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福田欧V完成二期技改 完善新能源客车布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1日 12:56  新浪汽车

福田新能源客车二期工程竣工投产

  2008年8月31日,投资2.3亿元的福田新能源客车二期工程竣工投产,此时距离2004年11月24日第一辆欧V客车正式下线,不过短短4年时间。

  事实上,在这4年时间里,福田不仅仅只是完成了对大中型客车业务的拓展与布局,更是在强手如林的客车行业里占据了一席之地,甚至在高端客车市场、出口市场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而在福田欧V客车这个行业新军的快速发展中,“节能、环保”这张绿色名片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福田新能源客车二期工程投产仪式

  “做新能源客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投了多少钱,我们在收益期内自然会赚回来。”福田欧V副总刘国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曾表示,对于有人认为是“赔本赚吆喝”的新能源客车开发,福田欧V做得是长线投资。而事实也证明,后来者福田要在市场格局已经相对稳定的客车业有所作为,长远的战略规划确是必须的。

  于是这这样的基调下,福田欧V的新能源客车战略不断推动:2008年1月,混合动力客车在福田率先实现商品化生产,并在广州投入商业运营;2008年4月,零排放、零污染的燃料电池客车在北京车展亮相,并在8月作为示范项目投入到北京奥运专线运行;与此同时,具备减重降油耗和高安全性的福田全承载客车产品也开始批量投放市场,值得强调的是,与国内其他全承载客车不同的是,福田的全承载客车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福田氢燃料电池客车

  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为福田欧V客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按照福田客车业务发展战略,到2010年,大中客车年销量将达到5000台,销售额20亿元,利润8000万,占有率4.5%,行业第6位。企业由第二梯队成为第一梯队,产品由半承载向全承载系列转化,中端品牌定位转向高端品牌,低工艺水平提升为先进工艺水平,达到“高质量、低成本”的目标。市场业务的快速成长、客车产品的推陈出新、产品品质的升级换代,都对欧V的制造工艺和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从2007年5月开始,福田着手新客车工艺提升方案的规划,并组织专业人员远赴德国奔驰客车工厂进行了一次工艺调研,确立了大中客车工艺标准。技改方案充分中考虑了主线生产方式的改造条件,新生产线可适应更高精度、更新产品、更高品质、更快节拍的要求,工艺装备规划大型夹具刚性好、精度高,工装覆盖率也相应提高;实现工艺装备升级和生产方式转变,形成全承载客车产品批量生产能力以及半承载客车的脱壳生产方式,达到国内客车生产的一流工艺水平。

  2007年6月28日,随着底盘车间的拆迁,投资总额超过2亿元的欧V客车二期技改项目正式启动。欧V技改工程从整体上体现了当前客车工艺的前端水平:一是对全承载车型增加线上顶蒙皮(人工)涨拉点焊设备,主要针对全承载产品顶盖没有边梁的情况,比线下涨拉蒙皮质量更有保障。二是侧围大片焊接采用夹紧状态立式双面焊接,比国内常用卧式夹具或自由状态下补焊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和减少焊接变形提高质量。

  新竣工技改项目中,焊装生产线贯彻精益生产方式,按生产节拍均衡组织生产;涂装工艺通过扩建厂房增添设备和完善涂装工艺以满足豪华车生产要求,设计采用多涂层涂装工艺和阴极电泳底漆,在整车外观的平整度和防腐能力上具有很大的改观,不但增加了整车外观质量和装配精度要求,车辆使用的耐久性增加4~6年;总装线采用2条板式总装配线,可以混线生产。

  新技改项目的完成,对于福田欧V来说是一次极佳的机会,在产能、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不输于竞争对手的条件下,欧V客车的若能充分发挥出节能环保的优势,势必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据介绍,福田欧V在新能源产品开发方面也是有着细致的规划的。其一,在CNG代用燃料方面,福田欧V正在下大力气做,且在公交和旅游市场都已经取得了突破。其二,在混合动力客车方面,福田欧V已走在业界前头,并正在逐步推广。以刚刚交付广州公交的30辆混合动力客车为例,在运行的前几个月内平均节能超过30%,从实用性到可靠性都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福田欧V准备以广州作为支点,继续扩大混合动力客车的实用范围,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示范,用完全市场化的机制,推动其普及。其三,在燃料电池方面,目前尚处在概念阶段,福田欧V做好了长线准备,相信10、20年后必有作为。事实上,其样车今年10月1日就将在北京开始为期一年的试运行。

  (图/文 新浪汽车 吴雪林)

(编辑:吴雪林)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福田汽车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