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行业动态>正文

上汽和奇瑞殊途同归 宣告自主品牌的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5日 11:28   《环球企业家》网站 字号:

  上汽和奇瑞以截然相反的方式宣告了本土汽车业自主品牌的崛起

  本土汽车业可能尚未意识到发生在3月的巧合所蕴含的里程碑意义。3月17日,荣威350在南京生产基地正式下线,上汽自主品牌A级车平台战略随之启动;一周后,在安徽芜湖,奇瑞欢庆了第200万辆汽车的下线。

  去年,金融危机重创全球,中国汽车产量却突破1350万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但跨国品牌占据其中55%,只能证明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能力称雄世界,无法展现本土品牌的实力。那么,上汽与奇瑞的两个庆典,能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崛起的标志吗?

  要给出肯定答复,需梳理上汽和奇瑞所代表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发展路径。

  “奇瑞一开始就是在‘量’之上建立起企业核心竞争力。”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对本刊说。成立于1997年的奇瑞汽车,因规模增长迅猛,被喻为本土汽车业一匹黑马。

  事实上,率先切入微型车和紧凑型轿车市场,在最快时间内以低成本抢占市场份额,是包括奇瑞、吉利乃至比亚迪等民营汽车制造商的必经之路。但显然,仅凭成本及规模优势,无法形成切实的品牌号召力。况且,若跨国品牌大肆渗入低端汽车市场,奇瑞们无力招架。于是,从2007年开始,民营汽车厂商心照不宣,开始全面提升原有品牌形象。“奇瑞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控制发展节奏。”尹同跃说,“现阶段目标是一定要把品牌做上去。”迄今,奇瑞已完成由奇瑞、瑞麒、威麟、开瑞四条品牌线并举,覆盖不同消费层次的多品牌架构。

  与这种从低端量产向高端转型的战略不同,上汽选择了一条“自上而下、高调出击”的激进道路。

  和民营汽车制造商相比,上汽挺进中高端市场的确容易很多。借助长期的合资(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已成为中国汽车业合资典范)和国际化经验(购入韩国双龙汽车、英国罗孚股份),上汽的荣威品牌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源自英伦的品牌形象。荣威350的责任正在于将这一高端形象嫁接到大规模量产的大众市场。“上汽从高端走向低端,目前看来挺成功的。”CSM大中华区汽车市场预测总监张豫说。

  不过,上汽自主品牌的发展始终与上南合作紧密相连。“我们的合作一开始涉及很多难题,但最终都成功解决了。”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告诉本刊。随着荣威350下线,上汽集团所有A级轿车均在南京生产。此外,荣威和名爵在采购、研发、营销等方面均实现统一部署。

  但张豫同时强调:“这是一条特别的道路,很难复制。”事实上,上汽自主品牌发展的本质是国企多重资源的高效整合。尽管上南整合已有初步成效,但荣威与南汽MG名爵的资源整合始终游走于商业运作与行政指令之间。据业内人士透露,仅从资源角度考虑,保留名爵品牌,会让荣威的发展滞后五年。

  此外,上南合作艰难的磨合中,上海大众在技术上给予支持。而长期来看,随着上汽和通用携手拓展亚洲市场,上汽无疑需要更强的制衡能力来保持这一模式的高效运作。

  汽车民企同样在钢丝绳上起舞。奇瑞担心内部问题梳理不清而迟迟不肯启动IPO,但长此以往,又难以承受资金困扰。而且,品牌的高端转型是对技术、营销及团队自我更新能力的全面考验,谈何容易。

  上汽和奇瑞就这样殊途同归:自主品牌的任何发展路径,都绝非坦途。

(编辑:李芳芳)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55票
好文章 4票
枪稿 14票
雷人 4票
无语 7票
标题党 2票
经销商地图 更多>>奇瑞报价

奇瑞图库>>奇瑞热门组图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