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可以因为匆忙而错过左岸的咖啡;或是由于对艺术的冷感而停止思考;但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你却拒绝不了一番感触————这份只属于汽车文明而无关商业利益的厚重。
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下,英国汽车工业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孤独的幸存者;德国的大众、奔驰与宝马也在与日美汽车的苦搏中起起落落;标致—雪铁龙的名字则是法国汽车失而复得的辉煌。
在不少中国人的印象中,雪铁龙的名字隐身在神龙富康的背后。经历过“老三样”的巅峰,伤逝之后,神龙富康却似乎成为雪铁龙避之不及的话题。刚刚跨进2004年的门槛,04款富康终于宣布改姓,行李箱盖左上方用“东风雪铁龙”代替了沿用十余年的“CITOREN ZX”,之前,已有爱丽舍、毕加索和赛纳为其探路,东风雪铁龙在华的品牌整合已进入收尾阶段。雪铁龙坚定地走向了中国。
半个月前,记者有幸前往法国雪铁龙总部采访。对于这个在国内低调前行多年的品牌充满了好奇,记者很想去感知,在那片滋养了它八十多年的土地上,雪铁龙究竟演绎着怎样的过去与现实?
让记者意外的是,整个行程,没有被安排正式的专访,甚至不用穿行在厂区考察它的生产线,负责接待的雪铁龙总部国际部的袁小姐只要我们安静的听故事。在接近6500平方米的雪铁龙历史陈列馆里,听一个笃爱雪铁龙收藏品的老人讲述一段段风云。
1919年,是故事的开篇。创始人安德列.雪铁龙被形容为一个天才。在他亲自督战的1919—1935年,技术革新被认定是公司发展起步阶段的助推器,此时的雪铁龙被笼罩着诸多光环————1919年,参照美国福特汽车公司T型车的成功经验,雪铁龙公司生产出第一辆欧洲批量生产的A型汽车,至1923年,日产100辆。1924年,车身第一次使用全钢结构,打破了木制结构的固有路数。1934年,雪铁龙又成为最早批量生产前轮驱动汽车的厂商,而这一技术对于美、日汽车而言,几乎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运用到生产上。
雪铁龙先生或许是一个机械天才,而他在当时超乎想象力的公关行为和营销意识,最终锁定了雪铁龙在诞生后的十年间成为法国汽车第一品牌。1924年穿越非洲大陆的“黑色远征”与1931年的“黄色远征”被视为雪铁龙证明产品可靠性,对外建立品牌知名度的富有创意的行为。实际上,“黄色远征”的一路人马甚至到达了北京,这段被形容为“循着马可波罗足迹”的旅程,正是雪铁龙和中国最早的结缘。雪铁龙最绝妙的品牌推介,则是他于1925年率先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以霓虹灯方式做广告,使巴黎四周3万米以内都可看到————这是让雪铁龙人自豪到今天的。如今,“先尝后买”的新车试驾刚刚在国内成为新鲜事,而早在1933年,雪铁龙公司就已经运用了这种手段贴近消费者。我们还在陈列馆里发现了当年雪铁龙公司宣传册中特意开辟的一个附件————
《如何与新闻界打交道》。如果说对造车的心领神会是天赋,深谙营销之道则是雪铁龙边走边学的成功要义。
只是辉煌来得太突然,又很短暂。
1934年,雪铁龙公司始料不及的衰败。
1935年,雪铁龙先生离世。
1935—1974年,是被雪铁龙人低调处理的历史。归属米其林的40年,虽然很快摆脱了颓势,但失去了张扬的广告与诱人的色彩,属于雪铁龙曾经的荣耀不再。1948年诞生的2CV和1955年的DS液压悬挂是这个时期值得记取的骄傲。
1974年,米其林公司与标致公司达成转让协议。而事态进展却与两个法国汽车最大品牌共谋发展的初衷相悖————过于仰赖本土市场,各自花费数百万美元来聘用设计师设计车型、开发市场和组建工厂,两个品牌合而不“力”。虽然1992年,雪铁龙ZX的诞生标志着两个并行品牌在技术上有了交流,但真正出现了共用生产平台的概念,是在现任PSA集团总裁佛尔兹先生就任之后。他的要求很简单:“不再相似。”于是,雪铁龙定位在舒适宽敞的大众车型,标致则要树立起时髦、运动的形象。记者也曾听闻一个相关的故事,据传,某天巴黎深夜的街道上狂奔着一群雪铁龙的设计师,他们匆忙赶到了标致设计中心,却看到了极为相似的一款标致新车的图纸,结果雪铁龙的设计师们被勒令修改他们的设计方案。
辗转之后,我们看到,1999年的PICASSO、2001年的C3、C5,2002年的贝林格、C8,曾在去年上海车展上引起轰动的可拆装自由组合的C3“变脸”,以及新近推出的C2,共同支撑起了雪铁龙在经历过一段灰色时期后,日渐丰富的产品阵营。
历史到这里戛然而止。口述笔录的历史无疑是残缺的,详略也多少凝聚了记者自身的喜好。苏醒后的雪铁龙,无论曾经的起落如何被演绎,对未来谨慎的期待似乎才是它最想传达的讯息。此次行程中,雪铁龙的总经理萨蒂内突然要与几名中国记者共进晚餐,而当我们准备好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等待他回应时,幽默的老人却宁愿谈他夫人是如何钟爱雪铁龙这个品牌,或是关切的追问一位记者家有富康的感言。记者急切地以不少跨国公司发布几年新车计划等此类消息想探听来年,甚至在更长远的一段时期内,雪铁龙对中国的谋算,得到的却是老人礼貌地一挥手:“我暂时没有计划。”
希望这只是一种姿态。有数据显示,雪铁龙在法国本土已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2003年的销量更是瞄准了140万辆的目标。对豪华轿车与运动型越野车的敬而远之,使标致—雪铁龙复苏后重返美国市场变的悬而未决。只是倘若沿袭着这种谨慎,在高速起跑的中国汽车市场前失去决断力,多年之后当历史再度被提及,或许又将出现挥之不去的一份遗憾。(文/本报记者 童娜)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