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版图全球扩张 牙好还要胃口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8日 09:49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美国汽车企业遭遇毁灭性打击,经营举步维艰,中国车企却上演了一场“不差钱”行动,纷纷走出海外,抱起现金搞收购或兼并。许多中国车企认为,此时入场抄底,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借助这些国际名牌开拓国际市场,实在是一笔小投入大产出的交易。海外并购确实是“风光无限”,但对于国内车企来说,这到底是机遇,还是陷阱?大规模收购是否会影响中国车企的“消化”?……中国车企海外之路需要冷静思考。

    思考1 核心技术能消化吗?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且发展缓慢,本来希望通过海外收购品牌资产、技术平台及打包购买核心零部件等方式来提升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含量。然而,经历了30年后,国内车企仍未掌握核心的经验与实力,我们仍须借助国外的零部件配套商来支撑产品的发展。

  汽车专家贾新光表示,国内车企光凭牙好,大规模吃进来还不行的,牙好还需胃口好,否则无法完全消化相关的技术,这一做法的后果可能会导致自主品牌技术研发后继乏力,部分核心技术继续受制于人,并将利润让给了外资厂商。

    思考2 国外大品牌能驾驭吗?

  中国企业在管理方面也不具备相匹配的条件。跨国并购中走在前列的车企,在整车企业管理方面还是依靠合资公司的外资方。收购全球性公司,我们不仅在业务层面不太熟悉,在企业文化和当地市场文化、劳资关系和法律架构方面也如盲人摸象。如果贸然接手,短暂的光鲜之后就要面临“蛇吞象”的消化不良的痛苦。此外,汽车文化和品牌意识无甚积累的中国汽车市场,很难寻觅到一些对海外品牌熟稔的汽车人去驾驭具有积淀和历史感的大品牌。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车企也会像其他走出去的企业一样面临诸多问题。同时,内地车企收购国外知名企业,在销售网络及公司运营的管理方面存在难度。

    思考3 功力够强够大了吗?

  近日,国家推出的汽车振兴规划为国内车企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通过大手笔的采购资源、先进技术及装备,以刺激贸易和投资活动,提振信心。与收购相比,海外采购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更小的风险,更适合中国目前的现状。

  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并购潮,众多汽车企业应审视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的风险和收益。如果我们认为可以凭借短暂的经验积累和并不雄厚的财力去控制一个枝蔓横生的品牌,也许反而会被拖进一个不可预期的财务和经营的泥沼。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修炼内功,提高中国汽车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思考4 只有收购一条路吗?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出现了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的新格局,产业技术联盟形成,新能源汽车起步,兼并重组取得重要突破。同时,汽车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升级,也成为汽车业界积极探索的问题。专家认为,提升中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则是实现汽车产业升级的路径之一。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凤英则认为,中国汽车要想真正建立起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是靠单纯地卖多少车或销量增长,而是要看有无附加值。增加附加值就要靠提升产品品质,进而提升品牌,这样才能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走出去搞收购,仅仅是中国车企融入全球市场的出路之一。

  如何从全球分工中逐步获得壮大,是摆在中国汽车企业的最大机遇。中国汽车产业将努力进入全球汽车产业链中,但这一过程将充满挑战和变数。

  [正反观点]

  正方:走出去发展正是时候

  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被审议通过之后,很多中国车企开始走向海外收购。先是早些时侯传出上汽瞄上了沃尔沃,紧接着吉利、东风、广汽也都参与进沃尔沃的并购事件中,再后来,奇瑞又来了。瑞典沃尔沃轿车是以安全著称的豪华汽车品牌,能把这样一个具备世界先进安全技术的汽车品牌揽入自己怀中,确实是中国人的骄傲。

  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全球车市环境中,中国车企集体“抄底”,走出去收购或兼并,扩大版图范围,是件好事。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企业只有走出去,才能不断壮大自己,勃发新的生机。

  反方:收购不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单从时间上看,中国汽车企业资历最深的也只有五十年历史,比如说一汽。但是,众多汽车企业的成长,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前后10年左右的时间里,。正因如此,我们的汽车企业“年少不知愁滋味”,个个年轻气盛。在他们眼中,做“中国第一”都不算什么,一张口就是产销两百万辆;一张口就是全球第一、世界第一。

  国内车企想当“老大”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这之前,国内车企还是要练好内功,不要盲目做大,仅靠“不差钱”来办事,绝对是不牢靠的。急于走出去收购或兼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前车之鉴]

  福特汽车

  想当年,世界知名品牌福特汽车在全盛时期,跨国并购,花了两百多亿美元收购了阿斯顿·马丁和捷豹、陆虎、沃尔沃四大豪华汽车品牌,当年福特的大手笔令业界羡慕。但是这些被收购的品牌并没有为福特带来什么利润。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只好忍痛割爱。前三个品牌已经卖出去了,沃尔沃还在待价而沽,在中国市场四处寻求买家。

  塔塔汽车

  去年,印度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之一的印度塔塔汽车公司花了23亿美元,收购了老牌汽车福特旗下的陆虎和捷豹两个品牌。可是好景不长,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塔塔公司股票暴跌,融资渠道断裂,背负巨额债务,2008年还首次出现亏损,并自食其言,对两家收购的欧洲品牌企业裁员。

  上汽集团

  2004年,上汽控股韩国双龙,3年之后,该项目整体实现扭亏为盈。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双龙汽车现金流告罄、工厂关闭。上汽提出裁员降低成本方案,遭到双龙工会的强烈抵制,企业陷入破产保护困境。目前,双龙在市场上的表现也非常平淡,这个烫手的山芋吃起来味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记者 段旭

  中国汽车的N个节点

  1984年1月到1985年7月,中国第一批三个轿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相继成立。

  1984年10月10日,中德双方签订上海大众合营合同,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轿车工业的开端。

  1985年9月,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整车厂——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投产。

  1990年11月20,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我国最老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了新的历史进程。

  1994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从当年的2.7% 攀升到80.47%,告别了CKD时代。同年,上海大众推出了合作研发的新产品桑塔纳2000。

  1997年3月,奇瑞公司在安徽成立,成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新生力量。

  1997年,通用汽车中国公司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 总公司共同组建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设计开发中心——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开创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合资建立汽车研发基地的先河。

  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汽车业以“幼稚产业”的资格,获得进口关税逐步下调的5年“保护期”。从2001年的80%,调至2006年的25%。

  2007年7月19日,广汽本田成立了广汽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个由合资汽车独立投资、以独立法人模式运作的汽车研发机构,拥有包括概念设计、造型设计、整车试作、试车测试、零部件开发等在内的整车独立开发能力。

  2009年初,国家出台《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鼓励“四大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兼并重组。5月,国内汽车企业重组第一单花落广汽集团。广汽集团与长丰集团签署并购协议。

  记者 陈旭

(编辑:赵焕)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