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现广
也许包括汽车企业在内的所有人都高估了“汽车下乡”带来的拉动效应。农村市场真有那么大的消费潜力吗?对此,我表示一点怀疑。
作为国家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政策,“汽车下乡”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潜藏的巨大“金矿”。但,实情真的是这样吗?
汽车与家电的属性不一样,家电已由此前的耐用消费品变成了目前家庭的必需品,价格也仅有上千元,最低者,仅有几百元,这属于农村家庭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而高达几万元甚至10多万元的汽车依然未能成为普及品,除非作为部分家庭的生产资料,用作运输工具。因此,“汽车下乡”对沿海地区及中西部城郊接合部的销售拉动作用是明显的,但是,对于真正的农村市场的渗透力不会太强。
此外,金融危机已经深入影响到中国的农民工阶层,从年前的提前返乡即可看出些许端倪。随着沿海地区一些中小企业的倒闭和裁员增多,过去几年的“民工荒”已经变成了“工作荒”。据香港工业总会的调查,内地厂房的订单大跌40%,预料今年内会有多达上万家厂房陆续收缩规模或结业,受影响的农民工多达100万~200万人。
这对这些农民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的全年收入中将有超过50%的部分没有着落。据全国工商联的调研,全国目前拥有2亿多农民工,其中流动农民工大约有1亿人。如果1亿流动农民工中10%的人员失去工作,以人均月薪1000元计算,对中国农村来说,意味着一年减少农民收入1200亿元。
而且,目前庞大的家庭教育支出、高昂的医疗费用及用于改善住房所需的费用,几乎占据了农民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其中,孩子教育支出更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支出,如果孩子再多一点,家庭收入就可能无法满足教育费用的支出。
因此,对于那些务农和单纯外出打工的农民来说,买车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这部分人占了9亿农民的绝大部分。有购车需求及消费能力的仅剩下了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中西部地区城市城郊接合部那些经商的农民,这部分人群的消费力能否拯救中国微车企业?值得怀疑。
虽然现在很多专家都认为农村市场非常大,农民这几年的收入增加了,有了政策的刺激,农民会乐意消费。但是,农民真的有这么好“引诱”吗?在当前金融危机向纵深发展,农民对未来收入增长预期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如果不是消费在生产资料方面,那么,他们就是在挥霍他们的养老积蓄,他们会这么傻吗?
农村市场虽然很大,但靠农村市场拉动内需的前提是要让农民看到收入持续增长的预期,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汽车下乡”政策到底能拉动多少内需,值得期许,但是,汽车企业最好别把砝码完全押在这里。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