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集团公司正在下决心卖自己的“儿子”——沈飞日野。这一传说中的消息,近期正慢慢地被证实。据记者考证,欲购买者为一汽集团、广州汽车集团、华晨汽车集团。
令人颇有疑虑的是,沈飞日野虽说是家生产高中档大中型客车及客车专用底盘的企业,可收购者却都是汽车业内的“腕”,如果说收购是为了客车资源,恐怕很难自圆其说。
这是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不仅是因为收购者的特殊,还因为在卖者和买者之间,都有一个影子在晃动,而这个影子似乎才是收购中重要的“角儿”。
最早的消息
关于沈飞日野“外卖”的消息,最早源自华晨汽车集团一位董事的口中,说华晨近期要收购沈飞日野的中方股权。记者得此消息的时间是去年11月份。当时对华晨要收购的说法,很多人的看法是,政府之手在里面起到了作用。理由是沈阳一直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华晨和沈飞日野又同在市政府管辖区域内,而华晨只有乘用车没有商用车,两家并在一块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事情好像不完全如此。
2004年12月21日,沈阳。有着东北人豪爽性格的华晨集团总经理蔺晓刚对记者坦陈:“华晨是有过收购沈飞日野的计划,但由于华晨现在要做的事太多,收购只能搁浅。”
话本应到此,但蔺晓刚的另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有人说沈飞集团曾有意收购华晨,但这种说法与华晨收购沈飞日野却有异曲同工之处。“沈飞是中央企业,华晨是地方企业,两者资产属性悬殊太大,沈飞收购华晨不可能。” 蔺晓刚曾对记者这样说道。如此说来,沈阳政府当不了沈飞的家。
既然当地政府做不了沈飞的主,就意味着华晨在收购沈飞日野中,得不到优厚条件和政府许诺。据记者从沈飞日野了解的情况看,到目前为止,沈飞日野的实际投资是3.2亿多元,沈飞所占股份是51%。沈飞日野的产品尚未打开市场,而大中型客车市场早已过了“朝阳”期。那么,华晨为什么会有收购沈飞日野的想法呢?
或许了解一下沈飞日野的背景,对弄清故事本身会有所帮助。记者曾从沈飞日野销售公司人员的手中拿到一份资料,资料上有这样的记载:日野自动株式会社及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分别占有沈飞日野的股份,其中日野的股份是24%。看来华晨看中的是背后的日野,换言之是日野手中的商用车。
看起来故事并不复杂,缺少商用车项目和技术的华晨,想与日野合资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问题是一汽和广州汽车集团的同时出现,就不得不让人有所猜疑其背后的事情。
沈飞为何出让股权
由于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日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状态。1999年3月出现了426亿日元的亏损。2001年,日本汽车业老大丰田向日野增资输血,增持股权比例从36.6%提高到50.1%,使之成为子公司,并派出当时的丰田副社长蛇川忠晖出任日野社长,全面负责公司重建工作。
按计划,2004年是日野正式向海外发展的开端之年。而到2010年,日野汽车的目标是要达到在日本销售5万辆,亚洲地区销售3万辆,北美地区销售3万辆,中国销售2万辆,其他地区销售1万辆。
但按现在的实际情况,日野在中国的项目可用“不顺”两字形容。2000年9月27日,沈飞与日野成立了合资公司。当时的日野“野心”很大,去年12月21日,当记者到沈飞日野了解收购情况时,看到大片闲置的土地。接待人员告诉记者,那是二期工程用的。在沈飞日野规划蓝图的坐标上,二期工程是日野的卡车项目。也许记者去的时候正处谈判的敏感期,所以有关人员都避而不见,接待者对收购的事也是三缄其口。但记者还是从内部人员了解了一些情况,合资后,设备虽是国内一流,但由于种种原因,沈飞日野的业绩并不理想。
记者在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报表上,居然没找到沈飞日野的名字,据了解是因销量太小拿不出手。发展不顺,卡车项目当然也就免谈。然而,对中国市场日野是不会甘心的,丰田也决不会袖手旁观。三菱汽车公司在中国每年上千辆商用车的销量,不可能不触动日野和丰田。
丰田出手 广汽浮出水面
一汽和广州汽车集团都是丰田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伙伴,而华晨是国内最早与丰田合作的企业。在这场争夺沈飞日野的传闻中,这些与丰田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企业集体亮相,恐怕就不能说与丰田没有关系了。
众所周知,日野是丰田的参股公司,从这个层面也说明了丰田难脱幕后操作之嫌疑。
也许有人会说,沈飞日野中方为大股东,该由中国人说了算。但不可忽视的是,日野虽不是大股东,但手握核心技术,就有了很大的发言权。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发生的很多重组,不是中方,而是外方主导。因此有人说,沈飞日野的重组,很可能再现外方主导的局面。
如此,2004年沈飞日野发出出让股权信号就决非偶然,而一汽的参与更使丰田的影子显得清晰可见。从丰田和日野的角度,一汽能够收购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一汽在汽车界的地位无人能比,在商用车上的权威很少有人能撼动,如果一汽接盘,日野在中国就可居“上风上水”的势头。
按中国汽车界“长子”的风格,要就要最好的。可在2003年时,日野已将卡车中最关键的总成——发动机给了上柴股份公司,对一汽而言,日野已基本上价值不在。既然如此,一汽收购的消息是不是讹传?
2005年1月18日,一汽客车集团老总刘立岩在无锡曾对记者说:“一汽与沈飞日野谈过收购的事宜,但沈飞日野先进的生产线对一汽利用率不高,故放弃收购计划。”很显然,一汽去谈判是不愿驳丰田的面子。
实际上,最让人往丰田身上想的是广汽集团。1月20日,当记者从广汽集团高层得知其要收购沈飞日野的消息后,第一反应是广汽集团是不是在“拍脑袋”。因为,合资的广州五十铃股份公司已让中外双方“头疼不已”,这边的五十铃客车还未完全搞定,那边再收购一家同类型的客车企业,多少让人看不懂。
事后,记者向熟知广汽集团内幕的人请教,才多少读懂其中的故事。他告诉记者:“去年广汽集团在形成了以日系轿车为背景的产业集群后,2005年的目标是商用车。与本田合作,广汽集团最起码手里有了几百亿元的资本金,有钱无实力,要上商用车就要找有实力的伙伴。广汽集团的日系背景,决定了其选择条件。”
可是,广汽集团已有了日本五十铃,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该人士解释:“广汽集团确实与五十铃谈过合作生产卡车的事,但有两个原因可能促使广汽‘移情’沈飞日野。一是由于日本五十铃的控股公司是美国通用,难保美国通用没有其他想法;二是丰田不满意沈飞日野的现状,通过中方的合资伙伴来整合日野的中国业务,是迟早的事。别忘了,去年一年,广汽在丰田身上收获颇丰,又是轿车项目,又是发动机项目,命运多少与丰田连在一起的广汽,出手救援日野是顺理成章的事。”
据悉,这两天,广汽集团的高层几乎天天开会,主要议题就是讨论商用车的事。看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广汽集团收购沈飞日野,将会在近日水落石出。(本报记者 陈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