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行业> 2013全球汽车论坛专题 >正文

原创嘉宾讨论: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10月18日 20:09   新浪汽车   字号:

  主持人:再次感谢吴总的精采演讲,作为第二节,主要是一些问答的环节。可能有一些问题要问一下在场的四位嘉宾,第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谈总,在国内博格华纳和其他的公司,给国内的主机厂供货,包括跨国公司的主机厂,包括国内的主机厂,我们经常听说,很多情况之下,在三包问题中,主机厂和供应商会产生争执,索赔率还很高。那么作为博格华纳这种全球知名的供应商,会不会遇到这种问题,如果有,如何有效解决呢?

  谈跃生:这是一个好问题,好在我们博格华纳有一个全球的质量体系。有100多年的经验了,所以我们在中国整个PPM是非常低的,但我要说的是两点。一个是和国际供应商的游戏规则是比较明确的,如果有一些问题的话,就是这是一个探索摸索,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过程,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条例在里面。我们的产品质量通过体系控制都相当好,但不排除有时候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或者是争议。比如说,我们的产品供应给某类供应商,我们的理解,或者按照我们的理解这个产品某个程序还没有完全过,但是供应商就把它装上卖掉了,这怎么办?我们的意见就是,要考虑到客户长远的利益,我们帮客户一起分析原因,过程是这么一个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做。至少在这个过程当中,客户理解了,某些原因造成了这个结果,在这个基础上,理解了我们第一时间先把客户端的问题解决,其他的放在一边,通过沟通,如果客户还是要坚持,我们也愿意做一些贡献,这是一些我们觉得这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相当良好的客户基础。特别是通过一段时间,他们比较成熟了以后,他们更加感谢我们的支持,这就是博格华纳能够在中国建立起非常好的客户群体,主要主机厂都是博格华纳的客户,这方面我们主要是满足客户需求,给客户最好的产品,同时在磨合的过程中,让客户学到不少东西,我们也学到不少东西,这方面的事情,我想通过一段时间,自然而然都会解决。

  主持人:我想跨国公司在中国,尤其零部件公司应该是有很大的份额,跨国公司在给中国的主机厂供货的时候,出现争议正是一个互相磨合互相提高的过程。第二个问题是问Lars,贵公司现在已经属于了武钢系统,那么贵公司以前是一个德国企业,这个企业现在目前进入到中国以后,我想听听您作为公司负责人,在文化方面,或者包括文化方法是如何和中国同事进行融合的。

  Lars:当然,沟通还是英语,其实我们也是非常的高兴,我们的管理层,我们的员工,都是跟我们的股东之间对市场的理解还是比较一致的。对我们本土是德国的公司来说,来武钢也是非常大的动作。挑战是当然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的经验教训,我们的团队也学习到了很多,我们互相要花时间了解对方,首先尊重是前提,而且对于武汉来说,武钢来说,通过收购我们的公司也进入到了更大的市场格局。对武钢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中国本来就是中国很主力的市场,很多年前我们在中国也有生产基地,所以蒂森克虏伯应给我们很多的支持,我们也是跨区域的进行操作,我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不错,所以我们也是非常欢迎武钢跟我们能够合并。

  主持人:我们也希望贵公司和武钢尽快结束磨合,双方的业务都能尽快发展。李秘书长,刚才您提到在行业协会的引领之下,浙江省正在对省内的很多公司进行一些改革,或者进行一些创新工作,其中包括您刚才提到的,要建立浙江省的汽车工程师协会,您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下一步工程师协会主要做什么。

  李凡:据我们的有关的信息媒体说,中国现在还没有汽车工程师协会。浙江喜欢做一些走在前面的事。汽车工程师协会,首先体制是(?),就是说三方出资人都是出人出力,都是技术标准的制订者。就是把整个行业的顶尖的技术人才会聚到这个协会里,让每一个会员既是一个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一个组团去搞技术攻关的中坚力量。现在这个工程师协会已经和日本韩国还有台湾的有关的工程师协会,已经开始了初步的战略合作,他们有很多的技术人才也愿意到中国来,到浙江来,到汽配行业去创造一些新的东西,研发新东西。这样对我们推动浙江汽配行业的健康发展,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是有帮助的。第二个,汽车工程师协会有一个共建共享共赢的机制,每一个参加的单位,都贡献自己的资源,都贡献自己的技术,共同来开发,或者共同来攻关行业内的共性,一些基础性的技术,举个例子。

  浙江搞制动机系统的单位大概有90几个,我们准备把这个行业里面比较技术领先的单位,可能搞一个工程师下面的制动机专委会,就是说本来一个企业底下的技术创新团队,各个企业的都集中起来,从而推动浙江制动机行业的竞争力。第三,我们想通过技术工程师的平台,联络各个企业的技术改造跟技术引进的信息资源,我们可以跟海内外的有关的单位进行战略合作,就是更好的沟通,全权范围的技术行业的前沿信息和资源,为浙江汽配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主持人:谢谢李秘书长,相信在李秘书长的领导之下,我们浙江的汽配行业一定会越大越强。吴总,航盛公司一直在致力于打造技术创新,您能介绍一下你们怎么打造技术体系,以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吗?

  吴:中国的零部件企业,技术是一大难题。首先投入是必须的。我们从今年开始,所有的技术投入占到了整个销售收入的8.5%。预计我们明年的收入达到10%,在技术方面的投入达到10%。我们的人员达到了600人,基本上占到了公司总人数的20%。所以从投入上面要有保证。第二是打造自主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本土自主品牌的企业,还是要靠自己,最核心的部分,最主体的部分,还是要靠自己。第二个方面,我们还要整合国际上的一些资源,包括我们和英特尔成立了创新中心,还有和上游芯片厂合作,我们也在借力。包括前期我们进入到日产的体系,借力。通过和核心高端的零部件供应商,和国际上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我们重点打造解决技术引领的难题,这个过程中使我们的水平达到国际水准。第三,我们还在人才的团队上,引进了15个海归,基本上我们现在在做驾驶辅助系统,以这个为核心的人才团队,还有我们在新能源上的三电控制,电机控制,电池管理,还有整车控制,这些核心海归人员我们都有引进,还有我们在德国美国日本都有技术分中心,使我们的人才团队水平和能力是跟国际接轨的,还有我们技术方面的沟通和交流,跟国际性的车厂是接轨的。所以我们是在各个层面,包括我们内部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等,这一类的共聚合能力我们都是国际同步的,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条件的保证,使我们能得到这些车厂的认可。

  主持人:非常好,如果说在中国的零部件行业研发投入占比只有1%-2%,而吴总这边已经达到8%,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希望吴总的企业尽快带着我们中国的零部件企业走入国际市场。下面是观众提问。

  提问1:你好,我是来自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我是问吴总的。您刚才提到了中国零部件的发展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包括管理能力,但是这样来说势必会造成产品成本的上升,而且现在整车市场来说,降价是个趋势,国际品牌尚且如此,而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全球采购,零部件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而这种矛盾很有可能会使零部件企业在竞争中失败,吴总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还想同样问谈总,博格华纳如何平衡这种矛盾。还有一个问题问Lars,很多汽车制造商都是采用欧洲标准,而且很多本地本土材料是来自欧洲德国,如何让本地化产品的材料也是本地化,并且还满足国际标准呢?

  吴:成本确实是很敏感的问题,也是很大的挑战。中国企业目前来讲,红利还是存在的,首先是制造红利。尽管中国企业人工成本都在上升,但是我们也在采取一些动作。比如说向内地迁移。我们的制造工厂在深圳会慢慢淡化,会做一些国际高端定单,其他的定单就迁移到江西,河南,基本是国内二三线城市,第二个方面我相信在中国企业中,研发红利还是存在的。这些方面我们通过国内这些工程师,海归的人员回来以后,我们基本上每个人都带着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一个是我们相对比国际上的企业成本还是低的,另外技术创新上,我们还在想办法。包括新技术的应用,新平台的应用,这方面也造成了我们为什么在一些研发在销售额的占比上这么高,也是因为我们不断的在想办法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降低成本。

  谈跃生: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技术是生命,成本跟技术是一个统一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说的使命,就是用技术引领一个新的潮流,能够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价值,实际上从经营模式上,有三类,第一个,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还有一类是用规模来降低成本,还有一个是资讯公司。这样你永远走在产品开发的前列,新的产品推出,可以是降低成本,提高价值,有时候你可以得到很高的利润,再把这些利润投入到研发里,这一块我们从来不吝啬。我们的裁员,其他部门都裁员,但是开发部门几乎没有裁减。

  Lars:其实我们不管德国的研发,还是国外的研发,都是在本土做的。而在中国,其实早期我们就会引入跟主机厂,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不光是在德国跟供应商联系,跟中国的供应商也是及早的进入这个过程中。所以我们是把同等的质量体系完全是应用于中国的业务,非常严格的管理体系,我们在全世界的管控体系同样严苛。对于新材料使用的问题,我们是用自己的设备,自己的服务,提供商,专门是控制所有的设备的质量,包括我们的一些激光的设备等等,都是定期做校定,这不仅在中国,在我们全世界的工厂都一样。

  提问2:我这个问题是提给李秘书长,我是密西根代表团的成员之一。我给您的问题是,您刚才提到了,今天我们很多嘉宾也都提到,要打造世界级国际化的产品,您刚才也提到您鼓励您所在的浙江的汽配企业要有自己的技术创新,并且鼓励他们到海外去参加一些博览会,我的问题就是,因为在密西根我们一共有375家研发中心,其中有120家是外资设立的,但我能够说的出来的中国企业也就一两家。因为大家都知道作为研发中心来讲投入非常高,我的问题就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或者说从您汽车协会的角度来讲,是不是有计划,或者有一些计划来鼓励或者帮助中国的零部件企业能够到海外,像我们就欢迎到密西根来设立研发中心,这样他可以利用当地高科技的技术,还有人力资源,我就不知道从您的角度来讲有这种计划,帮助企业真正走出去。因为同样它能够到密西根州之后,就更有机会给主机厂直接供货。另外您刚才说的分中心设立在哪里,如果考虑设在密西根州,我们非常欢迎。

  李凡:我们浙江省汽车行业协会,每年受到浙江省科技厅的重视。在科技研发经费上,每年大约有500个亿,为整个行业的科研经费提供保障。假如说,我们成了一个省一级的行业研究所的话,那么省科技厅就会奖励至少2000万。就是说在浙江杭州旁边,有一个临安市,县级市,他那边搞了一个全国的科技城,那边的市长把我请去,就说你只要在这里搞一个省一级的汽车行业的研究院,就能够奖励研究院2000万。而且还有许多的优惠政策给你。第二个,我就告诉你,我们很愿意到美国也好,英国也好,德国也好去搞研究院,或者研究所。因为有很多的汽车行业的技术,或者科研研发的机构,都在那里。但是信息化沟通,今天你把信息告诉我,我可以组织一个代表团到你们哪里去考察。谢谢。

  主持人:时间已经过了,我们感谢四位嘉宾到这里跟大家分享,也感谢各位听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扫描二维码,快速收藏新闻至手机,通过手机随时阅读。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大大_Sunny)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