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曾庆洪:政府应制定产业标准 明确汽车发展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2日 23:19  新浪汽车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庆洪

  主持人:国家此次振兴规划很大一部分都是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您本身的议案也有一个关于自主创新税收优惠的议案,您认为国家对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发展还应该有哪些方面的支持?

  曾庆洪:我首先希望现有的政策要抓紧落实。比如最近税收转型的问题,所得税转型的问题,就是鼓励你汽车创新,今后投资这些设备,150%的节省成本,就是免除所得税,但是很遗憾,政府很多政策还没有落实。比如去年国务院下发的政府投资的项目采购,要买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产品,不管是什么产品,特别是汽车最明显,你看看有多少官员是开自主品牌的车?跟美国、日本、韩国差的更远。我们口头说要支持自主品牌,事实上我们很多行动做起来不是这样。所以,第一点,落实是最关键的。

  第二,自主品牌是今后企业核心的问题,企业生存发展的问题,我做企业做了十年,我感受最深,核心技术绝对不会给你,我最有感受。我也在外国留学留了这么多年,绝对不会给你。管理的技术、制造的技术、核心的技术、开发的技术不会给你。如果我们不搞自己的产品,今后产业政策真正放开,我们的汽车产业可能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我们今后从战略考虑,一定要做自主品牌,做技术创新。希望社会、政府能理解今后我们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大家都要去支持、去落实,当然我们自主品牌一定要有竞争力,不是要救你、可怜你,就是同等条件下,我的质量、我的成本、我的性价比都很好,这是前提。往往大家的观念就是国产的东西不行,打破这个观念,会从我们自己做起。

  主持人:吴老师您对国家支持自主品牌这方面有什么建议?

  吴迎秋:有一个关键的东西,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重新梳理一下中国搞自主品牌的目的。现在有一个伪命题,我们要靠政策支持。不能靠政策,要靠市场,听着很对。我举一个例子,你一个后发的国家,你一个后发的产业,你说完全靠市场,谁给你市场?完全靠技术,谁给你技术?你后来要想居上,肯定要有一个战略的考量。如果我们把它自主创新现在已经定了,把它梳理,一定要看自主创新,搞自主品牌,已经定位到了国策,这是国策,是振兴中国经济的国策,这个高度是中央确定了的。有了这个决策,我们一切都要为这个国策服务,而且在政策上一定是要为这个国策而服务的。

  再举一个例子,现在对国有企业搞自主品牌。为什么很多时候这个帐不好算?有的时候还不一定是企业的责任,有的是部门的责任。比如现在像广汽集团这样的企业也是国有资产为主,或者像一汽、东风干脆就是央企,央企是要考核它的,考核你的利润,又要让你去搞自主品牌,又要考核你的利润业绩,它是没办法做的,因为自主品牌是不可能一天干成的,它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所以,这个政策应该站在这个高度上看。如果把它说得具体一点或者不恰当一点,对于自主品牌的考核应该拿出一套办法来。

  曾庆洪:是的。

  主持人:实际上中国汽车已经走过了合资的阶段,现在进入了发展自主品牌的阶段,曾总,您认为自主品牌企业今后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或者应该制定什么样长远的政策扶持中国汽车工业往上走?

  曾庆洪:大家都很关注振兴调整规划里有一句话,今年7月份要完善调整我们的产业政策。这个政策对今后的规划、发展将会有明确的指示,现在正在听意见,我们现在也正在研究。可能现在大家争论比较大的是门槛的问题、标准的问题、认证的问题。我认为今后中国汽车的发展一定研究好我们的政策,包括标准,不是说什么都跟世界接轨,不一定接轨。你说我们的电源的电压是220还是多少伏,我们的手机3G标准的定义,我们重新定义这个标准。我们怎么样今后对汽车工业整个发展,应该尽快完善我们的一些标准,比如认证。实际上目前国内很多重复的认证标准,3、5个月几十台车拿去认证,外国是没有的,出了问题这个公司随时就没了,位置可能是错位了。我是大投入的产业,我的产业我不负责谁负责?通过这个产业政策确定它的发展方向。

  吴迎秋:国家未来怎么发展,这里面有一个核心问题。刚才曾总讲不一定完全接轨这句话,我有很大的体会。从今天开始我们再要研究未来一段时间当中重新梳理出台新的产业政策,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这个时机就是世界汽车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是什么?过去我们认为一些所谓权威,认为所谓的一些标准,认为所谓的一些准则、方法受到挑战。刚才曾总讲不要什么都接轨,我想还包括另外一层意思,全接轨可能还接错了轨。因为现在世界发生大变革的时候,证明它过去世界汽车的一些大公司或者百年企业的一些做法是不对的,这些做法把它引向死亡,这些东西更不能接轨。所以,研究未来汽车产业,现在是一个好时机,但是一定要真正放在国际大背景当中,尤其是现在。过去我们也放过,但是放的不够。就像当时改革开放以后制定引进合资的时候,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后来受到了很多挑战,证明是不成功的。今天我们再来做这个事,已经是世界汽车又发生大动荡,这个方面不要再犯当初我们曾经犯过的错误。

(编辑:hhauto)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