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关键在于重建汽车消费者的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08:50  新华网

  自今年7月份以来,全国轿车销量连续3个月递增,扭转了自4月开始连续3个月销量下滑的局面。以至许多人认为国内车市开始回暖。可惜好景不长,这一势头并未延续下来。10月份轿车销量比9月份下降了8%,仅为17.86万辆。专家预计,年底两个月情况也不会有大的好转。

  今年前10个月全国轿车销售累计达到187.86万辆,如果最后两个月每月销售18万辆,那么全年可以达到224万辆,比2003年的197万辆增长13.6%。这一增幅虽然低于年初预期的20%的增长幅度,在在全球汽车市场今年基本与上年持平的情况下,增长幅度还是相当大的。

  与1990年代的市场需求结构迥然不同,目前中国轿车大多为私人购买 私人购车已成为当今轿车市场消费的主流。2003年私人购车比例超过70%,北京则超过90%。估计今年私人购车比例将超过80%。

  私车消费与公车消费最大的不同,在于消费者对价格的考虑更多。毕竟是花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银子,能省一点省一点。谁都希望买一辆物美价廉的私人轿车。私人购车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对价格越来越敏感。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从2001年开始,长期坚挺的轿车市场价格开始下调。2003年,轿车市场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主流车型和企业,不断推出价格新基准。与往年相比,2003年国产车价调整周期由8个月缩短为3个月,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汽车厂家为赢得市场份额不得不以季度为单位进行价格调整。

  今年以来,轿车价格继续下调,这一轮价格调整的突出特点是主流轿车企业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等全面参与价格竞争,直接导致轿车市场主要企业排名产生较大变化,并对轿车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汽车频繁降价也带来了副作用,就是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心。许多消费者不知何时降到底,想买车而不敢买,捂着钱包就是不出手。

  新华信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导致消费者出现持币待购观望的三点原因中,两点和价格有关系。一是“各厂家频繁大幅度降价,担心刚买完又降价”, 二是“降价幅度小,所计划购买的车还没有降到希望的价格” 。

  持币待购比没钱买车要好得多,毕竟消费者还有购买力。现在的汽车市场缺的不是金钱,而是信心。很多消费者想买车也有钱买车,但他在观望。大家轮番降价,低了再低,但效果并不好。因为人对价格的渴求是无止尽的,降价是无止尽的。如何在合理价格的基础上,重建消费者的信心,这是当前中国车市走出困境的唯一选择。

  重建消费者的信心,首先要充分尊重消费者,要以人为本。要研究消费者、引导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要,在质量和服务上狠下工夫。

  重建消费者的信心,还要大力培育汽车文化。这不仅仅是汽车厂家和经销商的职责,媒体和相关政府部门也有责任。

  重建消费者的信心,汽车厂家和经销上在培育品牌忠诚度上也要下工夫,培养常年甚至一代又一代的稳定用户。

  重建消费者的信心,要充分尊重消费者的权益和资产。最近东风标志在全国率先启动降价补偿。尽管有人批评为什么新车上市不把价格定的合理一些,但此举毕竟是尊重消费者权益和资产的一项实际行动,开了风气之先。(原载:2004年11月30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 作者:张毅)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