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特别是对轿车工业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汽车工业的竞争力,虽然在市场上表现为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但本质上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
现在,我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遇到哪些问题?加入WTO将对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生怎样的影响?从客观上看是否有利于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轿车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轿车基本上是10家中外合资或技术合作企业生产的。合资已有15年的历史,但没有一家开发出自己的轿车产品,也没有培育出自己的开发能力。显然,我国轿车合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遇到严重的问题。对此需要进行认真的考察和分析,从而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
中外合资必然各有所求,外方首先求的是中国巨大的轿车潜在市场;中方求的是先进技术和资金。由于与我国企业合资的外方都是技术水平先进和研究开发实力雄厚的汽车跨国公司,而我国的企业基本上没有轿车开发能力,因此外方对合资企业不可能有技术创新的需求和动力。
实际上,即使是外方已有技术也不会把最先进的拿来给合资企业。汽车跨国公司采用新技术,特别是采用新的品牌的普遍规律是,先在本国的企业使用,1~3年后在其国外的独资企业采用,4~5年后才在其合资企业采用。而中方合资时关注的是利用外方先进技术生产轿车,没有把培育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作为首要目标。即使合资企业的中方想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也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这对外方会产生利益冲突。外方以技术主导权控制着企业。技术创新虽然表现为企业越大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越大,但技术创新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即只有符合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回报才能真正展开。
一般而言,企业越大虽然某一技术创新投入往往不会越少,但该技术创新的使用范围往往很大。这样,大企业花在单位新产品上技术创新投入比小企业往往小得多,而由创新带来的利益则会大得多。但这种道理并不能克服中外合资轿车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遇到的结构性障碍问题,因为对于国外跨国公司而言,与我国的合资企业再大,其所占股份的资本量也只能是该跨国公司资本总量的一小部分,不仅不会改变跨国公司先本国企业,后国外独资企业,最后合资企业的采用新技术的次序,更不会有花钱在合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作为合资企业,如果外方没有技术创新的动力,中方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再大,也是不行的。
加入WTO对我国轿车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进步可以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取得,也可以通过引进技术取得,必然加剧我国轿车市场的竞争。在我国的轿车合资和技术合作企业,只有加快技术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掌握先进技术的合资企业的外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加强向合资企业转移技术,从而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如果外方不加快在合资企业中采用新技术,合资企业在竞争中失利,外方和我方会同样受到损失。随着合资企业采用新技术步伐的加快,其技术创新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但这种变化只是量变,不是质变。合资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构性障碍不会因为我国进入WTO而消失,合资企业不可能开发出自己的轿车产品。
我国汽车工业应该采取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模式
——在轿车中大力扶持微型车(微型轿车和微型客车),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微型汽车一般指排气量1升以下的汽车,包括微型轿车、微型客车(面包车)和微型货车。
预计2000年全国微型车产量约在67.4万辆。我国微型车近年来成为国内汽车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微型车在汽车行业的比重已增加到32.6%,并初步形成了长安、天津汽车、昌河、柳州五菱和哈飞五大微型车企业,这五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超过了90%。根据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和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微型车应该成为我国轿车工业的主流,是国家支持的重点。而近几十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轿车发展大型化的趋势,不能代表未来世界轿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更不符合我国国情。
进入WTO后,我国微型车所受到的冲击也小于其他类型的轿车。从技术水平的要求来看,微型车也低一些,符合我国现有的工业和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国产化水平。
——卡车和客车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技术引进和企业技术创新。加入WTO以后,对我国卡车的冲击也将是很大的,这种压力主要表现在车型、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目前,我国主要生产轻型和中型卡车,并有自主开发能力,但卡车的发展趋势是重型化,国外重型卡车占很大比重,而我国重型车才刚开始研制生产。因此,如果我国轻型和中型卡车工业坚持引进和自主创新的模式,那么重型卡车则可以采取与国外合资和技术合作的模式。但合资、合作的前提,要能引进最新技术,生产21世纪的卡车。通过重型卡车合资、合作,不仅能快速提升我国重型卡车的技术水平,而且其“技术外溢”也有利于我国轻型和中型卡车的技术创新,提高我国整个卡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与卡车工业相似,加入WTO后,我国客车工业也应该分别采取两种发展战略和技术引进及技术创新模式。对于轻型和中型客车采取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模式,主要由我国自己的企业生产;对于大型豪华客车通过合资和技术合作生产。
——汽车零部件工业应该标准化、系列化和集团化,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肖柳)
所属专题:中国汽车与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