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兼并重组多在市场饱和状态下 现在时机不成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7日 11:26  新浪汽车

  新浪汽车:对于汽车产业中的企业重组和并购,您认为谁该来做主导?是市场还是政府?

  徐长明:说的宽一点,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是大规模生产体制,必须要有相当大的规模才能有竞争力,因为汽车的研发需要非常多的量,要摊派研发费用,营销网络也需要大的东西。汽车行业不像服装厂一年生产上万件就可以了。汽车厂家不到一两百万辆的规模是不可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这是追求的目标,政府想达到,企业也希望达到的目标。

  但是达到大规模生产体制有两种路径形成,一种路径是像韩国,一开始政府就严格控制只有几家企业可以生产,大宇、起亚、现代,还有双龙,别人不批了,不管合理不合理就先这么定了,谁先进来谁就做。这样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每一家规模就上去了,这是严格控制的路径。

  另外是像美国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原来美国也是一百多个企业,最后逐步竞争重组,形成三大汽车公司。

  从国际上来看就这两条路可以形成大规模生产体制,第一条路是我们特别想用的一条路,想学韩国。最早叫三大三小两微,不再想批了,结果现在40多家生产企业,说明第一条在我们这里没有行得通、没有关注。

  现在得通过第二条路,通过自由竞争的关系,优胜劣汰,主体一定是企业,市场方式,政府唱主角不可能。政府可以提供若干优惠条件,但是绝对不能说政府点菜单,谁把谁兼并了,这种方式不行。历史上也证明我们国家的这种模式都是失败的。

  一定是市场竞争作为主导的,他会判断你的资源给了我有没有用,如果对我没用就不兼并了。如果在你那里不值钱我拿过来就值钱了,就兼并重组了。但是第二条路有一个条件,我研究国际上的结果,是在市场趋于饱和、销售量不怎么增长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比如说一百个企业,四十多各企业,市场每年增长20%,这样就很舒服了,小企业也可以生存的很好,大企业也可以生存的很好,这时就不行了。如果销量不增长了,一百家企业,你增我就要下来,有几个增的就会有几个下来的,这几个下来的就生存不下去,就要投降了。

  新浪汽车:因此可以说金融危机是兼并重组的契机吗?

  徐长明:是契机,但是是短期的,我的判断是目前兼并重组的时机不成熟。刚才讲的20到100之间是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兼并重组的时机是不成熟的,现在可以动、可以做,但是不要指望有特别明显的效果。一旦市场不怎么增长就好办了。除非政府强制,强制是没有道理的,兼并重组绝对不能政府主导,一定是企业主导,政府提供支持。

  这次不是政府主导的,14家变10家,大家可以给支持。比如说北汽在谈兼并福建,政府给一些支持也行。兼并重组成功的案例上南重组是一个成功案例,“天一重组”、长安和江陵重组,其他的还不多,现在在谈的有好多。我反对政府主导,拉郎配是绝对不行的。政府可以提供支持、提供条件,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你可以帮我解决。政府可以鼓励,但是不能强制。

(编辑:赵文杰)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