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切为了驾驶--试驾一汽马自达Mazda6睿翼(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4日 09:26  汽车与你

一汽马自达Mazda6睿翼前大灯

一汽马自达Mazda6睿翼前大灯

  扭动钥匙打着火,“Zoom-Zoom”声响自喇叭传出,设计堪称巧妙。怠速时,稳定转速在700rpm左右,车厢内感觉不到任何震动和声音,不看转速表以为发动机还没启动呢,看来新车的隔音和隔震能力有所提升,刹那间,一个良好的印象便形成了。挂入D挡起步,不到2,000rpm力量的释放已经很受用。超过2,500rpm,迅猛的力量有势如破竹之势,强劲的动力一直能持续到接近6,000rpm。有几次灯位前尽油起步,轻微的轮胎响胎之后,强大的力量将我压向移背,车子如弹射般冲了出去。车厂说提供的数据说新车的百公里加速为9.5秒,而我的感觉甚至更快,下次有机会一定要检验一下我的感觉是否更准确。

一汽马自达Mazda6睿翼

一汽马自达Mazda6睿翼方向盘

  也许有人要问,与上代相比动力只增加了7匹,为什么百公里加速会提升1秒多?其实,决定加速快慢的因素包括车重、发动机扭力,以及发动机与变速器的匹配,换句话说就是吨扭力和动力匹配。首先,新车采用了更硬的车架,并在一些关键部件采用了1480Mpa的高强度钢材,使得在车身尺寸增加的同时车重只有1,458kg,因此它的吨扭力达到15.78;而上代马自达6 2.3的车重为1437kg,因此它的吨扭力只有14.54,百公里加速慢也是合情合理。对于新车而言,那台5挡手自一体变速器,齿比编排足够合理,每个挡位都能充分发挥出新发动机的潜力。正常驾驶时,变速器换挡十分顺滑,即使采用手动换挡激烈驾驶,动力衔接也没太多突兀感。

  高速上,我很喜欢以法定120km/h的速度巡航,发动机不到3,000rpm,车内听不到任何发动机的噪音,而风噪也在整车0.27的风阻系数的帮助下降到了很低的水平,新车营造出非常舒适的驾乘环境。在一段很少车的高速上,我直逼油门将车速提高到170km/h,转数表指针在4,000rpm,如此低的转速可以想像,车厂公布的百公里8.3升的综合油耗并非是纸上谈兵。如此的速度下,车身的直进性依然不错,只是试车当天偏大的侧风会偶尔导致车头轻微摇摆,但一切都十分受控,并没有太多的不安因素。

  其实,新车良好的直进性要归功于重新改进的悬挂和更高刚性的底盘。虽然新车依然采用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式的悬挂系统,但前悬挂原来的4点支撑加强为6点支撑,并将以前的双枢轴改为单枢轴,不仅抑制了路噪和对方向盘的干扰,而且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也有所提升;至于后悬挂,垂直减震器的角度由27.6度调整为27度,后摆臂衬套的直径增加了10mm、位置提升了25mm,如此改进能更好地控制制动时的纵向跳动并进一步提升操控稳定性。

  与前辈相比,新睿翼的悬挂调校硬朗之余又相当有韧性,一般道路上,新车表现出很舒适的驾乘感受。三亚的高速公路不收费,因此缺乏资金对路面进行正常维护,高速通过那些凹凸不平的路面,睿翼的车身都表现十分稳定,而且悬挂快速的吸震能力比上代更加干脆,几乎没有多余的震动传入车内,整个车身也没有半点松散感,很有中级欧洲车的味道。

  弯路上快跑,睿翼表现又如何呢?开着新车在山路上走了一段距离,感觉它的底盘潜力比上代更高,每次快速入弯普利斯通轮胎强大的抓地力都表现很稳定,即使在弯中狠狠加油或是急打方向,轮胎出现轻微响胎,前轮的循迹性都很清晰,推头出现的机会并不大,对于前驱车而言,表现确实很难得。美中不足的是,新车采用的电动助力转向的路感,不及上代液压助力转向清晰,攻弯时扭动方向的幅度,要根据车头和车身的轨迹来判断。

一汽马自达Mazda6睿翼中控台

一汽马自达Mazda6睿翼中控台

  来回超过20公里的山路,我狂劈了大大小小上百个弯,虽然车速逐步加快,但利落的车头、精准的转向以及敏捷的身手却让人越开越上瘾。尤其是那个方向盘换挡功能(国产车的标准配置),让我爱不释手,而对于那些喜欢驾驶的人而言,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配置。左右两边均可分别操作按钮升挡、降挡,如此巧妙的设计在连续转弯中都十分方便,手臂不需要做大动作,双手不离方向盘就可以完成加减挡,而且来回交错打方向时也不会误操作。大部分山路,以2挡、3挡就轻松应对,入弯、出弯的加速都很得心应手。拨片换挡的动作很快,服从度也非常高,转速接近红区也不会介入加挡,弯前脱挡效果也很明显。

  一整天的试车结束,我还没从激烈驾驶的兴奋中回过神,却听到了后排乘客的抱怨,“弯路上晃来晃去有点头晕,而且腿有时候会顶到前排椅背。”是的,虽然睿翼比上代的车身尺寸加大了不少,轴距也增加大2,725mm,但与它的同级对手特别是同出自日系车厂的雅阁(参数配置 图库)和凯美瑞(参数配置 图库)相比,还是小了一些,因此其车厢的乘坐空间并不占优势。但我们认为,对于睿翼而言,这并非是缺点,看看那个CF-Net多功能人机界面系统,再看看那个左右两边布置的换挡功能,想想它轻松的驾驶,再想想它出色的操控,一切都是以驾驶者为中心。倘若睿翼有一个庞大的身躯,势必会影响它的操控性,而削弱操控性又与“Zoom-Zoom”的动感理念背道而驰,更不符合它“Driver’s Car”的定位。你认为呢?

(编辑:新赟)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