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假冒伪劣: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断肠草”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0日 08:46  国际金融报

  ●三石

  就在国外汽配商迫不及待进入中国市场之际,国内汽配业却自毁长城,充斥着大量仿制配件和假冒配件

  据悉,国家为了整治汽车配件行业的混乱局面,打击制假伪冒现象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

  可以说,零部件虽然处于整个汽车行业链的下游,却是整个民族汽车工业的前沿阵地。失去这个阵地,也就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

  小奥拓或者大奔,无论怎样品质的车,有一件本质上的事情是无法回避的:他们其实就是一堆有效组合并且有效运行的零配件。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搞汽车工业的,生产汽车的才是主角,汽配行业似乎只是配角。但振兴民族汽车工业,最大的一块就是零配件技术的进步。这就如同中国足球的发展不是鞋的发展,也不是草皮的发展,而是球员素质的进步。中国汽配行业最终目标是能形成汽配技术的自主开发,从而带动整车的技术进步。否则国家也不会在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的问题上煞费苦心,寸土必争了。可以说,零部件虽然处于整个汽车行业链的下游,却是整个民族汽车工业的前沿阵地。失去这个阵地,也就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

  然而行业的技术进步是以一个良好而健康的市场为基础的。只有启动市场消费之后才能带动行业技术研发。消费→研发→消费,这是一个循环,只有当这个循环进入一个良性的状态,才能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下,由量变到质变实现中国零部件行业整体水平的飞跃。

  问题是加入WTO以后,让我们建立这种理想状态的时间不多了。外国汽配商早已饥肠辘辘,只等食堂叫开饭了。他们惟一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占有中国汽配市场份额。

  如果说“狼”在门口叫是必须面对,已成定局的事,那暂且可以不论,况且鲶鱼效应的产生也未必是件坏事。但从内部来说更严重的却是许多人的自毁长城,不得不面对的触目惊心的事实是: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纯正配件的年销售额约14亿元,这个数字仅仅是该公司汽车配件市场份额的1/3左右,充斥市场的其余2/3均为仿制配件和假冒配件。也许和外商的进入相比,这才是中国汽配行业,乃至整个中国民族工业的“断肠草”。

  据悉,国家为了整治汽车配件行业的混乱局面,打击制假伪冒现象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以上海大众为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自1997年起一直将上海大众的汽车配件打假列为全国技术监督部门打假工作的重点。1998年6月、7月,全国各地的打假行动,短短两个月,查处假冒的桑塔纳零件价值约2500万元;查处有假冒配件销售的汽配商店500余家,涉及23个省市的80多个市县;查处全国各地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汽配市场30余家。1999年1至9月,在上海大众配合下有关部门查处价值3177万元的桑车配件。上海大众打假协作网成立以后,屡施强手重挫制假售假不法分子。2001至2002年参与打假行动134次,平均每周2—3次。一年中共查处售假窝点214个、制假窝点27个,查获假冒伪劣汽车配件202088件,价值2023万元,并获得侵权赔偿203.05万元。

  但是就整个庞大假冒汽配件业来说,我们所涉及的上述案例不过是九牛一毛。任何事物的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条件,汽配行业的假冒行为泛滥到如此程度,是有着种种因素存在的。拨开覆盖在上面的层层面纱,不妨探究一下这些对汽配行业侵权行为的生长土壤的成分。

  地方保护主义

  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恐怕也是“打假打假,越打越多”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的某些地区,制假俨然已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支撑着地方的经济发展,养活当地的大部分人口。国家有关部门的打假演变成了和当地经济“打架”。据报道,地处武进、丹阳、扬中三地交汇的江苏某地,原本沒有什么经济特色,却靠生产销售假冒汽配件脫贫致富。在制假越是猖獗的地方反而越是打假不力,因为制假业在当地官员的眼中关系到政绩,而在百姓眼中是衣食。于是打假走过场和敷衍了事也成了情理中的事情。更有甚者,有的制假企业竟然是当地政府部门开办的。

  法律法规的滞后

  任何局面混乱的行业都必定存在法律法规的滞后现象。这一点在国外很难想象:一些假冒者长期假冒别人的产品,被查到也不过是罚点款,而所罚的款额对于他长期从事制假的所得来说不过是可以忽略不记的一个数字。以至于有些制假贩假者很自然的把罚款列入成本的范围之中。而对已构成犯罪的案件来说,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因为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犯罪、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属于自诉案件,应当由被假冒或被侵权的单位自行起诉并举证。

  此外因为缺乏相应的监督制度,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被制假者拉下水,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诱惑的面前,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本该站在制假者对立面的他们,却与对方成了同道中人,同流合污。同时官僚作风的严重也是个问题,动辄向打假单位要好处,要辛苦费。能少做不多做,睁一眼闭一眼,减少麻烦。

  保险公司违规操作

  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已经不是个案了。保险公司为降低理赔费用,自己指定了特约的修理厂修理事故车,价格按照假冒配件和仿制配件计算并向用户理赔。这给汽配市场的假冒行为提供了行情,等于为其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客源。令人瞠目的是,随着汽车保险市场的飞速扩容,这种情况在汽配假冒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份额。

  收缴配件处理不当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执法机关对所收缴的假冒配件,往往是去除“标识”后继续再放回市场。但是,由于汽车配件的特殊性,专用于某种车型的配件,再流入市场,使汽车厂家的打假失去了意义。这就严重挫伤了一些汽车厂家打假的积极性。不少汽车厂家并不急于打假。所以对于收缴的假冒汽配件的处理应该和以往的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理区分开来对待。不能等同视之。

  观念的落后

  在某些地方某些人的观念里,杀人放火是犯罪,制假却并没有什么错,反而是劳动致富,很理直气壮的事情。有位制假者竟然给上海大众写信,认为该汽配公司虽然经销假冒的桑塔纳配件,但是“确实做得比较成功”,上海大众不要用打假的方法排挤他们。况且“连‘桑塔纳’三个字都不准使用,是否太小气?是否太冷酷?”。真是可笑到令人昏厥。

  用户的观念落后是另一个方面。所谓假冒产品,成本自然极为低廉,依靠价格优势吸引了很多贪图便宜的顾客。但个人认为较之前几点来说这并不是一个主要原因。贪小心理,作为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人之常情。当在相差可能十倍的价格前,让一个普通老百姓把境界拔高到振兴民族汽车工业上,的确有强人所难之嫌,心理的天平很可能就会出现倾斜。所以这些顾客需要教育,但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主流方向。更多的应该是从法律法规,制度,体制等根源性的问题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必讳言,汽配市场的制假行为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对某个地方的经济繁荣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有某些人可能因此而致富。但是这种行为是与国家利益和整个民族汽车工业的振兴所背道而驰的。这种在蝇头小利面前的饮鸠止渴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但笔者认为如果从人、观念、素质甚至法律法规等方面去谈论假冒伪劣行为都是浅薄的。那只是掩盖本质的表象,包括其他行业的制假行为。而行业制假行为也不是某个政府部门所能制止的。个别政府部门最多也只能起到震慑、防护、局部的制止作用。所做的工作也是具体而微观的。就象消灭一窝白蚁,所谓的斩草除根只能是在消灭了蚁后之后。否则数量上的消耗只能使双方陷入你来我往的拉锯。最终还是需要政府在就业、产业调整等宏观的层面上治本。

  有些人乐观地认为外商的进入会带来新技术和行业的进步,从而会带动整个零配件行业的技术发展。现阶段,外商可能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而转让部分汽配技术,但最单纯的人也不会相信,一个外国商人来到中国的动机只是因为纯粹的国际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帮助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这是一个近乎于童话的美好幻想。能转让的只是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零部件。核心技术的转让简直是天方夜谭。最终的提高还是靠我们自己去完成。历史告诉我们,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最终要么灭亡,要么受制于人。但试问如果我们国产配件市场现在就被自己的假冒伪劣行为给毁灭了,或者即便不是毁灭,当有一天我们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只能在市场的最底端挣扎,那研发、进步、自强还从何谈起呢?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同时通往天堂和地狱:要么迅速壮大,杀出重围,要么最终丧失自己的汽车工业,沦为其他汽车大国的低级零件供应商。

  强敌入境,不容再有内患,在这样的挑战下,面对假冒伪劣的侵权行为正在蚕食市场的健康的情况,我们要大声疾呼:不是爆发,就是等待消亡!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汽车配件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