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人用生命博弈“技术过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 08:52  东方早报

  前不久,中国车市出现了一个非常新鲜的“技术与质量过剩”论,目标直指上海大众刚刚上市的MPV途安,放大之后的“技术过剩”被媒体和业界炒得纷纷扬扬。讽刺“技术过剩”的种种言论直到2005年初日本一家公司生产的车型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戛然而止。在安全性能至高无上的汽车设计理念中,在“功利为先”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开始变味。

  变味的“技术过剩论”

  所谓的“技术与质量过剩”论,不仅诸如大众Polo运用激光焊接这样的高成本的生产方式,电子助力转向、电子油门这样在A0、A00级车上最先进的技术,成了攻击对象。就是“老三样”中的捷达,因为零部件选材、焊缝焊点质量控制、加工精度也坚持达到德国大众标准,整车制造工艺标准高致使成本居高不下,也被认为在低端车型中没有必要运用这样的制造理念而遭遇嘲弄。

  “技术与质量过剩”论在2004年底上海大众的途安上市达到一个新的巅峰。“在我看来,途安最大的缺点就是技术程度太高。”一句购车朋友之间的戏言竟然成为车市中对一款上市新车的讽刺。“对于汽车设计而言,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大众中国技术总监徐焕新博士无不忧虑地说。

  让人不禁心生忧虑的是,这样的舆论导向不仅会让消费者陷入安全和质量不是购车首选要素的误区,更会让汽车厂家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而不惜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去盲目追求低价位、高配置。而这样往往导致,和欧美汽车消费者比,中国消费者吃到的菜,名目相同,内容却大打折扣。

  “在汽车设计中,安全性能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这无论是在欧洲、北美还是亚洲的新加坡等地方。”从事企业研究超过20年的徐焕新博士驳斥“技术与质量过剩”论时说。欧洲和美洲等汽车市场高度发达的地方,汽车设计中,在安全性能上倾注了巨大的心血。除了有以安全闻名于世的福特旗下VOLVO轿车之外,宝马、奔驰以及大众在安全性能上的研究不遗余力。“虽然大众等车上众多配置齐全的安全装置的使用一辈子可能就只有一次机会,但是这次机会是惟一可以救命的机会。”徐博士语重心长地说。

  中国车市在2004年忽然打了个“结”,一下子跌入冰点。而恰逢此时,以低价入市而高歌猛进的现代伊兰特似乎让许多人找到了重新支撑车市的支点。认为中国汽车消费者对汽车的第一层次的需求是价格、配置和空间,其他的方面应放在第二层次考虑,其他厂商尤其是欧洲车,应该改变造车理念,集中绝大部分的资源去解决目标客户群的第一需求,才能救市。大众公司在中国市场上也有顺应市场的举措,比如放弃在POLO上安装侧面安全气囊,宝来也比欧洲款略有改变。“不过这些改变仍然是在满足大众公司安全性能要求之中。”徐博士指出。

  国内现状:汽车设计“短、频、快”

  目前,不少外资公司在华的发展策略开始变味,普遍热衷于“短、频、快””。以韩系车为例,由于韩国汽车发展历史过短,来不及积累品牌文化价值,在国际上韩国汽车留给消费者的印象是价格便宜、质量不高,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公司的产品曾一度被美国汽车公司作为旧车的代用品。韩国车最大的卖点几乎被简单地归于车价低廉,只能充斥于低档车市场。

  为了扭转这种尴尬局面,韩国车对欧美消费者大打质量牌。近年来,韩国政府向汽车科研开发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每年投资金额约占其总投资额的12%。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韩国政府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收购和合并,积极吸引国外先进汽车零部件企业到韩建厂,并计划世界水平的大型零部件专门企业等等。

  至于日本车,“去繁就简”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欧美版的日本车和国产的日本车一比就知道。在某品牌的进口车上,都装有VSC(车辆稳定控制),TRC(牵引力控制),BA(辅助制动)等系统,但是国产之后,这些一个都看不到。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