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人们对于汽车安全的关注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我们对于汽车安全方面还存在很多误区,但基本所有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都会询问该车有几个气囊?有没有配备ESP?甚至还要到网站里查查他准备购买的车型碰撞星级怎么样?这一切都说明了人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是近期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系列恶性交通事故(包括杭州的胡斌案、南京的6.30交通事故)在提醒人们安全驾驶,切忌酒后、超速驾车的同时,还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汽车安全行人保护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因为谁都有可能成为行人!
为何要关注行人保护?
下面我们共同来看组数据: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07年度)》数据显示,2007年行人因交通意外死亡的人数为21106人,占全部交通死亡人数的25.85%;行人交通事故受伤人数为70838人,占全部交通受伤人数的18.62%。城市是发生行人交通事故的高发区,以北京、广州两大城市为例:北京行人交通事故伤亡率占本地交通事故伤亡总人数的38%,其中死亡161人;广州行人伤亡率占40%以上,其中死亡人数为224人。
另外,中国道路交通情况复杂,人、车并行情况多,是世界上典型的以混合交通为主的国家,道路交通伤害中死亡人数居世界前列。国外交通事故大多以车碰车事故为主,而中国车撞人的事故却非常多。碰撞试验数据显示,汽车速度20km/h时将行人撞死的几率是10%,40 km/h时超过30%,60 km/h时超过90%,80 km/h时达到100%。
通过上面的几组数据,不难看出关注行人保护在我国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尽管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法规向行人这种弱势群体有所倾斜,但是如果能够通过一些汽车安全上面的技术来实现车辆对行人尽量小的伤害不是更好吗?毕竟法律仅是保护人们权益的最后手段,且是相对被动的,我想那些因为交通事故而失去亲人的家庭相比冷冰冰的赔偿金,更希望能换来自己亲人的生命。所以,关注汽车安全行人保护刻不容缓,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中国家庭的幸福!
国外行人保护的发展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汽车对行人的危害,最先提出行人保护概念的是美国,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测试手段,所以相关的法规无法建立。1994年首个行人保护的试验方法及碰撞模拟器在欧洲推出,即EEVC WG10。2003年,欧洲行人保护法规2003/102/EC正式出台,该法规对车辆行人保护方面的性能进行了分阶段的引导式要求。2009年根据多年的实际情况,欧洲对行人保护法规进行了修改和调整,推出了新法规即78/2009。欧洲行人保护法规的推出及改进可以说是发达国家对行人保护要求的一个缩影。
另一方面,随着相关法规的到位,国外众多车企也已经开始重视行人保护方面的研究。细节方面,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近几年的汽车中很少采用前引擎盖立标设计,因为看起来高贵的立标,当发生汽车与行人的碰撞事故时,瞬时间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兵器。所以,尽管是像奔驰、捷豹等曾经的标志性立标都在新车型中全面取消了。在技术方面,各个车企也是在通过不同的碰撞试验来研究行人保护的高新技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通过对车身结构特别是前杠的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为具有缓冲效果的结构来减少对行人腿部的冲击,还有将前引擎盖设计为弹性较大的结构,来帮助缓冲行人头部撞击在引擎盖的力度。这些,都将对行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中国行人保护现状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最严峻的时候是2002、2003和2004年,这3年每年的死亡人数都超过10万人。从2005年开始,在各方努力下,这一现象得到缓解,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逐渐下降,但是行人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始终高居26%左右。
中国对车辆的行人保护性能没有强制要求,但考虑到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混合交通状况十分复杂的情况,相关的标准法规正在加紧制定中,相信不久就会出台。而为了满足车辆出口的要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及部分汽车企业已经具有行人保护试验的能力,但试验方式均为较传统的“打点式”。
据悉,广汽本田8月将在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进行行人保护碰撞公开试验,并首次使用Honda的POLAR-Ⅲ行人假人,这将是中国的首次行人假人碰撞试验。
综上,我认为尽管行人保护无论对于国人还是国内的汽车厂商都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生命安全,以及为了不让一起起血淋淋的事故再次发生,行人保护值得我们去关注。最后,请大家不要忘记,在您享受有车的便利与舒适的同时,您的家人也许正在承担着车辆带来的威胁!(新浪汽车 闫小欧)
声明:新浪汽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