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众集团董事长文德恩矢口否认“丰田的危机是大众的机会”,但在中国这个海纳百川的市场,日系车信任指数的降低,还是让大众看到了南下抢占市场的希望。根据大众的南方战略,至2018年,大众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的年销量,将从目前的15万辆提升至50万辆,同时将南方市场的占有率从2008年的12%提升至大众品牌在全国19%的平均水平。
如今,大众在中国的销量已超过德国本土,这里一有风吹草动,都会让大众惴惴不安。相比大众在北美奋战多年,却只获得2%的占有率,中国无疑是大众最惬意的补给地。2009年,贡献了巨大销量和高额利润的中国市场,为大众顺利度过全球金融危机立下了汗马功劳。当跨国企业纷纷在中国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时,目标明确、协同作战的日系企业,也成为“时局图”中对大众威胁最大的那一方,让大众充满了市场份额丧失的危机感。
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冯兴亚说,华南地区日系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历史形成的,这里本身就有日系车的用户基础,经过口碑传播,形成了消费习惯。他笑言,如果大众想提升在华南市场的影响力,最好的广告语应该是“换换新感觉”。
冯的一席话未必能干扰大众攻陷南方的信心,但他也道出了大众在南方长期不受待见的原因。日系车之所以在华南地区如此吃香,其优势并不在于本地化,而是其商业运作的方式符合当地的文化。大众是深谙中国国情的跨国企业,其合作伙伴一汽和上汽也是“德高望重”的老国企,其较强的“权力意识”和“政治觉悟”符合北方的文化,却难以让南方人普遍认同。
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大众在中国占据了垄断优势,可以长期用落后的车型来支撑市场,可以依靠政府采购保证自己的高额利润,而不用担心份额丧失,从桑塔纳、捷达数十年如一日充当车型主力,到同平台换代产品“四世同堂”,大众给人们的印象是懒散与不思进取。反观日系车企业,尽管进入中国市场较晚,但新产品的轮番上市、销售网点的全面布局,以及零部件企业的迅速本地化,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印象。
长期以来,大众一直为平衡两个合资企业而伤透脑筋,别说在广东分别建立两个合资工厂,就是零部件配套体系,两个大众也分得很清,绝不沾对方一点儿光。与南北大众各司其政、互不干涉的倔强风格相比,日系企业则展现了另外一种形象。在广州安营扎寨的三大日企,不仅带来了他们各自的零部件厂商,还共同建立了强大的日系零部件配套体系。这并非是“等贵贱,均贫富”的朴素主义,而是“有钱大家赚”的竞争思维,日系车正是凭借其夸张的凝聚力,形成了这样一个强大的气场,让大众在这里的市场份额,始终在5%左右徘徊。
日系企业可以互相利用实现共赢,德系企业则对所有对手充满忌惮,在生意场上,很难分清孰优孰劣。但现实难以否认,中国的南方市场就好比今天的北美市场,始终对大众免疫。对大众来说,要想在南方市场分一杯羹,不仅仅需要“换换新感觉”,更重要的是放弃权力意识和垄断思维,让品牌回归人性。(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