己急切的心情:“我希望此事不久将取得有利于英国汽车工业的圆满结果。如果双方达成协议,上汽将向中国政府上报可行性报告。我听说这些文件可能几天后就会递交。”
布朗的信心源于英国政府为这项交易投下的香饵。英国《泰晤士报》透露,英国政府可能允许罗孚延缓支付增值税款,以免上汽注入的大笔资金立刻就被用于缴税,延缓支付的税额可能高达5000万英镑。
给英国人泼了冷水
布朗来华的高调似乎表明这笔交易已经拨云见日,但英国《卫报》2月27日披露的消息却给不少英国人泼了一盆冷水。
该报称,据接近谈判的消息人士透露,上汽仅承诺再向合资企业投入1.3亿英镑,这比此前罗孚自己披露的10亿英镑大幅缩水。而且,对此前曾有的“新型汽车将在英国长桥工厂生产”的传闻,中方也拒绝作出书面承诺。有关人士分析,上汽未来向罗孚注入的现金,将用以换取使用罗孚核心知识产权的权利,罗孚现有的主要资产包括Powertrain引擎,罗孚25、45、75和MG型轿车,以及在长桥的生产线。
另据消息,上汽方面已经支付罗孚6700万英镑用于双方合资企业的建立。而最新公布的1.33亿英镑显然与10亿英镑相去甚远。
对这两个数字,上汽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不愿发表评论”,只说“目前可以对外宣布的只有双方谈判一直都在进行当中”。
但此前采访中,上汽集团一内部人士曾表示:“10亿英镑的说法是罗孚放出的话,上汽方面从来没有这个说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相比较上汽方面,英国方面显然急迫得多,不断通过媒体放话。”根据他的看法,10亿英镑的说法可能更多的是英国方面“公关攻势”的一部分。
钥匙握在上汽决策层手里
无论布朗如何焦急,罗孚汽车又如何急迫,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打开罗孚项目大门的钥匙却一直牢牢地掌握在上汽决策层手里。作为中国最大的轿车制造集团,上汽集团先后与大众、通用建立了合作,同时利用旗下的上海汽车(600104.SH)作为自主研发汽车的基地,将原来的仪征汽车等子公司进行整合,变成未来生产乘用车的主体,上海汇众汽车将作为主要的商用车工厂,但都面临掌握汽车技术的难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上汽集团开始与罗孚接触,希望能借鉴罗孚在汽车技术上的优势,上汽集团与罗孚的合作走到了关键阶段。
但是,上汽决策层对此项目似乎并不急于求成,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一直在筹谋优化项目的投资结构,并作出种种可行性的分析。因为罗孚项目是上汽乃至我国汽车业至今为止最大的跨国合作并购项目,牵一发而动全身,上汽行事必须慎之又慎,周密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消息人士指出:上汽与罗孚联姻之所以在时间上一再拖延,原因也就在于此。
不否认南汽插足
富有戏剧性的是,在上汽、罗孚合作谈判的关键阶段,突然又冒出个“第三者”———南汽。据消息人士透露,上汽、南汽与罗孚三方正在紧张的谈判中,三方很可能会利用南汽的存量资产,将一部分产品放入南汽现有的厂房中生产,以减少投资、降低风险,南汽将在合资公司中占20%的股份。上汽是最大的股东,但占股将少于此前传言的70%。据透露,在今年春节期间,南京市和上海市的有关部门曾就此事进行过交流,基本敲定了这个方案。三方合资后,罗孚45系列车型将在南汽生产,25系列车型将在上汽位于仪征的生产基地生产。
对这一消息的可靠性,上汽与南汽均没有明确表示否认。一位接近上汽的人士实际上默认了目前正与南汽就罗孚项目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宣称目前还没有任何细节内容可供披露。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上汽与罗孚的合作中意外出现南汽的身影,可能有主管部门协调的作用。不管这种传闻有多大程度的真实性,但从地域上讲,既然中国汽车工业的重组不可避免,那么如果南汽与上汽因着地缘上的因素而走到一起来,也是顺理又成章的事情。
合作仍存变数
“谈判没有最后的时间表。”日前上汽一位负责人称,并不一定能保证在英国5月的大选前谈判成功。先前有消息称,中国政府相关审批部门的高层认为,罗孚现在的经营状况十分恶劣,上汽集团方面仅有资本运作的经验,而在汽车本身的研发、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如果上汽集团果真对罗孚注资10亿英镑,这笔现金投入将面临巨大风险,并没有同意双方的合作计划。罗孚与上汽集团的合作面临失败的危险。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上汽不仅批驳合作可能面临流产的猜测,并表示“我们的收购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并暗示拉上本来就想参与此项目的南汽共担风险就成了一种不错的选择。
在各种传说纷纭中,罗孚项目的谈判仍将朝着既定目标前进。但由于该项目所涉及的变数实在太大,如今谁也不敢把“成功”挂在嘴上。因为直到三方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前,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就是出现再大的变化也是不足为奇的。早报特约撰稿 刘兵烈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