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市场营销>正文

胡茂元的国际化哲学(3)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1月21日 12:00   《中国商人.汽车人》  陈瑶 字号:

  重返欧洲

  亚太市场 ,只是胡茂元海外布局的其中一步棋。“上汽集团要走全球化的道路,打通英国市场是

  必经之路 ,既然已经把罗孚基地收到旗下 , 就不应该浪费这一机会。”在成功收购英国罗孚,进而上南重组之后,胡茂元早已放出了话。而继2009年全面收购英国商用车公司LDV品牌知识产权及技术平台后,上汽的英国之路 ,更成为关注焦点。

  胡茂元该如何打这张牌?

  要知道,在全球范围内,欧洲都是法规体系严格的市场,而跨国收购之后,文化融合,更是一个难题。

  在上汽成为一家国际化企业的过程中,打破异国人士心理的障碍,难度远大于地理的阻碍。更何况,MG与MAXUS还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前者有着百年品牌积淀,而后者的知名度,与国际同行相比不具备优势。两者又如何发挥协同效应?

  没有解不开的难题。“遇到这么多困难并不吃惊。我的性格认定,只要是数学题 就会有解,而且一定要把它解出来。”这是胡茂元在业内颇为有名的“数学理论”。 不管是与通用合资项 目的谈判, 还是上汽与大众关于自主开发、国产化、全球采购和清算4个关键问题的纠结,乃至中国汽车工业新整合时代的第一重组案例上南合作……一切商业行为 ,他都据此行事。 当然,解题的答案就是——将大家共同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即使英国MG品牌在2005年被出售,英国伯明翰长桥工厂依然保留了下来,2007年,由MG首席工程师和全部研发骨干组成的上汽英国设计中心建于此,上汽乘用车主要的前期设计工作都在此完成。上汽首款自主产品荣威750的推出,该设计中心不可或缺,还陆续打造出新款MG3小型车、MG5紧凑车和MG6中型轿车/掀背车。

  5年时间,团队融合、跨国协调、整体战略执行等问题,相继得到解决。对于汽车工业衰落的英国而言,上汽接手最后一家纯英国的汽车公司,反而是复兴MG的开始。

  保留下来并经过重新改造的总装工厂,在2011年6月正式投产MG6,以半散件拼装SKD的方式制造,从中国国内向英国运送散件。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加下线仪式的照片,登载在大多数当地报纸的第二天的头版。英国《星期日独立报》曾感慨地写道:“MG6的确让

  人眼前一亮,它的设计和工程都是在伯明翰的长桥完成,MG6的创意完全来自英国设计师。 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加值得期待呢?”

  在这个百年品牌的故乡,MG销量惨淡,而在中国,诞生于罗孚平台的荣威和MG,总销量却已过10万辆。复兴,必须加速在其故乡的速度,MG固有的品牌影响力,是上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几 年来,上汽 集团投 入了数亿资 金 使 起源于英国的MG,尽可能 地 保 持在 全 球 汽车业的地位。”MG英国公司销售和市场总监Guy Jones这样称,“而现在我们将抓住真正让英国汽车占有一席之地的机会,让MG品牌重新回到世界版图。”

  2012年10月,国内外媒体从一项新的人事任命中,解读出上汽对欧洲市场的更多寄望,这可视为是胡茂元在最合 适的时机,就其“打通英国”誓言的再一次推进。

  原任 职日产欧 洲 设 计中心的马丁?乌赫 拉 里克(Martin Uhlarik),接替上汽英国设计师安东尼?威廉姆斯-肯尼(Anthony Williams-Kenny)的职务,负责主导上汽英国设计中心,后者已转赴上海,升任上汽技术中心设计部全球总监。

  马丁?乌赫拉里克的履历,是上汽看重其的主要原因。 曾经任职捷克斯柯达, 负责内饰设计 ,于2001年, 被日产聘请前往英国伦敦的欧洲设计中心,并负责2003年的Evalia概念车、2007年NV200概念车、2010年Quashqai小改款等车型。

  在日本三大车企(丰田、日产、本田)中,日产因与雷诺结盟,而被誉为是最没有“国别属性”的日本车企,更多一份全球化,而马丁?乌赫拉里克在日产欧洲设计中心的履历,决定了他对欧洲消费者的偏好有到位的把握。“努力成为一个本地化的公司”,多年的合资合作,上汽将中国的经验也搬到了欧洲。

  2013年,荣威350、MG3、MG5都将有可能投向英国市场,而且,还将延伸至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地区,这也会进一步促进其在中国的销量成绩。

  与此同时,另有一颗重要的棋子须部署。胡茂元将棋盘转到了商用车领域,这曾被认为是上汽的短板所在。继2012年7月份102辆整车出口南非后 , 上汽大通将进军澳大利亚,这是其进入的第一个海外发达市场。

  根据上汽大通与澳大利亚签署整车出口协议,未来将为澳大利亚提 供7款车型。同时,上汽大 通海外市场双品牌战略也正式启动 , 未来将因地制宜采用LDV和MAXUS大通两个品牌。在LDV具有较强品牌积淀的地区采用LDV命名,如英联邦国家和欧洲地区;在其他国家地区采用MAXUS大通命名。

  尽管因为英国和欧洲采纳较为严格的排放标准,上汽MAXUS大通短时候内还没法重返本地市场。但上汽MAXUS大通的供给商上海柴油机股分有限公司,已在紧锣密鼓开辟合适标准的发动机,未来5年,上汽大通的海外销量,将达到公司总销量的20%。这同样是一个成功的国际并购案例。

  2009年,上汽全面收购英国LDV商用车公司品牌知识产 权 及 技 术平台,将LDV引入中国并 命名为

  “MAXUS大 通”,这个源自英国的商用车品牌变 换了中国身份。借助LDV原有的全 球供应商体系, 上汽MAXUS大通将打造成一个着眼全球市场、全面发展的国际商用车品牌。目前上汽MAXUS大通的全球销售网络已覆盖了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以及南非、澳大利亚市场。

  看得出来,上汽MAXUS大通的发展路径与上汽荣威MG几乎完全一样。在无明显强势品牌的竞争环境中,快速建立品牌形象,打造“国际化的中高端品牌”,向包括其品牌发源地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出口产品。上汽在商用车领域的弱势 , 一度被业界诟病 ,一个成熟的汽车大集团,应该拥有成熟的产品阵容,胡茂元正在加速薄弱领域的布局。在上汽MAXUS大通首款产品V80的发布会上,甚少露面的胡茂元亲临现场,引发现场惊叹,足以看出其对商用车的重视。但仅仅是补足商用车空缺,还不是胡茂元所想。 上汽商用车, 即使起步较晚,但在整合全球资源的基础上 , 也要具备后来居上的实力 。

  事实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撑。在重组南汽集团后,南京依维柯被纳入到上汽集团内部统一管理。而上汽现有的商用车资源,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都具备更多的优势条件。如果能够顺利梳理完旗下商用车资源体系,包括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上汽通用五菱以及上汽MAXUS大通,再加上柴股份与上汽菲亚特动力两大关键零部件公司,上汽在商用车领域的前景,有广阔的想像空间。

  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萨繆尔森说过,如果有一个国家能够以高质量生产人们所需的大部分商品,并以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把它们推向全球市场,那会是怎样的景象?他预言中国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这样的国家。

  看上去,胡茂元所带领的上汽,似乎正在追求这个梦想。

(编辑:Aeolus)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