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外失和 南京菲亚特的病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 08:22  中国汽车报

  有消息称,南京菲亚特已经成为2004年以来国内汽车合资公司中业绩下滑最严重的企业之一。

  2004年国产乘用车市场产销报表显示,南京菲亚特1至11月生产22615辆,销售24891辆,同比下降33.6%和23.9%,而其2004年初制定的计划为年产销5.2万辆。南京菲亚特昔日的梦想已彻底宣告破灭。

  “南京菲亚特内部出问题了”,一位南汽高层主管表示,他认为南京菲亚特的严重受挫并非偶然。

  几年之前,南京菲亚特合资公司前总经理茅晓鸣曾说过,在合资企业里,搞中方外方两条战线、两套指挥系统没有不失败的,这句话似乎正好印证了南京菲亚特目前的局势。

  和意大利人合作非常吃力

  “南汽集团与菲亚特方面在销售网点设置上的矛盾已是公开的秘密,菲亚特方面坚持高标准建设4S销售店,要求经销商必须有800万~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但是,南汽集团认为,在中国能够拿出这么多流动资金的经销商实在不多,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布点,提高产品销量,占领市场。”一位南京菲亚特的员工表示中意双方的矛盾已经有不短的日子了。

  据了解,双方的矛盾其实不仅仅局限在销售网点的建设上,在包括产品定价、人事任免在内的许多重要问题上,双方都有矛盾。

  在2003年就有人认为,菲亚特在合资公司中的权力太大,包括产品、财务、配件、广告宣传在内的大多数事情,都要菲亚特同意才能实施。而对于这种状况,菲亚特方面似乎还不满足,仍在不断地提出新要求,这引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满。

  “和意大利人的合作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由于文化和沟通上的障碍,我们之间分歧很大。”一位去年刚从南京菲亚特“叛逃”的中层主管认为意大利人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和我们过去的老国企比较接近,不仅办事拖拉,而且官僚作风、老爷作风严重,还非常固执,听不进中方的意见。比如说,在降价问题上,中方认为价降得早,就能掌握主动,但意方认为单纯的降价只能让菲亚特品牌蒙羞,不会在市场整体下挫时形成长久的号召力。意方过去的一位销售副总就曾说:“重要的是了解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比如客户喜欢什么颜色,什么配置,而不是只知道降价。”虽然从表面上看,意方的说法没错,但事实上如果在2004年南京菲亚特不降价,那么下场只有一个,就是输得更惨。这位“叛逃者”认为,意大利人看似正确,但却脱离实际的作法对企业的危害性极大。

  一位前南京菲亚特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意大利人应当为南京菲亚特在2004年车市上的失败承担一部分责任。他指出,意方和中方在合作上的矛盾一直很大,影响到双方的长远规划和发展,历次销售总经理的去职都是这种矛盾激化到极点后的产物。也正是因为双方在想法上的南辕北辙,使得南京菲亚特在产品开发上一直迟滞不前,常常是意大利人想推出的车型,中方反对,而中方想要的,意方却给了别人。他认为,意大利人的顽固性格使得双方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根据他三年的工作经历来看,只要意大利人一旦认准了的事,中国人很难改变,再怎么苦口婆心都是白费。他举例子说,在某决策上,中方依据过去的经验认为是不可行的,意大利人根据国外调查公司的结果认为是可行的,那么意大利人是肯定会干的,因为在他们眼中,国外调查公司代表的是科学,中国人凭经验办事的作法代表的则是愚昧。

  批评外方的不只是南京菲亚特

  “不仅仅是南京菲亚特,中外不和的矛盾在许多合资企业都普遍存在,只是由于企业销售状况良好,矛盾才没有表现出来。”一位也是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正如这位人士所言,当他的公司在2004年出现亏损时,中方也开始抱怨外方。

  该公司总经理曾对合作伙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崇尚浪漫的外国人除了浪漫之外,便是清高和自信,这种自信膨胀到一定程度便导致做事过分追求细节。尽管他们做事的方式很严谨,但这种自信与严谨放到中国便成了执拗与不知变通。

  由于外方的坚持,一开始该公司的架构完全按照外方国外母公司的模式,下设两个事业部,由两套管理人员管理,中方另外有一套管理班子介入其中。核心财务也划分为两个部分,但是,由外国人当部长,中方下属根本不知道如何具体执行他的决定,因为外方对中国市场的了解程度实在有限。

  但是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中方开始掌握主导权,外方正在转变,只提出有效建议,而中方则更多偏向操作层面的分工。

  中方自己也有责任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中方自身也存在诸多失误,他认为英格尔在市场上的失利是最好的证明。这个车在世界上总共卖了400万辆,没出大问题,可在中国刚卖出几千辆就砸了牌子,而那时意大利人还没有来。

  他认为,英格尔当时为什么会失败,致命的原因一是只要市场不要质量,二是售后服务观念太差。在生产环节,许多小毛病不加以认真解决就推上市场。在服务环节,出了问题不去积极解决,而是推拖扯皮,逃避责任。此外,英格尔的定价政策也有问题。追求低价格在某些环节到了放弃质量的地步,包括继电器、风扇等一些零配件,换上车一天就坏了。他认为正是由于南汽自己重销售、轻服务的不佳表现,大大影响了其争夺市场的能力。

  而一位从南京菲亚特“叛逃”的前雇员也表示,由于市场差、职工待遇也差,中层干部和职工纷纷跳槽到其他公司。据他介绍,像他这样的中层经理,现在在南京菲亚特一个月才挣二三千元工资,而车间工人则更惨,每月只有几百元工资。南京菲亚特的干部工人被长安福特挖走不少,过去之后收入至少能翻倍。企业缺乏向心力,这不能不说是管理上的问题。

  与此同时,一些人开始怀念孙勇,他们认为把黑锅让孙勇一个人背是不合适的。

  “意大利人的愚蠢已经让我们付出了代价。”在谈论南京菲亚特的困境时,一位现南京菲亚特部门经理也忍不住了,“意大利人无视中国市场的现状,坚持要按照其在欧洲市场的经验循序渐进地走,在汽车井喷的2003年,南京菲亚特遗憾地错过了最好的机会,等到开始扩张产能的时候又正好碰上了市场的萧条。”这位经理还认为,“孙勇的春雷行动是有积极意义的,正是在实施春雷行动时,南京菲亚特月销量突破5000辆。事实上,南京菲亚特是去年国内第一批降价的厂商,而这使其在一开始也尝到了甜头,至于后来销量的下滑是由于其他企业采取了相同的降价策略,这正好证明我们的战略是对的。

  “南京菲亚特出现目前这种局面不应该由孙勇一个人承担责任。”南汽集团战略研究部的一位分析人士说,他认为孙勇干得很苦,但没得到好结果。南京菲亚特除了销售战略问题外,包括管理、中外双方的协调都存在诸多问题,原计划今年投产的几款新车全部推迟就是诸多问题的一个表现。

  “南京菲亚特的根本问题是菲亚特在车型结构上存在先天缺陷,所以才导致目前的困境。”一位现在在另一家汽车公司担任销售主管的南京菲亚特前雇员表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作为一家以中低档轿车为主的企业,菲亚特缺乏中高档次的轿车,惟一的一款高档车———蓝旗亚仅仅在意大利有知名度。据说意方曾想推出蓝旗亚,但被中方坚决否决了,因为中方不看好这款车;而当选欧洲“2004年度轿车” 的菲亚特熊猫,虽然销路被人们所看好,但作为一款微型轿车,经销商对其能带来的利润感到担心。这位南京菲亚特前雇员认为,南京菲亚特之所以一直迟迟未能推出新车,固然与中意双方矛盾重重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菲亚特已经到了没有合适新车可推的尴尬地步。

  南京菲亚特前商务经理薛翔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任何一家合资企业都存在双方沟通和交流上的矛盾,仅仅把责任推到双方不和上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内汽车业,南京菲亚特不是第一个存在中外合作矛盾的企业,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因此如果仅仅用意中双方失和来解释企业目前的困境显然是不够的,而缺乏高档车型就是企业缺陷的说法也缺乏根据,事实上,国内许多以中低档轿车为主打品牌的企业中,效益很好的也不少。他认为,南京菲亚特目前的困境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报记者 楼 聃)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