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访谈>正文

汽车设计背后价值观:中国设计是伪命题(5)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4日 16:45   汽车商业评论 字号:

  “这就是对制造业极大的不尊重。”严扬认同郎咸平的一个观点:在制造业把产品做好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政府就老老实实地培育制造业。就从做刀、做自行车开始,怎么不可以啊?”

  今年54岁的严扬似乎有种愤青意味。从一名汽车修理工人,到进入汽车企业成为工程师,再进入中国汽车设计教学最好的学校担任教师,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逃离汽车企业

  1977年恢复高考,21岁的严扬报名参加,但在报考美术专业还是机械工程专业之间犹豫不决:家里希望数理化优秀的他报考理科专业,以后好就业,他自己却喜欢画画,一心想考入当时的中央工艺美院。

  不巧的是,恢复高考第一年,考生强手如林。严扬一打听,很多他崇拜的人都要报考中央工艺美院,包括著名的连环画画家、北影厂外边画广告海报的牛人等等。觉得自己当年一定考不上,他只好放弃转而报考理科院校。

  1978年,严扬考入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在冷挤压机械自动化(冲压)专业学了四年后,1982年进了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北二汽)。他在了解了车身科和设计科的工作内容后,选择了设计科。当时别人觉得他正好画过画,去设计科合适。

  他对《汽车商业评论》说:“那时我们对汽车造型和设计的理解比较肤浅,认为画过画就可以去设计汽车了。整个国家、整个行业都是这样。”

  对于严扬,此前他已经对汽车略有认识。初中毕业后插队一年,他回城,在北京市朝阳区汽车三厂做了四年汽车修理工人。师父是位技术很棒的老工人,他带着徒弟们做了4辆自卸铲车和30多辆翻斗车,车、洗、刨、磨、焊都是自己干。“跟着师傅的四年比上大学四年学的东西还要多。”

  在北二汽的四年间,严扬参加过BJ130轻型卡车第二代、第三代两轮新车开发,整个开发过程非常痛苦。当时中国基本没有轿车工业,几乎没有开发轿车的实力,造型设计水平也很低。

  1982年,车身科一共有六七个人,严扬同时承担车身的结构设计和车身造型设计两个工作。严扬和另外一个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也是做造型设计的同事被赶鸭子上架,到处去学怎么去画效果图。他说:“当时觉得汽车开发就是画个效果图”。

  效果图画得不错了,严扬就把它们放在食堂里让大家评审一下,觉得哪个不错就画个勾算是投张票,哪个票数高就去做哪个。这样的开发和评审过程太简单化,实际也让企业领导举棋不定——一边在让员工们自主开发,一边却对自主开发没有信心。

  第二年,在迫切需要一款新车的压力下,领导最终决定引进五十铃的N系列车型。这样,严扬自己参与设计的第一辆车BJ130二代轻型卡车只是一张图纸,根本就没有生产过。

  为了引进N系列车型,北二汽购买了一批五十铃N系列卡车,并要求日方提供全套图纸。整整一个小型集装箱的图纸运来后,北二汽专门请了两个日本专家帮忙翻译图纸。

  两名日本专家翻译了一阵后说,尽管自己是日本人,但不得不告诉北二汽,他们被骗了,这些图纸根本就不是一个车型上的,而且图纸不全,大约有70%都不能用。

  无奈,他们只得采用逆向工程的办法,买了一台日本NEMITIC2000的三座坐标测量仪,重新测绘N系列的各个零件,翻成北二汽自己的图纸后进行生产。

  稍感欣慰的是,当时北京汽车总公司领导和北二汽决策层仍然有自主开发的意识,除了全套引进,严扬他们在N系列的基础上还开发了第二轮,并制作出几个小模型,不过,这种方案最后又被否了。

  虽然当年的就业观念是从一而终,甚至调动工作大家都会觉得你有问题。但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的开发体系,严扬这些人当时没有设计师的称号,在别人眼里就是美工,他们的任务是等一个搞工程的人把车身结构做得差不多后,给它美化美化。

  “说通俗些,有点涂脂抹粉的意思。我在那里待得太难受,说什么也想走。”严扬说,“开发N系列车型是我在企业做的最后一件事。”

  想当学生却成教师

  严扬跟中央工艺美院开始接触是1985年在华侨大厦举行的一个讲座上。那是一场给中国汽车行业谈当代汽车设计的讲座,主办方请了丰田的两位设计师,全国的车企都派人去参加。

  讲座为期两周,代表北二汽去参加培训的严扬就此认识了在场的中央工艺美院工业设计系的副主任王明旨和教师刘继坤。

  当时,工业设计学科成立不久,为了宣传它,中央工艺美院工业系举办过一系列针对社会的工业设计普及培训班,每期大概三至五个月的时间。严扬报了一期培训班,工业设计系最初的一批教师——系主任柳贯中、教师卢晓波、蔡军等,都曾经给他上过课。

  “通过这个班,我第一次听说了工业设计并对这个行业有了初步认识。觉得这太吸引我了,我一定要来。”多年以后,严扬还是觉得很兴奋。

  最初,严扬是想考中央工艺美院工业设计系研究生,谁知系里让他干脆别考研了,调过来直接当老师。原因在于,当时工业设计系刚成立不久,需要有对工程和机械方面有一定了解的教师,否则工科类的课开不起来。

  从1984年就打算离开北二汽的严扬,在办完繁琐的工作调动手续后,于1986年来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

  严扬至今佩服时任系主任的柳贯中教授等人对工业设计的远见。作为工艺美院工业设计系的第一批教师,柳贯中、王明旨当时刚刚从国外回来,他们清楚意识到工业设计对于整个国家,对于生活方式,对于产业推动所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他们毕竟是少数人,整个社会还没有这种意识。

  “这批人回国以后一方面做教育,一方面做传播,办培训班也是传播的一种方式。”严扬不得不承认,这个过程是很艰苦的。二十年前工业设计系的报名率不高,家长带着孩子来报考,根本弄不清这是干什么的。学生毕业后真正进入工业设计行业的也不多,大多数都去做装修、做平面设计去了。一直到1990年代后半期,企业才慢慢认识到了工业设计的作用。

  到学校后,严扬实际上一直与汽车造型设计无缘。最初教的就是工科课程,但由于对工业设计有浓厚兴趣,他就跟着周围的老师学习。这样一边教一边学,慢慢地他也开始教一些工业设计课,并在1988年开始做设计,把电风扇、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小家电甚至医疗器械等做了个遍。

  1994年左右,国家开始把汽车工业作为主要产业之一,大力发展轿车,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大概是1997年时,柳贯中觉得中国的汽车工业会形成下一个比较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主张开设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

  “柳教授找我时,我说你想都别想,我不做!”严扬当时觉得天下最没劲、最没出息的行业就是中国汽车行业,他在谈到这个的时候皱着眉头,好像要摆脱汽车企业给他带来的痛苦回忆,没有认识到汽车行业正迎来市场竞争的新时代。“我恨透了汽车行业,真的,这是我当时的一个真实的想法。结果柳教授说,好,你不做我做!”

  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设立第一年,柳贯中带了两个研究生,其中一个是现在在斯图加特奔驰总部担任设计师的张帆。第二年,在柳教授的劝说下,严扬决定开始带研究生,但只有一个;第三年,严扬带了三个研究生。

  2003年,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开始招本科生。从那时直到现在,大概活跃在业内的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加起来有六七十名,“人数并不多,但是业内都对我们的学生赞赏有加。”对《汽车商业评论》说起此事,严扬不免有些得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相关新闻: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