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型车“全球同步上市”是跨国公司表达善意吗?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3日 09:25  经济日报

  最近,一位新闻界同仁问我,现在中国的汽车合资企业纷纷推出“全球同步上市”的产品,是不是跨国公司在向中国消费者表达“善意”?我不假思索地立即予以否认。

  所谓“全球同步上市”的概念,是前年上海大众推出POLO时首先提出来的,并且成为POLO上市最成功的卖点。可以说POLO之所以能卖得那样贵,而且卖得那样火,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全球同步上市”,隐含了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意思,满足了一些“成功人士”和年轻人喜新、喜好、时尚的心理诉求。

  此后又有广州本田新款美洲版雅阁的“同步换型”,最近上海通用凯越中国版本的推出,虽然是不同的版本,又在中国专门做了10万公里的路试和改进,但都源于通用大宇科技公司。其实现在各家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哪个都不落后,与在它的主导市场,或者说本国市场推出,时间相差前后不过一两年,而POLO在中国推出的时间,实际也只比在德国晚了多半年。

  跨国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赚钱赢利是他们存在的基础。他们到中国来,既不是来传播友谊,更不是来扶贫帮困,而是因为看好中国的汽车市场,所以谈不上什么善意不善意。能够赚钱,就会留下来发展,赚不了钱就要拍屁股走人。当然他们在赚钱的同时,客观上对我们汽车工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会有所帮助,所谓实现“双赢”,就是这个意思。商业上只有共同的利益,没有长久的友谊,我们也不应该寄希望于跨国公司对我们有什么善举。当然为了赚钱,他们不能没有投入,而且还不断要有“招数”,推出“全球同步上市”产品,就是他们的“招数”之一。

  为什么同是一个大众公司,过去一个桑塔纳在中国市场一卖就是14年,新产品千呼万唤不出来,而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的雅阁一上市,帕萨特、奥迪A6就一下子都进来了?今天甚至“倾家荡产”,几乎把它所有的新产品都拿到中国市场来,以至人们担心大众在中国市场没有了后劲。是大众公司的觉悟提高了,还是良心发现了?都不是,是中国汽车市场国内竞争的国际化,使得他们不得不如此做。再看其他的跨国公司,如今哪个又不是哭着喊着要把最新产品拿到中国来呢?

  近些年来,中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生产领域进入者越来越多,首先是所谓“定点企业”搞“一厂多点”,然后是非定点企业“曲线救国”,使汽车管理部门规定的所谓“八大轿车基地”成为一句空话。市场参与者的增多,导致竞争加剧,特别是所谓“6+3”跨国公司全部进入中国后,中国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已经演变为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先入者要守住阵脚,迟到者要后来居上,不拿出真材实料,难以扩大市场份额。

  通用进入中国虽然较晚,但投产3年就跃居中国轿车第三的位置,又重组五菱,收购烟台,可谓气势汹汹。丰田一出手就扬言要占据中国10%的市场份额,计划在中国推出4款新车。本田在广州虽然开始步子小,但经济效益好,发展速度快,最近又连出奇招。NISSAN起步就是大手笔,和东风合资,167亿元投资一下就把对手甩到了后边。PSA扩大合作,标致重返中国,福特半年内推出两款新车,北京现代一鸣惊人,三菱在北京、长沙、福建三处布子,奔驰宝马再也坐不住了。

  竞争加剧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轿车连续大幅度降价,二是新产品推出速度不断加快。现在一些经济型轿车的绝对价格,已经十分接近甚至低于国外市场价格,而今年已经推出和即将推出的新车新款不下30种。在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轿车与中国普通人的距离缩短、接近,轿车进入家庭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话。而私人购车成为主导,使得中国汽车市场迅速扩张。去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也是大众除本土以外最大的独立市场。今年上半年,大众在中国的销售量已超过它的德国本土市场,成为它全球最大的市场。眼瞅着大众的丰硕果实,跨国公司哪个不是垂涎欲滴?利益所在,谁会对中国市场掉以轻心?

  “全球同步上市”的概念能得以流行,并大获其利,还在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增加了,购车能力提高了。特别是一部分人的消费水平和眼光,已经和国际接轨了,所以市场上出现了所谓“骂贵的,买贵的”的奇特现象。

  正如钱币有两个面一样,全球同步推出产品,也不全是积极方面的意义。过于强调“同步推出”,势必给地产化带来难度,甚至完全忽略地产化问题。这也是今年以来散件组装车大行其道的原因。虽然入世后,我们已经取消了对引进车型的国产化要求,但是一个负责任、想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企业,仍然会自觉自愿地去搞好地产化,哪怕是为了它自身的利益,也会这样做。如果合资公司长期去生产跨国公司“全球同步”推出的产品,就只能永远是跨国公司的组装厂,中国所谓的自主发展将遥遥无期。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程远专栏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