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震荡未必是坏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 08:57  解放日报

  近来,国内车市不断传出车厂减产、裁员、海外融资上市被叫停等不利消息,不免让人对中国车市有点灰心丧气。其实,这一切的到来不是偶然发生的,这一切的产生也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万事都有前因后果,车市也一样。不妨看一看,上述这些坏消息是怎样得来的。

  2002年,中国乘用车销量从上年的75万辆猛增至120万辆,2003年又暴增到210万辆,创造了一个中国车市“有车就能卖”的神话。于是,尝到甜头的汽车厂商不断追加投资。全球最大的几家汽车公司及其合作伙伴,2003年共承诺投资逾100亿美元,并预计2007年将产能升至约600万辆,达到2003年在中国本土制造销售的3倍。中国车市就象一个气球,开始漫无节制地被吹大。

  气球被不停吹大,爆裂的风险也就开始增大。由于众多汽车厂家扩大产能,并不断出现许多新的生产厂家,中国汽车市场供应过剩的情况日益严重。据统计,2004年的汽车过剩达16%至20%左右,导致厂家不得不发动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战。降价波及全行业上百种产品,年平均降幅13.1%,最高达25.4%,而在2003年,过剩仅为1%,产品降幅为8.1%。其转折点为2004年5月,从这一月起增长突然放缓,一切似乎都在突然之间发生了逆转。7月以后,各个月的增长基本为零,甚至出现负增长。

  如果说,中国汽车前两年的发展好象穿上“红舞鞋”不能停止,那么今天的震荡就是为双脚扣上了沉重的脚链,今天的步履蹒跚或许给了中国车市一次反省和调整的机会。

  这次震荡,使汽车行业原本极度旺盛的投资冲动开始逐步走向理智。“有车就能卖”的神话已经湮灭,如何消耗库存是每个厂商迫不及待想要解决的问题,原本的浮躁开始变成务实的态度。此外,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开始调整、改组。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调研、制订有关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行为的法规来促进零部件企业的调整、改组,形成合理的规模。

  由此看来,震动未必是坏事。或许中国汽车行业还做得还不够,但春节之前有所回暖的车市,不管怎么说,至少说明中国消费者的潜力还是存在的。 朱君巍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