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市场营销>正文

胡茂元的国际化哲学(2)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1月21日 12:00   《中国商人.汽车人》  陈瑶 字号:

  “走出上海,走向国际化”,一直是胡茂元的战略构想。

  多年来,上汽相继控股收购了江苏仪征、 柳州五菱、 烟台车身厂 、 重庆红岩 ,又接收了原中汽组建了 上汽北京分公司 , 上南合作,更是使上汽跃为国内资产最庞大的汽车集团。在国外,收购英国罗孚,获得罗孚的技术资产;收购英国LDV公司 , 补充了 上汽在商用车领域的短板……

  当然,兼并重组绝非惟一方式,如何成为“世界著名汽车集团”, 有太多路可走。

  胡茂元的想法,是要集合全球资源,多元发展自主事业。而且,他的原则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固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与那些百年品牌相比, 差距依然很大,既不能让现有合作伙伴感觉到威胁,也不能被国际上的政治力量所利用,将“中国制造”视为敌人。

  无论是哪个行业,即便所有中国企业都意识到“国际化” 是箭在弦上,但这仍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受制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技术与品牌两大要素,就能将中国企业拒之门外。在汽车领域,由于核心技术长期被跨国巨头所把持,战略的重点依然还局限在本土,并长期纠结于与合资品牌在本土市场份额的对峙之中。

  所谓“国际化”,不仅指的是国际化的产品,更需要的是国际化思维。胡茂元一再强调,上汽既要放在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分子来考虑,更要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一分子来考虑。自主事业与合资合作,并非有着泾渭分明的边界。

  如何利用中国是世界最大汽车潜在市场的优势,结合全球资源,使中国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才是关注的重点。这其中有两个关键,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提高国际经营能力。

  曾经, 上汽也希望完全凭借自 己的力量, 在大众桑塔纳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走一条自主研发的捷径。但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太快,即便是花了大价钱,搞出来的东西不仅滞后,甚至没有市场竞争力。

  “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上汽。

  这可能和上海的海派文化有关系。他们对国际化的经营理念能够迅速学习,比较精细化。”即使是竞争对手,但来自中国主流汽车集团的某人士,对于胡茂元领导的上汽,依然充分肯定。

  与世界对标,一步一步向世界靠拢。一切努力,并不是为竞争而竞争,而是行走在预设的战略轨道上。最终,上汽是否可以站在行业的最顶端俯瞰对手?于胡茂元而言 , 即使上汽集团实力雄厚, 即使前进的速度超越太多国内同行,但环境已经发生巨变,从来没有任何一刻可以丢弃危机感。

  亚太新意

  2012年12月4日,临近年度收官。胡茂元的国际化战略 ,祭出大手笔。

  这一天,上汽集团与泰国正大集团联合宣布,双方计划在泰国建立合资公司,面向东盟市场生产和销售上汽集团自主品牌MG系列产品。双方将充分依托MG品牌资源和上汽集团的研发能力,协同泰国当地产业资源,抢抓东盟市场发展机遇。

  看似一项普通的国际商业合作,但上汽的泰国新动作,却引发媒体热议。这不仅源于2012年4月中泰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未来5年内两国贸易投资总额增值1000亿美元的目标,更多的是折射出上汽海外力量的重塑——这是一次独立彰显自己的宣誓。之所以说“独立”, 源于 上汽的成长与时机的到来。

  无独有偶。 3年前的同一天 ( 2009年12月4日 ) ,上汽与合作伙伴通用汽车成立印度合资公司,计划一同开拓亚太市场,印度作为亚太的第一站,上汽通用五菱则通过技术和知识产权输出方式,充当最主要的出口平台。

  彼时 ,能够利用旗下合资企业的资源, 与合作伙伴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有此魄力的,还仅有胡茂元。此举将中国汽车合资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更高层次。于合作双方而言,通用寄望上汽的低成本优势以及资金支撑,扭转印度市场的亏损局面;上汽则寄望通用成熟的海外经验,双方优势互补,而且在印度之外 ,东南亚市场的印尼及马来西亚 ,同样具备潜力 。

  即使是联合开发国际市场,由于产品借用通用在当地的销售渠道,所以,出口车型均悬挂雪佛兰标识。按照某上汽高层的话来讲:“如果在海外市场没有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渠道,相当于只是国际市场的一个贴牌生产商,并不能在国际市场立足。”

  了解胡茂元的人都知道,自主品牌的国际形象,一直都是他脑子中紧绷的一根弦。 在印度的贴牌生产 ,并不是他追求的全部,至少在品牌形象上,上汽没能发出 自 己的声音 。而上汽通用五菱的出 口销量,也不计入上汽自主品牌出口业绩。行进中的海外之路,固然需成熟伙伴扶持上马,但不代表会墨守这样的方式。关于此次上汽与正大的合作,马来西亚某媒体,对于上汽的描述是这样:

  “上汽这个企业的名字 ,虽然露面机会不太多 ,但却是中国头号汽车集团……” 且不论表述如何,但必须承认, 即使是上汽这样的主流中国车企,在品牌知名度上 ,确实在国际上未能形成明晰印象。这次的伙伴正大集团,来头不小。

  作为泰国最大、最知名的跨国企业,正大在泰国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渠道资源,仅是正大在泰国上千家的超市,就能作为推广MG品牌的庞大网络资源。与正大的合作,是上汽集团首次以自主品牌名义对外组建合资公司,不仅是上汽集团自主品牌迈向国际化布局的关键一环, 也是拓展亚洲市场的重要一步 。

  更为重要的是,泰国属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在泰国建厂后 , MG产品有望短期内在东盟自 由贸易区立足。 东盟内包括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澳大利亚这些国家,都属于英联邦国家,在泰国建立合资厂,不仅面对东盟,还能直接进入到英联邦国家,而MG本就有英国血统。

  据胡茂元称,泰国合资公司的国产化率 将超 过40%,可以规避贸易壁垒。按照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关规定,一旦整车合资项目的国产化率达到40%,出口至东南亚其他国家,将享受0至5%的关税,远远低于CKD方式出口的关税。

  立足泰国,辐射英联邦, 上汽海外战略迎 来了最好的时机。如果顺利,泰国将成为上汽重要的海外生产基地。

  曾有美国媒体断言,如果想要登上世界舞台,上汽集团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更成熟的合作伙伴,比如通用汽车。而通用汽车必须决定的是,自己愿意给予上汽多大帮助。

  事实上,通用汽车也将上汽的此种需求作为与上汽谈判的重要筹码。彼时在印度的合作,恰逢全球金融危机之时 , 在阴影中的通用汽车,将中国合作伙伴视为是救命稻草。可是,通用汽车尚未决定要与上汽集团携手走多远,按照通用汽车CEO埃克森的说法:“这有点像是两个人结婚,虽然有着不错且可行的关系与合作,但要想婚姻美满 ,就必须考虑到双方的需求 ……”

  在商言商,双方之间的商业合作,已属另一话题范畴。在商业谈判中游刃有余的胡茂元,从来都不会将企业的命运交付他人,贴牌的产品,也永远不能代表上汽自身。随着上汽海外市场运营能力的提升,上汽未来在海外市场不愿再做 “附属者”。

  “我们必须要获得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就是要拥有自己响当当的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在胡茂元的构想中,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拿来主义”都只是自主战略的第一步,而上汽所要得到的,并不是现在的销量,能不能抓住未来的市场,才是考虑的关键。

  他曾经感叹过:“上汽集团的汽车出口太少。世界上没有一家像我们这样销量超过300万辆的公司,出口量却如此之少 。 ”

  毫无疑问,规模是海外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过,外部环境无法决定一切,对于每一家车企而言,如果机 遇一致,那么“做大规模”的外部机会就是均等的。包括一汽、东风等各大主流自主品牌,都计划在海外投资整车生产项 目。

  无论换了什么样的比赛场地,无论换了什么样的游戏规则,上汽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赢家。所以,这一次,胡茂元的雄心是,在海外市场,出口既要规模,也要品牌。这也符合他一贯的管理哲学——站在世界的角度谋划企业 ,总是比别人多走出一步 。

  随着泰国合资企业的成立, 上汽的出 口战略 ,已经从“内向国际化”,走到了更为实质的“外向国际化”,从品牌建设、内部管控到外部供应链管理,上汽自主品牌都将在异国他乡接受新挑战。与此同时,上汽海外业务也明确了“两条腿”走路路径。一是寻找海外当地有实力的合作方,共同开发市场;此外,与通用的合作也会继续,并正在洽谈在某些海外市场,采用上汽品牌的可能。

(编辑:Aeolus)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