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讯 11月20日,由中国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加入WTO十周年中国汽车高峰论坛”在广州举办。百位来自中国汽车业的专家及汽车企业领军人物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业的新走向及未来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下为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的主题发言。
主持人:感谢龙部长,回忆起来加入贸易组织十年感慨非常多。这十年是中国消费者的胜利,这黄金发展的十年,各位车企的老总也都亲身经历了,能不能在这里分享一下?十年之后,我们站在另外一个新的起点上的时候,汽车企业目前的发展是怎样的?
祁玉民:我是2005年从另外一个行业进入的,在这个行业做了差不多6年,有一些体会,也有一些反思。
我觉得一个论坛要活泼一些,论坛应该倡导说真话,允许说错话,切忌说不正确的废话。
汽车产业发展的十年,我觉得可以简单的概括一下,有两个优势、三个压力、四个反思。
第一个优势,培育了非常好的市场,刚才龙部长已经说了,我非常赞同。由于市场、消费者的力量,中国是汽车的消费大国,这个市场的培育不是汽车产业界的培育,但是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老百姓富裕了,汽车进入了家庭,乘用车市场就发展起来了,这是入市以来给我们的机会。
第二个优势,我们从不会造车到会造车。我们过去真不会造车,现在会造车了,这是产业非常大的机会。刚才我看了一下,红汽车是1959年下线了,我是1959年出生的,有52年了,中国成为了造车大国。我用词是“造车”,我没有说“造好车”,只是说我们会造车。
由于成为汽车大国,带来三个压力:
第一,能源的压力。汽车的油耗给能源带来巨大的压力,油的对外依存度在55%;
第三,交通的压力。现在买车本来是享受生活,现在在中心城市成为了遭罪的事,非常的麻烦,现在大家有急事就坐地铁了,因为开车会耽误事。
这三个压力我觉得未来十年必须解决。
四个反思是我们汽车界一定要反思的:
第一,我们有没有品牌。汽车是经营品牌的,不是经营产品的。我说外国人进入到中国,谈到卖车和中国人卖车是不一样的,他们经营的是品牌,我们经营的是产品,经营产品是汽车产业最低档的经营方式,这个差距太大了。什么时候有中国老百姓自己喜欢的品牌,在这个基础上达到欧洲、美国、日本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多少年?现在有没有一个战略规划?没有。我们的品牌在哪儿?我们自己的品牌自己都不喜欢,怎么往发达国家发展?汽车的经营最终一定是国际化的,是必须要走出去的。我觉得要从产品经营跨越到品牌经营。
第二,我们几十年前就讲以市场换技术。我们换来的是制造技术,变成会做车了,核心技术完全没有掌握。我说的有很多都是错话,但是我说的是真话。我们现在的车,技术在哪儿?汽车的技术第一是设计造型,所有的车型都是外国人帮我们设计,我们自己没有造型设计技术。造型设计完了是工程技术,准确的工程计算我们没有掌握,核心零部件基本上都在发达国家手里控制着。
由于核心技术有巨大的差距,所以我们没有自己让老百姓爱戴的品牌,品牌的核心其实是技术,没有技术不可能拥有好的品牌。
第三,我们培养了多少高精尖的人才,也是值得反思的。我们培养的大批的人才,但是真正高精尖的人才几乎没有。大家随便可以看一看,街上跑的车型是哪个人设计的造型、出自哪个大师?都是外国人。我在底下经常说,我们有这么多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怎么就不出来几个设计大师呢?中国缺少的是设计大师,也缺少工程设计、工程计算、工程研究的大师。这些大师才是引领行业、研究技术的领头人。我觉得我们的汽车,总体感觉是跟着走,没有达到在某一个领域领着别人走的跨越。
第四,行业标准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刚才两位领导讲话都提到了行业标准,我们这么大的汽车大国,行业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在哪里呢?我跟大家说个笑话,去年我们公司有一个大客车和大货车在东北撞在一起,死了20多人,然后就开始查,查出了一个事,那就是超载的问题,然后马上下令不准许超载。那时候全部都在超载,没有不超载的,所以限制超载在东北还是在全国搞呢?如果在全国搞,全部都会瘫痪,追究起来还是标准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物流运输标准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那时候的标准怎么适应现在呢。我们这个行业的标准是非常乱的,是非常不明确和落后的。
这是我的一个体会,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祁总是进入到汽车市场六年的企业家,他告诉了大家他的反思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