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访谈> 201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专题 >正文

原创吴从坚:自主品牌的品牌打造需长远规划

http://auto.sina.com.cn  2014年09月06日 21:31  新浪汽车   字号:
德勤企业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汽车管理咨询团队总监 吴从坚德勤企业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汽车管理咨询团队总监 吴从坚

  主持人:待会儿我们还要讨论关于自主品牌下一步发展的问题,最后我们有请德勤的吴总,德勤公司对国内国外的汽车品牌发展,应该都非常了解,从您国外品牌的实践的经验,然后你们也为中国自主品牌下一步的品牌发展提一些参考性的意见,有请。

  吴从坚:首先我非常同意张总的一些观察,就是说确实虽然市场份额自主品牌在下降,但实际上我们也看到自主品牌一些企业,不是所有的,就是自主品牌一些企业确实从基本工方面,还是有了很大的提升,无论从产品的质量,还有品牌,还有像一些技术等等,都有了一些长足的进步,这个就是说我们看到已经有进步了,我看到他们在做这个基本工的话,意思就是说我们还是觉得品牌它是一个长久的工作,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规划,规划就应该从基本的消费者的调研,去搞清楚他,目标客户是谁,目标客户心理诉求是什么样的,从这方面打造,我们自己的目标客户是谁,我们怎么定位,怎么塑造相应品牌的属性,接着就是要在我们产品、我们的服务,我们跟消费者沟通的各个方面,把它一致给反映出来,这是很系统性的工程。

  我们觉得可能国内的自主品牌这些公司的话,因为我们看到他们这块做的工作相对来说有限,他们还是在做很多最基本的工作,比如说把产品技术提升,把质量提升,把网络给建造起来,特别系统地去做这种品牌打造的工作,现在做的还不是特别多,所以这个其实是下一步应该改善的,就是把这个事做的比较科学化一些。

  主持人:我们这个阶段尽管是一个相对比较虚的话题,其实我的挑战也很大,第一个话题是最虚的,但是呢,我们五位嘉宾解读的非常好,我觉得从我个人很受启发,我觉得他们讲了几个关键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叫汽车的品牌和汽车的产品来讲,应该品牌危险,某某意义上讲这个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我们一代一代的产品,但是品牌的经营是一个与企业的生命,与企业存在的生命周期。

  张毅:我认为品牌和产品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主持人:是,但是某种意义上,首先有品牌战略,但是品牌战略的下面,我们有一些关于产品、关于营销,关于网络等。

  刘展术:我觉得产品和品牌来讲,应该产品在前,品牌在后,如果产品不行的话,你花了很多钱在沟通上,也许短时间可以创造奇迹,但是很快就下来了,品质是最根本的保证。

  主持人: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刚才我们的讨论非常有热度,第一个就是我们品牌战略,应该说是一个总体的构架,在这个构架下,我们要再从事我们各种战略的推进,品牌战略不是空中的楼阁,我们需要有一系列的支撑,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现在自主品牌走到现在,刚才张毅在这个地方讲,他有他的客观的现实,就是说我们最早是模仿起家的,用模仿的产品快速地抢占这个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考虑到怎么样去做这个品牌,也没有时间来考虑怎么样做这个品牌。但是现在基本上主流的自主品牌企业,都是坚持正向开发,而且正向开发过程中,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有非常大的提高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也会越来越认识到这个品牌的重要性。所以我想这是第二个,就是品牌不是空中楼阁,需要有好的品质的产品来支撑。我觉得大家讨论的第三个,就是品牌的建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积淀的,长期的,需要系统规划、分布实施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说刚才讲到自主品牌是不是有希望,因为我们不能放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看这个问题,或者一时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一个很长的过程里面看这个问题,可能我们能看到自主品牌慢慢就会一个向上的曲线,而且这个向上的曲线是我们的产品销量和我们的品牌同时向上的这么一个曲线。

  张毅:关于品牌,因为我是做媒体的,我经常看到我们很多媒体上报道什么国产品牌,就是觉得没有国产品牌这一说,只有进口汽车这一说,所以我简单谈几点我关于品牌的看法,品牌其实很简单,就是注册商标。另外呢,作为汽车品牌来讲,我们现在所讲的有外国品牌,实际上我们国内生产的车就两种品牌,一个就是外国品牌,一个中国品牌,中国品牌有四个标准,第一个就是中国的企业,就在中国注册的企业,在中国注册的商标,这是第一个标准。第二个标准,这个企业拥有这个品牌的完全知识产权。第三点,这个产品是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销售。第四,这个品牌在汽车前部和后部有明显的标志和LOGO满足这四个标准就是自主品牌,所以不管它的技术是哪里,资金是哪里都不管,只要满足这四个都是自主品牌。

  另外我们一直讲中国品牌,我的看法是这样,我自己认为我们对外讲的时候,在和国外品牌分开的时候,我们讲中国品牌,美国品牌,日本品牌,但是在国内还是用自主品牌为好,因为它是约定俗称,已经用了这么多年,而且从我们国务院文件,从习大大的讲话,都讲的自主品牌,所以大家也比较容易理解,不存在国产品牌,汽车只有国产汽车和进口汽车两种。

  主持人:在业内大家有不同的认知和意见,所以这些地方我们就不做更深入的探讨了,如果探讨这几个名词,自主品牌、中国品牌、国产品牌、进口品牌、国外品牌,我们把这些说的话,可能花的时间更长,但是这个确实是重要的话题。第二个话题开始,我们讲一些品牌打造的过程中一些做法,第二个话题是多品牌战略与单一品牌战略的选择,分别使用不同品牌的发展战略,当企业的产品系列化时,将高中低不同档次的车型布局在不同的品牌下,有利于消费者对品牌定位,形成清晰的认知,全球的四大汽车制造集团,均采取多个品牌的发展战略,但是从国内实施的效果来看,2009年奇瑞吉利长城等企业,纷纷发布了多个子品牌,但是多品牌战略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2013年以来,自主品牌企业又不约而同选择了回归单一品牌的战略,是多生打群架还是多生孩子打烂架,自主品牌回归单一品牌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多品牌战略达到成功占领不同细分市场,降低企业风险的目的。我们第二个话题,刚才围绕我这些问题,大家来进行讨论,首先我们还是有请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市场销售总部专职副总部长叶磊给我们谈一下,东风日产在多品牌战略与单一品牌战略选择方面他们做的一些实践和认知。

  叶磊:首先从我们企业角度来讲,在经过10年发展之后,应该东风日产选择的是一个有限的或者说谨慎的多品牌的战略,为什么这样去做,我觉得应该有几个方面的变化或者说需要,首先是消费者的需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三年以前,在尼桑品牌之下,我们曾经推出了一款价格高达488800元的罗兰,我们这款车我们对它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当时也是SUV市场蓬勃向上这样一个阶段或者过程,但是这款车遭遇了滑铁卢,可能尼桑品牌的含量金不足以支撑这样高价的产品,同样我们看到很多入门的市场有很多的机会,但是尼桑品牌愿意降低身价抢夺这个市场吗?也不尽然,一方面是消费者他有了不同的情感方面的需求,我们要用不同的产品线和品牌线满足,作为企业的发展,我们也需要为销量以及消费者的升级换代,去极具这样一个资源,我想这个是我们选择多品牌的出发点。

  当然,做多品牌的话,实际上还是有风险的,包括刚刚孙老师也谈到了自主品牌前期的多品牌战略,实际上是从现在的结果来讲,应该是一个否定。那为什么会去否定呢?我觉得可能跟产品线丰富与否有关系,跟产品品质有关系,也跟我们  经销商的资源优关系,那这三个矛盾怎么去协调,可能就是决定了多品牌战略成功与否的一个条件,应该是这样讲。

  就拿启程而言,我们实际上在做这个品牌之初,是可以把它向我们的理念学习的,把它放到尼桑的渠道之下去做,但是这种实际上不是一个彻底的品牌战略,那我们还是采取了独立渠道的方法,那只是说为了降低我们渠道的资源的风险,为了提升经销商做这个新事业的动力,那我们在条件上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办法,可能我的经销商更多在我东风日产的体系内的经销商去做优中的选择,我们可以选取更加灵活的方法,为了降低投资的风险,我可以前面的展厅相对独立,但是我后面的服务体系供用,所以在渠道策略上,当时我们提了方针,专属销售,供往服务,就是这个概念,我们也希望通过多品牌的实践,能够进一步地去扩大我的消费者的区间,进一步满足消费者不同消费的需求,好,谢谢!

  主持人:我们看到了,东风日产在选择一种谨慎的多品牌的战略,而且他这种实践证明通过四年多的实践,应该说现在从他的销量,从他的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和他达到的品牌的认知,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至少从目前来看。但是我们自主品牌在这块走了一个螺旋式的道路,就是多品牌,一个单一品牌到多品牌,多品牌现在回归到一个品牌,张毅老师是亲自见证了这个过程,所以说你来说一下。

  张毅:关于国内自主品牌开始搞多品牌,当时搞多品牌他们都想走高端,我在树立一个高端品牌,因为自主品牌给大家的感觉都是低质、低端、低价,三低,长期以来,它品牌口碑形象并不好,一些自主品牌想通过我搞几个高端产品,树立高端品牌。但是现在情况来看,自主品牌企业它的资源不足以支撑多品牌,为什么失败?它没有那么大的资源和销量,它支撑不起来多个品牌。

  我记得几年前,我曾经问过大众全球的总裁,我说人家福特都搞成一个福特,你怎么还要再收购新品牌?他说我们每个品牌都是赚钱的,品牌多没什么害处。所以大家都知道,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三大,除了福特没有破产,通用和克莱斯都破产了,破产重组,然后福特没有破产的原因,它把它原来的品牌都卖掉了,它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他的总裁就是大刀阔斧地把什么沃尔沃也卖了,把捷豹路虎都卖了,他就说我就搞福特一个品牌,林肯品牌还没顾得上,但是通过这个措施,他挽救了福特,福特是美国三大汽车中间唯一没有破产的企业,而且这几年发展的很好。所以他现在觉得,我一个福特已经很成功了,我现在又把林肯也拿出来了,林肯作为一个高端品牌来走,所以我觉得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纷纷回归一个品牌,也是对现实的一个清醒的认识,实际上你的资源达不到那个水平,实力还不够。

  刘展术:如果建多品牌的话,我觉得要非常慎重,其实你多品牌意味着产品肯定要有差异化的,产品差异化的前提是说你的造型、技术、装备是有差异化的,这个差异化的前提是你的研发实际是非常强,你研发实力不足以支撑你多产品的时候,我觉得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第二个,汽车通常从无到有,正常一般是四年,这个周期非常长,就一个产品换代基本上是四年,如果你要做多品牌的话,你想这四年里面你要撑过去,现在成四年以后的产品,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做背后的支撑的话,这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我觉得多品牌的战略也是要非常慎重的。Had

  主持人:我们有请Steve Had先生跟我们谈一谈企业如何在多品牌战略与单一品牌战略之间进行选择。

  Steve Had:这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如果我是一个品牌管理经理的话,我想管理一个品牌,然后把它做的非常非常好,而不是管理十个品牌一个都做不好,这很简单,我们就是很简单的一个事情,我想所有的事情加一个新的商标,必须要在市场上有价值,而且实际上有的时候你品牌太多,你价值不是增加,谁减少了,因为你让消费者都糊涂了,你看中国现在,你想上十个不同的公司,有这么多的品牌,有奥迪,现在又有新的品牌,东风尼桑也有,还有VW上海一汽所有不同品牌的名字都有了,一个大品牌下面有很多小的品牌。我想这些名牌,这些名字的牌怎么能够达到一种让消费者非常好地能够理解,而且你刚才讲到,一个福特这个概念,你知道福特蓝色的(英文)它是奥迪。所以刚才我讲的时候,品牌是通往客户的一个捷径,你需要让客户能理解你这个品牌所代表的什么,这样一个母公司。比如像福特,将它的品牌和价值带到这个品牌当中,这样建立品牌就更加容易,实际上如果我们这样考虑的话,也非常容易能将资源投入到品牌当中,因为你能够很清楚地,做一个例子,比如我想一个品牌,我不需要不同的经销商的渠道很难,如果再建一个新的品牌,那需要一套新的经销商体系等等。

  所以我们讲品牌的时候,我们要记住,如果作为一个市场的品牌经销商,如果你不来给它定义的话,那么客户会给你定义的,品牌刚才我所说的,是通往客户的捷径,如果你做得好,你作为OEM,你作为经销商能够控制好给予客户的信息,如果你做不好,客户会反过来给你新的品牌提供信息,给你品牌定型,所以说我们现在看多种品牌这样一个概念,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我们就是要看怎么讲所有的品牌,把它能够有一个一致性,更加更高效地使用我们的资源。

  主持人:感谢Steve Had先生给我们分享了他在国际上得到的多品牌和单一品牌经营的经验,最后我们这个话题有请吴总跟我们来说说自己的建议。

  吴从坚:我对这个问题其实关键挺鲜明的,就是我觉得多品牌要非常地慎重,因为这个是很难的,为什么呢?我因为读一些战争论的东西,你只有集中了你的兵力,你才能去打胜仗,而我们汽车这个市场的竞争已经越来越严酷了,早几年的形式可能有很多的空白地方,所以你要突出这个地方,每个地方市场消费者可能不一样,所以你需要不同的品牌做一个差异化。过去我们观察到进入新品牌的理由,有些他想进入高端,进入高端的话,原来的品牌形象可能不足以支撑,他就做成高端,有这种意图。这种低端,有的时候觉得原来的品牌不能放下身段,你要进入低端的话要进入另外一个品牌,这是原因。你要把某一个品牌能打赢,实际上你需要很大的资源,你需要后面一个很大的体系去支撑,你才能打赢。而体系之间很不一样,你要坐量贩车的体系和豪华车的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无论研发还是经销商,都是很独特的资源打造特别的能力,所以说你没有资源去支撑的话,那很难打赢这个事情,所以要非常谨慎。

  我们看到过去几年,很多合资都想进入低端的品牌,那么真正去花力气做的其实非常少,所以今天启程品牌这边,有这么大的进步,其实我们感到非常佩服他们,因为我们当初看他们这么做,其实我们捏了一把汗,确实很不容易。

  叶磊:实际上做多个品牌,可能也是效率化的考虑,为什么这样讲?你想想看,我们现在一个品牌底下动辄七、八、九、十款车,每款车少则四个配置、六个颜色,实际上这个对于中端,它是没有办法去把这个就是,超过七款车以上的每款车,他都能认识的非常清楚,他都能介绍的非常清楚。反过来讲,如果在单一品牌之下,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我每一个区隔都按布置产品,都去扩大我的产品线,实际上在一种体系之下,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对吧?因为我的渠道能力,我可能只能做到一半产品的了解,或者换句话说,我的销售顾问可能趋利避害,我只介绍三种最畅销的车型。那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多品牌也是一种解决之路呢?当然分网销售我觉得不是一个解决单一品牌之下,种类丰富的一个最佳手段,这个是对品牌有伤害的,而在品牌线或者说产品线去做适当的切割,去做多品牌,我觉得是一种,反而是一种有效率的做法,个人的意见。

  主持人:我们第二个问题,我做一个小结,实际上我这个小结也是借用中国大家常说的两句话,第一个是实事求是,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选择单一品牌还是多品牌,与企业资源,尤其是资源的实际和对整个未来的诉求,两者都非常有关系,当你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做多品牌的选择,这个是第一句话,叫实事求是;第二个呢,就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这是我们自主品牌更多用的方法,因为目前我们的时间还是非常有限,我们的总量也是相对来讲比较小,在这种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里面,我们所做的更多的倾向性的选择,应该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如果有足够的量和相当长的积淀之后,我们要突破可能也未尝不是一个选择,所以做单一品牌和多品牌没有具体的结论。

  我们进入第三个话题,就是互联网与品牌经营,这是我今天在这个地方跟大家讨论之后,按照会议的要求,原先没有这样的话题,我在这个地方加了这么一个话题,因为有很多人在讲今年是汽车电商的元年,有这种说法,有的人说是去年,不管怎么说,大家看到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改变消费者消费的模式,前几天我在看中央电视台花了很长的时间做的一个片子,叫互联网时代,这个互联网时代播出来之后,还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间他说到了,我们这个社会上的人分三种,第一种叫数字原住民,这个数字原住民就是说生下来的时候玩手机,这种叫90后、00后,以他们为主。第二种叫数字移民,就像我和张老师这样的,我们还是处于数字,我们台上坐的属于数字移民阶段,因为我们原先都是看纸制媒体居多,通过这个方式获取信息,我们现在也在很快进入到由移动终端获取信息。第三种叫数字难民,数字难民就是说不转型的,然后完了大家因为这个年纪偏大的居多,他们觉得再接触新的东西,可能也没有必要了,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快速变化的时代,确确实实是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生活的时代,互联网的改变确确实实对我们品牌经营提出了非常新的挑战。我看到很多汽车厂也在做一些尝试,我们首先还是有请东风日产的叶磊部长来给我们讲一讲东风日产在适应移动互联时代进行品牌经营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叶磊:我们实际上一直对终端有比较严格的管理,我们了解消费者信息来源的渠道,实际上从大概五六年以前,我们就发现了传统的这些媒体,已经不是消费者获取汽车咨询的主要渠道了,那从互联网来的讯息,我记得已经高达百分之七十几了,当然现在情况更不一样了,我们现在消费者到店里面来,根据不用你销售顾问介绍产品,直接谈价格,因为他把所有车辆配置,通过网站已经了解的非常清楚了。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发现了这个趋势以后,实际上在数字营销上做了一些尝试,应该是行业比较先的网络做一些合作,除了总部做这个数字营销之外,也培养我们的渠道、经销商在当地垂直网络平台,去做一些工作,应该说那个时候还是一种顺应潮流,或者说改善性的一种做法。从改善性的做法上,也看到了一点成效,我们对外宣布的成绩来讲,应该是每年有超过100万条以上的有效的信息,成交量也应该有20万台左右的销量,所以通过互联网营销所得到的。

  但是同孙老师刚才讲的,互联网世界是变化非常快的一个时代,就个人而言,我觉得要互联网替代所有的过程,可能至少三到五年之内还不现实,它毕竟不像去买一个碗、买一个锅,甚至是买一个电冰箱这么简单,传统渠道在汽车销售中间所发挥的作用,依然还是巨大的,它要给消费者提供实物的感知,要让消费者亲身去体验实地的驾程的感受,可能实物的交割也是在实体店,因为这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还有售后的服务,他不了解的话,可能使用起来也不放心,更不用说后续还有保养保修的任务。

  因此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对我们可能是更加关注网上来的信息,第二个,在传播手法上,我们不是传统大喇叭式的喊叫,而是说更多从消费者或者说从内容营销上着手,去根据他所感兴趣的内容出发,然后去提起他的兴趣,从而潜移默化传播我们的讯息,这个可能是传播形式上的改变。第三个更重要的是销售线索的这样一个来源,可能会更加地广泛,各种渠道,尤其包括像网店这种形式,可能都会是今后获取销售信息的一些渠道,那这些方面的探索应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事情。

  主持人:谢谢叶磊部长,张毅老师,给我们谈一谈,因为他还有一个职务,除了新华社的高级记者这个职务之外,还有叫腾讯网的首席评论员,这个对新媒体是一个实践者。

  张毅:关于互联网与品牌,我觉得互联网与品牌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推广方面,品牌的推广,至于品牌的建立呢,不管你是什么互联网时代还是传统媒体时代,基本的东西都是不变的,你还有好的品质,好的口碑。另外还有一点,我在腾讯微博上有500多万粉丝,每天都有很多人问我买什么车,他们在互联网上看到了很多很多车型,有可能到店里看了,选择的余地太大了,中国的车型太丰富了,他们最后不知道选甲好还是乙好,他没有人问就问我,我天天回答这样的问题,他就需要有人来肯定一下他的选择,我说选森永,他就买森永了,每天都有这样的。

  现在我们除了互联网的传播之外,现在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是口碑的传播,因为现在他们曾经有过一个调查,就很多人最后决定买什么车,都要去征求亲朋好友,身边人的意见,特别是没有买过车的人,而现在我们国内的汽车消费者,80%以上还是第一次购车,所以这个口碑传播对品牌的树立和帮助消费者选择有很大的作用的,所以我觉得互联网,特别大家讲砍电商砍的比较多,我觉得汽车是比较特殊的商品,我们到目前为止,在互联网上完成的只是即刻的作用。我问过美国一个专家,美国电商是最发达和最早的国家,美国的汽车消费者中间,有多大比例是在网上完成他购车的全过程的,他回答我说0,一个都没有,所以线上必须和线下相结合,不结合是买不了的,是无法完成整个全过程的。所以我们对电商也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判断,就汽车电商,我就说这些。

  刘展术:我特别同意刚才两位的说法,互联网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营销的渠道,但是作为车企,因为车企算一个传统行业,车企应该拥抱互联网,这个是未来的一个方向,那么我们公司,我们品牌吧,有几个拥抱互联网的措施,大家在新闻上看到,我们今年奥迪机构做了非常大的调整,成立了两个新的部门,一个就是数据营销部门,第二部分就是把以前的CRM进行全新的整合,为了让用户的数据能够更加精准,这个其实也是我们觉得在这块非常非常有必要去加强的一个事情。

  第二个就是刚才叶总提到,在销售人员,在面对这种80、90后用户的时候,还按照传统的销售,有时候不是特别好用,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也在升级我们销售流程和服务流程,因为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的这种公开透明,就是它对配置可能已经非常非常了解了,他可能要做到我就是来试一下就可以了。

  第三个就是我们现在尝试性的用一些跟新媒体结合的方式,来做一些营销,比如说如果大家关注我们奥迪品牌的话,昨天我们在深圳投放的全新奥迪A3,我们就跟京东做了一个合作,你可以在京东上当天,从现在到21号,如果你订购A3的话,可以享受很多的礼包,这也是一种销售上的尝试。

  主持人:我们下面有请埃士信公司的Steve Had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国外汽车厂家在品牌和互联网之间,他们所做的一些探索。

  Steve Had:如果你去美国的话,美国可能是比很多的国家来说网络更加发达,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其中是一个概念,网上什么媒体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它由哪些应对的,由于有网络,我们可以用手机了解一个用户的偏好,不管他在望落什么地方,都能够给相关的人,他所关心的特殊信息进行定点的信息的投放,这使得广告更加有力量,或者说更加有效果,要比以前比如说给你开一个广告,希望他们能够看见,这个比那个好多了,这是其中一点,就是说我们网络的渠道更加有效。第二个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如果我们看网上,美国现在网上流量,其中一半是由机器来进行操作的,而不是由人来进行交互的,如果你想要找到那一半,然后其中的三分之二根本就没有办法来看到,就不会看一秒你投放的广告,所以说如果我们想看网络和它有什么样信息传递出去,你必须要意识到有很多很多的你提出的信息,根本没有能够传到真人那里去,所以说怎么能够营销,来保证你正确的时候选择正确的媒体渠道,来交流你的信息。

  第三个趋势,现在信息主要通过移动终端,由于它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比如说由于有GSP,我能够跟着某些人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然后我可能给他投放的广告,从交流沟通广告来说,和地方相关的这样的广告。对于这样地理位置的定位是非常强大的,我可能接近于经销商,这样的话我有机会获得更多的信息,我知道在市场上有多少的信息,如果我们把三个趋势结合起来的话,可能我们要注意的就是隐私的问题,在某些问题上,是不是要触及到人的隐私,因为信息太发达了在互联网世界,现在的现实有很多烂用信息的行为,所以我们如果仔细研究的话,我们要保护这样的一个私人信息,这样的话,个体就在某种角度上,他的隐私要得到保护。那么同时,又保证他使用互联网技术达到自己的目的,刚才谈到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重要性,同时我们也知道,在这些东西取得一个平衡,要保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分享信息,传达正确的信息,传达正确的受众,同时尽量不要来影响人们的隐私,身份信息,这是一个平衡,所以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工具。那么互联网也讲处理好跟媒体的关系,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如果我们看一下电视的话我们就知道,电视和互联网的关系,它实际上使用电视,如果只使用电视的话来休闲的话,你也可以获得有效的信息获取,如果你只使用互联网的话,你可以获得信息的获取,但是如果两者并用的话,结果就是一加一大于2这样一个效应,那么事实上,这是一个乘法效应,如果两者用的好的话,那么就能很好传达信息,来传达给你瞄准的那些受众,这两者是不同的,现在年轻的受众,他们有更多的忽然的倾向和情绪,老年人可能跟互联网接触比较少一点,如果两大媒体结合起来的话,就能够使得我们广告的效应做的更好,使我们的信息更容易传达,就能够像撒网一样,能钓到更多的鱼,所以很抱歉,我还要讲一下。

  我两年来一直在跟踪,在中国广告的效果,看一下互联网和电视的消息,OEM在中国的一些方面,这个现象我刚才谈到,在美国现在这种效应已经开始在中国采取类似的模式在上演,我们看一看我们品牌,它如何来在全球进行定义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在很多地方有相似性,现在在中国有一些这种信息传达机制,通过电视、互联网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话呢,就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主持人:感谢Steve Had先生给我们分享他在国外关于互联网和品牌经营这方面最新的信息,其中有两点我觉得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条就是说刚才说到了互联网确实收集了很多的信息,但是他说机器在交互中发挥很多的作用,说一我们有时候通过互联网说我们收集了多少信息,可能与真人之间,真实的受众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是智能化之后带来新的变化。第二个在传播效果来看,互联网还要与传统的媒体之间有机的,特别是电视,还要进行一些有机的互动,这样可能会达到一个叠加更好的效果,最后我们有请吴总跟我们分享这方面的建议。

  吴从坚:因为前面几位重点都说了,首先我想怎么解读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是这样,是一个技术的发展,就是说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社交媒体,那么带来了比如消费者,实际上带来消费者行为的变化,那么消费者刚才讲了,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习惯于用这些,购车服务这些行为变化,这个实际上给我们要看它既带来了挑战,业带来机遇,挑战的话就几点,一个就是说他们要求我们给他提供卖车的流程,销售流程,服务流程,要和他的行为相匹配,所以我们就得调整我们自己,这我就不细说了,咱们各个车厂都在调整。

  另外一方面,对于我们品牌来说,实际上互联网的口碑,是一种你车厂的问题的一个放大镜,也就是原来我们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宣传,我们品牌,我们的营销轰炸,我们可以把我们表达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影响他的想法,但是现在难了,他要听车厂讲,所以我们打造品牌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回到原点,我们把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位,我们必须把产品和服务打造好。

  第二个挑战就说机遇,机遇的话是这样的,新的技术其实带来了很多可能,我们刚才讲了带来很多新的信息,这些是消费者的信息我们可以用,以前车市是新车销售,车市非常好,我们销售非常容易,比如说我们每个月有2000组到店的客户,我们卖出200台,那么还有1800组潜在的销售线索,以前我们跟的不好,这些就扔掉了,现在这个竞争已经很激烈了,到店的客户越来越少了,我们除了把车卖掉以后,这些冷线索,以前没有跟的,我们要改变我们的销售行为,我们要建DZZ,还有一些更冷的销售线索你怎么跟,实际上我们现在正在探讨项目,就是怎么利用这些互联网新的信息,采用一些数据分析的方法,能够去跟这些冷冻的消费线索进行跟踪培育,让他们能够跟踪到他们的一些行为,做一些精准营销,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我们给他合适的一个信息,让他能够被我们的经销商和厂家捕获动向,我们及时联系,进一步把冷线索回收,所以这就是也带来一些机遇。

  主持人:这个环节大家讨论的也是非常充分,关于互联网和品牌经营的关系,我做一个小结,大家认识互联网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不能无视这种变化,相应的对我们所有的品牌传播的各个环节来进行优化,来进行最大限度的把机遇找出来,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大家说到了,支持品牌有很多关键的要素,大家本身还是要做好,包括我们产品的研发,产品的制造,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营销,网络的建立,这些我们都得做好,如果这些基本的支撑品牌的要素做不好的话,我们单单谈互联网,这个有可能成了无本之木,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可能有的时候起到一些反的效果,如果做不好,可能负面还会放大。第三个话题就进行到这里,下面我们说第四个话题,其实前面我们也谈到了这个话题,就是自主品牌的危机与突围,自主品牌大家都知道,它确实是非常重要,我们看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强不强,首先我们还是确实要看我们的自主品牌做得好不好,但是今年以来自主品牌已经11连降了,我们想问自主品牌持续低迷的时间还会维持多长,但是这个话题零向这是第一个,第二个问题,持续低迷的症结在哪里,第三个突破之路在哪里,我们还是请张毅老师先发言。

  张毅:我觉得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持续下降,实际上今年整个车市都不大好,不光是自主品牌的销量在下降,包括豪华品牌,一些合资厂的产品,也在下降,我们不能光看批发数,那个数有可能是虚的,它是工业统计,它不是实际上终端销量,如果你去经销商那儿了解一下,现在很多经销商,很多品牌的经销商日子都不大好过,你包括我们一到7月份销量前三甲的一些企业,我前几天我参加他们品牌的一个岭南文化之履,我到了韶关我问了当地的经销商,我说车卖的怎么样,把厂家点全亏光了,还给我做守候服务,挣的钱还要搭进去,所以对今年汽车形式都不大好,所以不要看的太乐观。根据我和几个汽车厂家了解,他们人为到明年年底,这个产品几个新品,有竞争力的产品都会上来,奇瑞他们认为他们到2015年底,他们整个市场表现会比现在要好很多,吉利也是这样判断,所以我认为应该说快到底了,这是我的判断。

  主持人:到明年底,按照你的时间推测,还有16个月,15个月,那太长了,你认为如何突破。

  张毅:其实现在已经在突破,刚才讲到品牌,你支撑品牌的是产品,是你的品质,品质上去了以后,有了好的产品,你的销量就自然会上去,你品牌的影响力自然就会扩大。刚才我讲了有几个明星产品,我们自主品牌已经出了明星产品,长安的异动,长城的H6。

  吴从坚:我有一些想法,可能跟张总稍微有一些对立,张总说已经快到底了,我其实心里希望到底。一方面我们自主品牌能力在提升,后面有很好的产品出来,我希望他们能做好。

  主持人:Steve Had先生,我特别想听您的建议,您从国外的角度,外国人的角度,你们怎么看待中国的自主品牌的。

  Steve Had:我想回到了我们第一个讨论,就是品牌和产品关系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产品显然是必须做好,然后你才有可信度,这样才有价值主张,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但是我想品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发展好本土品牌的话,并且发展壮大,品牌就是一个第一步要做好的,不管是产品,如果你给产品贴上所谓的标签或者品牌的话,那么当然了,品牌不好的话,它卖的价格就低,所以品牌代表了价值。有时候你要享有的只是最低的利润率如果品牌不大,当然现在全球的品牌做的状态可能都比较差,我想分析来讲,第一个就是在美国高度竞争的立场,在过去两年当中我们看到有很多品牌,像雨后春笋般出来,每个人认为我们没有机会了,但是泰斯拉出来了,它们可以使用进口的品牌,有很多在美国销售的巨头。在这些品牌当中,还有你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一个新的品牌,新的经销商网络,我们就要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我们要能够塑造这个品牌,才能够收费用。

  那么有一个区分度的问题,那么效果瞄准自己的受众,不断地来清晰化,倡导自己的价值主张,还有就是创造口碑,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口碑,所以资源就可以充分地来使用。对本田丰田它们相比的话,如果你有一个品牌的主张的话,如果你口碑好的话,如果你的沟通又做得很好的话就能成功,所以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自主品牌如果足够强大,让客户了解品牌的捷径,就会更加短,一旦你做到这一点,那么对增长就有极大的潜力和空间,这个本土品牌就能发展的很好。

  主持人:我问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因为您一直关注汽车行业,我想也关注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您认为在中国这些自主品牌里面,将来在国外市场,将来会发展的非常好或者非常有机会的是哪几个品牌?

  Steve Had:我想这个问题太难答了,应该回答是吗?

  主持人:你个人的意见。

  Steve Had:对我来说我认为吉利,他们有经验,非常积极的经验,我想他已经学到了很多,很有趣的一点就是我们看到像吉利这样的品牌,从学习的过程当中他们可以把这种学习经验可以用来行动,我也认为很有空间,发展壮大,能了解当地的市场,瞄准受众。这里面如果说中国到印度这种单一的市场,我们都希望能不断的发展壮大,我想吉利有很大的机会。

  主持人:看来收购沃尔沃真是对它的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是帮了大忙了,由于时候在国内自己这么看,对他们来看的话是另外一个角度。还有两位,你们是在合资企业工作,我想也特别关注自主品牌的发展,你们谈一谈你们的看法。

  刘展术:刚才都谈到了自主品牌的这个销量下降,我觉得目前是一个正常的事情,就大家不用特别地批评或者觉得很悲观的态度,因为几乎全行业的增长的事态是往下探的,这是很自然的一个事情。第二个就是我觉得中国汽车也到了该洗牌的时候了,因为从08年爆发式的增长到现在,我觉得该是冷静的时候了,所以现在才是考验真正大家实力,做品牌做经营的时候,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时候,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刚才主持人提的症结和突破点在哪儿,也是仅从个人的角度。第一个就是,我觉得还是要做产品,做产品的质量,这是最基础的。产品的质量好不好,其实就是看它的公司内部的标准高不高,举个例子来说,像我们在上市一款车的时候,总的从无到有,它的整个路试的公路数要到500万公里,大家可以想一下,绕地球多少圈呢?我们自主品牌其实很少能做到这个程度,这个不是一天靠喊出来,这确实需要干出来的。然后刚才张老师提了比较好的建议,就是说必须有几款明星的产品。

  第三点,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只要能活下去,不要一定要说我到2020年成为全球多少多少,我觉得没有必要喊这样的口号,脚踏实地地研发,我们跨行业看一个例子,我特别敬佩华为,它这些年在研发上投入,换来的回报在一点一点显现。第三个,大家一直在批评我们的民族工业,或者说我们的民族汽车品牌起不来,但是我不知道大家关没关注我们零部件企业怎么样,这个非常关键,我去了很多零部件厂家看,你会发现到最基础的装备制造的工具全部都是进口的,最后都是德国的和日本的,德国的居多,或者瑞典有一些,你会发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没有起来,不是说整车厂不能够制造出一款产品,不能设计出一款好看的产品,是中国整体的装备制造业水平还没有起来,这是最根本的原因,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张毅:目前我们的重型装备50%靠进口,这是张国宝说的话。

  叶磊:非常认同刘部长的话,我谈两的点。三国演义有一句话,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主品牌扶持了这么多企业,确实也到了需要去做一些整合,做一些调整,做一些集中优势资源的时候,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方面来讲,应该也是自主品牌的一个机遇,随着产业的整合,能正面跟合资企业在中国打拼。

  第二点是一个建议,我们也算自主品牌,所以我们也在观察其他自主品牌的表现,但是一个基本的感觉就是自主品牌在品牌上空有知名度,没有好感度,也就是说它的品牌是相对比较空的,虽然它时间很久,但是你比方说我们要说奇瑞,你能想象奇瑞是什么?可能很多人答不出来,所以要自主品牌能够顺利的成长,顺利的发展,确实需要在品牌的价值上,再去做进一步的完善,要增加好感度,要增加美誉度,以上。

  主持人:感谢五位嘉宾围绕第四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总结起来看,应该说自主品牌确确实实面临了比较大的挑战,这是我们大家形成的共识,尽管大家对自主品牌低迷还有多长时间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目前来看,自主品牌确实面临着非常残酷的现状,我想这个是大家基本上能认可的一个。第二个呢,大家也看到了,自主品牌确确实实有很多的变化,有很多积极的因素,然后大家也看到目前自主品牌的产品,自主产品的质量较以往都有很大的提高,应该说自主品牌应该是正行进在从产品齐身到品牌齐身的路上,但是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第三个大家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自主品牌可能要面临着一次洗牌,我个人对这个也是深有同感,自主品牌这么多年来,确确实实像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很多品牌和产品,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经历过一次市场的充分的这种洗礼,所以在这种市场充分的竞争中,就可能诞生出一批越来越强的自主品牌。可能我没有做统计,但是我个人感觉到,包括张毅老师刚才讲到的,确确实实我们看到的这个自主品牌总体的市场份额在下降,但是中间有的企业和有的企业的产品的占有欲,竞争力不仅没有下降,还是向上的,所以说我们有时候不要被表象完全所迷惑,这个话题我们就到此为止。

  然后我们再进行最后一个话题,最后一个话题应该说是一个老话题,但是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与品牌紧密相关,就是我们如何提高品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当然满意度和忠诚度还是一个不太一样的概念,但是呢,过去自从产品诞生之后,我想所有的企业都在品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方面在不断地做这项工作,所以我想先请两位厂家的代表,来给我们谈一下,你们下一步产品满意度和忠诚度上面,你们有什么举措?

  叶磊:我觉得这两个因素绝对相辅相成,你对品牌不满意,你根本谈不上忠诚,所以应该首先来讲,还是要去关注消费者的满意度。怎么样去做,应该各个厂家都有各自的招数了,那我只是提一句,可能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能对于满意度的这样一些研究或者说分析,会有一些更进一步的方案或者说结果出来,应该比现在目前只依赖某一家或某几家公司的这种评价,可能会更加多元或者说更加精确,或者说更有建设意义。

  刘展术:其实就这个话题我觉得非常好,我们是在大概2010年左右,就是提出了一个我们愉悦我们的用户,我们希望从满意到愉悦用户,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需要提高用户的忠诚度,现在我们用户的构成里面,其实大部分品牌都是新用户,就是首次构成是最主要的,那随着市场现在这种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你如果把品牌做得强,你可能从竞争对手获取转换一些用户,还有最重要的来源,也是经常被我们忽略的来源,就是你已有的老用户的升级和转换,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我举两个例子,我们现在做的增加忠诚度的几个措施,第一个就是我们在去年浙江,现在可能在南部区开始推广的,叫(英文),因为确实有很多家庭,他一家可以超过三台我们的车,比如说有A4、A4、Q7,这种用户我们会认为最有价值的用户,对这些用户我们会有一个特别的优惠和待遇。第二个就是大家可能都是业内人士,可能都知道满意度的调研结果,销售满意度我们连续7年都是第一名,没有问题,但是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售后满意度,服务满意度我们一直说我们是豪华品牌第一名,那也是就说我们不能做全品牌第一,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买豪华品牌的用户他自然有一个更高的期望值,第二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有200万的用户,而我们店的维修能力是严重不足的,我们现在推出,现在一直在做的就是老展厅改造增加工位,第二个就是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建更多的快修店和维修,增加多元化的服务,让消费者能够更容易把车修好,这一点反馈。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埃士信Steve先生来给我们谈一谈这个话题。

  Steve Had:现在中国的汽车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节点,可以说五您一大发展的状态,那么现在就是假定OEM或者厂家有很多很多的产品的属性,还有品牌,那么现在顾客的体验在售后方面,这决定五年来的满意度和你的汽车怎么样,你的汽车当然要有自己的表现,性能,也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他这五年可能对性能要求更高了,这也是满意度,如果符合所有的期望的话,期望如果满足了,能转化成忠诚度,问题在于如果我们看一看有人在开辆车,三年,他的质保期到期了,他开一辆车,他们就不能再享受免费质保了,他到其他独立收费的地方质保了。实际上这个销售的保留率就降低了,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统计,如果有人买车的话,如果在经销店把3年延伸到5年这样免费的维修的话,这样的忠诚度就会提高60%,因为他的4S店也好,比其他不相关的店肯定感受是不一样的。

  同时呢,我们能够很好的利用我们的零售的伙伴来不断加强我们品牌的形象,在服务的循环流程当中去实现,我们想一想,销售制约服务,服务又制约着服务保留,服务保留又意味着忠诚度这样的一个状况。所以呢,我们还是要在售后多做文章,最终能对忠诚度非常有帮助。

  主持人:有请吴总。

  吴从坚:我这个话题简短说,我们最近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发现,我们最近做了一些项目,我们发现满意度跟追成度,它还是有点区别的,我们发现满意度确实是忠诚度的基础,到了一定数量以后,我们发现满意度与忠诚度相关性,其实没那么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发现忠诚度后面是有很多驱动因素的,因为其实很多车厂都重视,非常重视,我知道很多车厂,但是他很重视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量产车的品牌,一个是中国消费者的特点,他是新车第一次购买客户,他没有那么多经验,而且看了A品牌以后,他可能尝试B、C品牌,而且就是说我现在买这个品牌,而中国的消费者在成长,因为中国GDP在提升,中国人收入在提升,我今年刚工作买车,我是一个中级职员,但是我5年以后,我换车的时候,我可能是高层白领了,这时候我收入很高。所以这时候你的品牌没有提供,而品牌的特点就是说消费者有时候看这个品牌,品牌也定义了这个人,他开这个品牌定义我是什么人,如果你品牌代表不了这个人的话,他尽管认同你的产品,非常满意,但是最后还买了另外一个品牌,所以这些会看到车辆都在努力改进这块的问题,这是车厂解决的。

  但是还有另外一点,我们发现忠诚度和售后有非常大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满意度的问题,他是一个年度的问题,就是一定要让消费者去回你的店,进行保养,回你的店进行维修,你只有跟消费者接触了,才可能他重购,有的时候尽管他不满意,但是你一直跟他保持接触,因为有接触,你有很详细的消费者信息,而且如果你经销商这边流程做的好,你的销售员是在店里头,回店的时候,向顾客去推荐你的新车,这比你去外面抓销售线索,他走了以后要有利得多。所以售后这块怎么去多部门地配合是很重要的。

  最后一点,但是我还发现这个事情落地非常难,为什么呢?因为你要给消费者提供很好的满意度,或者把我刚才说跨部门售后流程做好,其实要求经销商有动力,经销商现在很多时候越来越没有动力,为什么?现在车不好,新车销售不好,盈利性下降,盈利性下降以后他减少收入,他就不可能改进,所以前提就是说要把盈利性做好,你才把满意度、忠诚度做起来,盈利性又跟很多业务相关,你要把金融业务、二手车业务,其他价值链的业务都做起来,你才能去做好。比如说轮胎,很多经销商都不做,如果你不做轮胎业务,三年以后消费者因为换轮胎就去了别的地方,很多业务你需要做,不做这些的话,其实很难改变的。

  主持人:张老师给我们做总结。

  张毅:关于汽车品牌忠诚度,因为中国消费者是很难伺候的,特别汽车消费者我原来总结过,喜新厌旧特别明显,第一辆车可能买了自主品牌,第二辆车绝不买自主品牌,为什么?因为我们很多车的品质质量售后服务还没有到让让感动,没有让消费者感动,我这辈子、我下辈子、我祖孙三代都买同一个品牌的车,现在很少。特别要让消费者有品牌忠诚度是长期的培育过程,我就讲这些。

  主持人:大家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应该说刚才其实吴总已经把我们讲的已经总结的很好了,我这里顺便说一个,还是我比较关注的,就是移动互联时代对品牌忠诚度,品牌的满意度确实提出了挑战,我觉得这个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说信息充分地公开,充分地共享之后,消费者了解的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比以前都增加了,这样的话呢,对满意度和忠诚度他就应该较之以往有很大的改变。你比如说他原先可能选择的或者了解的信息非常有限,可能局限在一个领土里面,现在他可选择的信息越来越多了,选择的品牌、选择的服务越来越多了,他比较的对象多了,所以他讲了,他的欲望就增加了,是吧?可选择的多了,他的欲望增加了,欲望增加了,你后面跟进的服务不能达到满意,不能随之增长的话,你实际上很难达到一个预期,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说他在比较服务的时候,他还比较了价格,大家知道最近我们原先的营销模式,大部分还是在一个体系里面,在一个厂家为主导的体系里面在运行,这个运行的时候呢,因为这个满意度与价格很有关系,就是你提供的服务远远超出我的价格,某种意义上我就会比较满意。但是现在我们以经销商、以厂家为主的销售和服务体系,总体的价格是偏高的,尤其服务价格偏高,这样的话,他了解了更多的信息之后,可能跟我们的价值一比较,他觉得在某种意义上,并没有占很多的便宜,所以他的满意度就可能下降,所以大家一定关注移动互联时代来临之后,满意度和忠诚度要进一步所面临的挑战,这是我在这个地方,刚才他们二位都谈到了,一个是大数据,一个是营销组织架构的变化,来适应这个变化,来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变化,做的非常具有超前性。

  非常感谢各位,但是我再行使一下主持人的权利,时间确实是已经延续了,我也是一个媒体出来的,所以我跟在座的下面的媒体的同志、同行提供两个,两个提问的时间,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大家可以在这个地方问一下。

  问:孙老师,我这边,我是来自网易的,我有两个比较简短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提给叶总和刘部长,上个季节国内智能手机小米已经是第一,小米是新品牌,也是自主品牌,从您两位自主品牌角度,小米有那些诀窍我们可以考虑借鉴,尤其小米营销,其实无论启程和奥迪,我们现在核心的这种方向也是希望把我们的用户变成粉丝。然后第二个问题请教一下吴总,因为我是一直有一个困惑,其实还是说自主品牌2009年、2010年多品牌那个事件,然后我记得当时张毅老师其实很多场合也是都参与了和这些品牌的领导的沟通,然后我记得当时自主品牌这些领导和朋友在沟通多品牌战略的时候,都会提到我们请了某某国际最顶级的咨询公司,花了多少多少钱给我们做了这个方案,所以你们的质疑,你们不用担心,我们这个是很靠谱的,但是最后的结果现在大家也都看到了,我就想请教您一下,当时的这一轮从您的咨询公司专业人士的角度看这个现象,为什么最顶级的咨询公司无法阻止常识性错误的发生,在品牌方面,您认为一个汽车的品牌,它的真正的决策的合理流程分工应该是怎么样,应该是企业的领导人做决策还是咨询公司做决策。

  叶磊:我觉得小米无非就是粉丝经济或者是口碑营销,我想关于它的这些想法或者你的提问,我会把它当成一种建议,我们也在陆续尝试,可能初期的话,是以口碑建设或者说社区运营为主,未来有没有可能发展到让粉丝也纳入到造车的流程、环节过程中来,这个我们还在探讨,但是我想我们一定是有开放的眼光,开放的心态,也希望能够区别拥抱新鲜事物,这是我们的态度。

  刘展术:从我自己的看法,小米他为什么做的非常好,或者说汽车行业可以学习的吧,第一个就是雷军他很好地运用了比较类似于乔布斯这种个人的这种风采的营销,叫CEO营销,这是做到极致了。第二个点就是刚才叶总说了,他用这种粉丝的经济和营销,我最开始知道小米的时候是有一个软件叫米聊,它只能从论坛上订购他的产品,这种造势造的非常好。第三个比较成功就是他的产品更新非常快,这个也是特别符合90后、00后的需求,你更新特别快。第四,小米它并没有颠覆性的创新,它是在已有科技或者基础上,比如它只在安卓上一点点创新,但这个精髓也是很好的,它也是创新,不用付出太大的代价,回报也非常好,这四点是我们值得借鉴和学习。

  吴从坚:有的时候你要看企业请的咨询公司的时候,其实我们咨询公司的话也是面临很多限制,有时候招标,然后比如给你做一件事情,给你的预算,其实做这个事情是很大的事情,给你这点咨询根本做不出来,这时候反映出来我们做咨询,我们咨询行业还是有很大的乱象,就是说不是说所有的咨询顾问,他都能遵循一个职业的准则,说真话,有一部分资源顾问,尤其销售为趋向的这种销售咨询顾问,迎合领导,赚了钱交给领导,几年以后才有效果,我也不在这个公司里,所以全是这种不负责任的咨询顾问也在,所以造成这种结果。

  那么第二个问题你说到底是应该咨询公司说了算还是企业说了算。其实就是说确实应该端正对使用咨询公司的一个态度,对吧?就是我们咨询公司实际上提供的是一个工具,提供了一个信息,提供了一个数据,这个是辅助车厂各个部门以及领导去达成决策,或者完成一个实施,我们是有我们一个价,但是不排除你说的事情,你说我们公司完全没有,我也不相信,中国资源的行业还是很乱象的,还是需要时间成熟,车企成熟了,我们也成熟双方磨合的好,其实是能有更大的价值。

  刘展术:我补充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咨询公司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咨询顾问大部分都是民校出身,非常年轻,通常也长的比较帅,但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在汽车行业干过,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我接触了各大咨询公司顾问,真正在汽车行业干过七年以上的极少极少,这个是最根本的原因,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吴从坚:你说的非常对,所以请各个车企的老总挑咨询顾问的时候,不要太看公司的名字,除了看公司的名字的以外,你要看他的人、资力等很多。

  主持人:我们这个嘉宾里面马上要赶飞机的,所以说最后一个问题只问一个人,问一个问题,好吧,这样我也作为主持人,再给大家发一个小福利,还有没有。

  问:我是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的,我想问一下张毅老师,张毅在会上也说了,自主品牌不能实施多品牌,是因为自主品牌不能足以支撑高端产品,近年来自主品牌车的技术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消费者对于咱们自主品牌的印象一直就是低端,而且这种印象还口口相传,张毅老师也说过这种口碑相传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所以说我想问一下咱们自主品牌这样只能走低端的路线吗,咱们怎样才能往高端路线上去突破呢?

  张毅: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主品牌走高端无一成功,包括最近长城算是自主品牌做的比较好的,它长城H8一直在推迟上市,而今年也上不了市,我们的技术储备或者技术研发能力恐怕还没有到这个地步,在眼下还是脚踏实地,把现在的产品做好,做精,谢谢!

  主持人:回答的尽管短,但是都在要点,但是长城今年上不上市,这个涉及到人家的股价,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这个地方还是听公司的发言为准,张毅老师我这样说行吗?

  张毅:应该问题不大,影响不大,已经消化了,股市已经消化完了。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跟我们度过了大概是一两个小时的时光,在这个时间里面,我们从品牌的理论到实践,从国外的到国内,我们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来探讨了这个关于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下一步发展的话题,应该说讨论的非常充分,也有很多真知灼见,再次感谢五位嘉宾,再次感谢各位,明年我们再相见,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分享到:

(编辑:胤祥)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