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设计师实战派人物孙学琛:抄的三段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7日 11:18  汽车商业评论

 

汽车商业评论》对话中国汽车设计师中难得的实战派人物孙学琛

  探讨中国汽车设计的现状、未来和精神

  ABR记者  贾可

  在中国汽车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的今天,在自主品牌汽车绝大多数产品属于低端产品的今天,如何形成有中国特色并能赢得市场的汽车造型设计,越来越成为中国汽车业界有识之士思考的问题。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孙学琛,从事汽车造型设计工作已过8年,负责并参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20个左右车型设计项目,属于中国汽车设计师中难得的实战派人物,她对于汽车设计有自己独特的领悟。

  2010年到来之际,《汽车商业评论》对话孙学琛,探讨中国汽车设计的现状、未来和精神。

  只有花样没有型面体态

  贾可:中国人现在自己的设计,很多我感觉还是处在的东施效颦的阶段,只学得一些局部,比如前脸用个奔驰,尾部用个宝马,最常见的是都用什么炮筒灯,比如都用镀烙饰条,等等。

  孙学琛:我觉得其实不能怨他们,这需要一个思维方式的改变,思维方式的改变不那么容易,必须得量变到质变。

  这个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特有的吗?

  我是觉得这个也是现阶段我们有的,等于说你在学,你是在学的过程当中,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学到,在学的过程当中,总有哪块长,哪块短,我们可能短就短在这里。

  我们老是愿意抓住细部,不顾整体。

  我说这是现阶段在学的过程当中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学人家做汽车设计,就像小孩学说话一样,刚一开始去学,不明白人家为什么这样说;就像我们看人家的奔驰和宝马,人家不就是把灯这样一换,那样一换,不就是车身的侧面来了一根线吗?你是这样看的,你不知道相互之间暗含的联系,你只能看到你最明显看到的那个部分。

  刚开始学肯定会是这样。等你学到再往深,你就觉得,我都已经照着他的细部做了,怎么还是不行?

  细部好像都差不多。

  到那个时候更深一步的发现,原来我很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没有好好学,就是说我们学习西方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现在还处在这个阶段,我们只能学到这个程度。

  还有一个,也的确是中国艺术跟西方艺术不同的地方,中国的艺术其实比较讲究二维,不是特别讲究三维空间。像家具,绘画也好,你会发现国画里面,画一些亭子和建筑,画的二维都是轴对称,相对来说比较平面化。

  所以,这个可能也是我们一个习惯。这种习惯再加上我们现在还处在学习的过程中,两个加在一起,大家更重视比较花样式的东西。

  很多中国人特别注重所谓的现实生活,注重此时此刻的生活,不会考虑很多,比如来世或者生存的意义,不会把人生定在一个坐标下面,大家整个活在当下,中国人骨子里没有宗教感。

  可能也会有一些影响。现在,我们设计车必须注重看见眼前我能看得到的最明显的效果。马上设计出的车可以像什么什么车,马上可以跟它离得很近。但是如果你要是想有型面体态的话,可能要花很多年的工夫,要钻研得很深,反复推敲,而且所得到的效果还不是特别大。

  就像德国人的文化,可能最后你看到的东西和成果,能够见得到的东西是很少的,在中间过程当中做很多的工作进去。我觉得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你刚才说的中国人注重当下的观念,或者叫一种习惯,确实是一种现实。

  不往纵深考虑,就像你说的轴对称,没有立体感。对人生来说也是放在当下,不放在更宽阔的空间,或者说宗教的空间里面来讨论,所以我们很注重点,不注重面,骨子里就是这样的,可能造成我们的思维方式可能也是这样。

  就会从点来着眼而不会全盘都去看一看。

  西方写科学史都是有逻辑的,特别清晰。我们常常都是几句话,你就猜吧,无尽的玄机都在里面。也可以说道可道非常道,无声胜有声之类的。

  我觉得中国思想或者哲学,每个人都会对这个东西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跟西方哲学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样。西方哲学你看了之后,肯定告诉你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如果是东方的哲学,一般情况下,我现在所理解的事物是什么样的程度,我看这个哲学也只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如果我理解再深一些,再反过来看同样东方哲学的时候,我会发现又是另外一个天地。

  说到哲学层面可能高了一点,还是回到汽车造型设计。我小时候画画,我没有老师教的时候,看到一个画,白纸往上一蒙,照葫芦画瓢。如果不照葫芦画瓢,我画画的话,喜欢眼睛就把眼睛画好,不会说先整体打一个草稿,完全是门外汉画画的画法。中国人现在搞汽车造型,开始的时候似乎也是这个样子。

  这就是一个学习的阶段,在这个学习的阶段当中,会比较注重这种花样式的东西。

  现在国内汽车设计师多少已经摆脱了这种思维了吗?

  我不能打击很多人,至少我觉得还有一部分人现在还没有能够走向正轨。

  是没有人教他们吗?

  一方面是没有人去教,因为我觉得老外也想保护自己的知识,不告诉你。但是他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弱点呢,如果你去问他问题的话,他没有中国人周旋的技巧,就会说出来,如果一直追着他问,按照那个逻辑他总会说出来。问题是要有一个前提,你得找好那个点,像特别厉害的记者,可能一句话把老总逼到墙角了。但是这种情况不是特别多,这是在我们以前跟老外学习过程当中的经验。

  再就是我们国内在做这个设计过程当中,一些汽车公司的领导对于设计师的作品,常常会说这东西我觉得不太好,你再给我拿别的来看,只有少数领导会从整体型面体态的角度来评价,大多数人不会提到这个要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文杰)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