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印度产廉价车NANO能否进入中国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1日 08:02  中国汽车报

塔塔生产的NANO能否适应中国市场。

  印度最有实力的汽车企业――塔塔并未带着它引起全球震动的NANO小车亮相今年的北京国际车展,在此之后关于塔塔为何不露面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歇。塔塔试图将NANO投放中国的话题也议论纷纷。近日, 印度塔塔汽车表示:将在今年秋季正式推出廉价车NANO,预计售价2500美元(约为1.7万元人民币)。这款车预计不会卖到北美和西欧,却很有可能出现在东南亚、非洲、东欧和拉美的市场上。假如塔塔真的把号称“世界上最廉价的小车”NANO拿到中国销售,它是否适合中国市场,中国的消费者是否会买它的账?

  经销商说法:价格这么低,还有多少利润

  四川精典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在四川省经营诸多汽车品牌,拥有广大的客户群,对于这个问题,该公司卢经理认为,假如NANO进入中国,可能有自己的市场,主要看企业对它的定位及细分市场的划定是怎样的。假如一个企业要进入某个市场,必定会事先进行市场调研,在初期的销售过程中给予销售商较多的利润,让他们能够对销售的产品确立信心。占有了一定市场比例之后,再制定新的策略。至于经销商愿不愿意经营这样的车型则取决于塔塔是否承诺较高的利润分配。这款车的售价已经很低了,如果没有单车利润,单靠走量不容易维持经销商信心。“塔塔能够将企业做到这么大,应该对市场有准确的判断,假如进入中国市场也会制定相应的产品营销策略,使产品能够适应当地市场。”卢经理说。他表示,目前二手车也有相应的市场,很难说塔塔NANO不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任何商品只要有人卖就会有人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会有市场而是市场的大小。

  长安铃木汽车北京环宇腾飞4S店网络部经理冯云喜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告诉记者,在知道这款车进入中国正式售价是多少之前,下结论为时尚早。他认为,如果塔塔将NANO维持2500美元的价格,则会有一定的市场。毕竟现在中国的经济状况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低收入人群还比较多,会有一些收入不足以购买高价位车有需要代步工具的人群存在。对于相对低收入的人群是否会因为车便宜就买,不考虑性能、安全等问题,冯云喜解释说:“曾经的奥拓(参数配置 图库),也遭到这样的质疑,虽然奥拓有安全气囊等多项NANO没有的配置。相信进入中国的NANO会根据我国的情况增加相应配置。”作为经销商,冯云喜表示他们很可能不选择这样的车型,因为这款车“价格这么低,利润空间肯定更小”。

NANO内饰图片,车内配置非常简单。

  广州长润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陈樾说:“即使NANO进入中国,市场销售情况怎样,要看在什么区域,或许在我们华南不好卖,在华北好卖,毕竟区域之间的汽车消费习惯是有差异的。”在他看来,中国有些区域的情况和印度在某些方面有些相像,所以说这款车进入中国,可能在这些区域能够有很好的销路。只是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可能与印度人不同,这需要塔塔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进行详尽的市场分析,掌握消费者的购车心理,选择合适的配置。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曾经经营过奥拓。面对这两款价格相近的车型,应该比较有发言权。他对记者说:“塔塔在中国不是很有知名度,直到收购了路虎和捷豹品牌,一些对业内新闻比较关注的人士才对塔塔有了初步印象。如果现在塔塔将NANO这样一款车型拿到中国,首先在品牌上没有优势,再者在车型的性价比上也不具有优势。”他分析,NANO没有空调、收音机,后视镜和雨刷都有一只,也没有助力转向系统,奥拓的这些配置都非常齐全,更不要提它的车身工艺采用的是粘合技术,我国的小轿车基本都采用焊接技术。除此之外,奥拓的发动机和ABS也是NANO不能比的。面对奥拓2.36万元的价格,即便NANO到中国后不涨价,它的性价比与奥拓也不能相提并论,更不用说因关税、配置要求等的加价,会使它的竞争力更弱。用他的话来说:“NANO充其量只能进行短途低速行驶,像一辆带外壳的四轮摩托车。”尽管这话有些夸张,但是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像NANO这样的设计以及制造工艺的确能够降低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汽车本身的安全性。即使它的排放相当低,消费者是否会因为价格和节油去选择一款安全性能不佳的小车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企业说法:能否成功关键看网络和服务

  作为一家以制造小型车为主的本土企业,昌河汽车曾经有过辉煌的销售历史。以小型车起家,将来还有志于继续将小型车发扬光大的他们,面对一问世就掀起不小波澜的NANO,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昌河汽车销售公司顾客服务处副处长江亲道告诉记者,假如NANO进入中国市场也不必惧怕,毕竟在本土优势上,像昌河、哈飞这样的传统小型车品牌更深入人心,而且它的配置与安全性能不比这些品牌的车型更加突出。通过多年的品牌积淀,昌河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塔塔进入初始必将面临网络建设问题,在网络建设之前还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这两项均是一个长时间的任务。“目前像昌河汽车已经在中国市场经过多年的市场积累,对汽车市场需求特点的了解,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应该优于塔塔,所以说‘威胁论’并不存在。”江亲道表示。在拓展经销商问题上,他认为,只要有消费者就会有经销商,所以塔塔面临最主要的还是争取消费者的问题。毕竟“推销”是一个职业,只要有市场,总会有人来干的。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售后服务部副部长苏涛说:“对于一家汽车企业来讲,在一辆车的生命周期中,销售所占的时间是最短的,服务的时间则是最长的,而且服务决定客户是否购买汽车的三大决定因素之一。所以,NANO进入中国之后是否能够建立自己坚实的售后网络体系满足客户需求,我认为是弥足重要的。”他表示,在特定时期内促进服务质量能够取得良好的销售成绩。在此过程中树立的品牌是中性的东西,要将它变成感性的,促使消费者购买,在短期内可行,不是长期的概念。长期下来,还要靠人与技术的双重提升。对于经销商是否有兴趣经营如此廉价的小车,苏涛认为,如果走量的话会带来相应的利润,经销商能够看到利润就会经营。

  专家说法:NANO的竞争力很弱

  三位对汽车行业了解颇深的专家则对NANO的到来持不乐观态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副主任朱孔源认为,毕竟中国的消费环境和印度的消费环境有差别。塔塔集团CEO兼董事长拉坦?塔塔曾说:“我看到印度国内,不少人全家老小坐在同一辆摩托车上,这令我不禁想要为大家提供一种安全的、都买得起的、能在任何天气下为全家人提供舒适空间的交通工具。我很高兴能向印度人民发布NANO这款新车,我们希望它能给所有希望拥有新式交通工具的人一个新的选择。”据称,在印度摩托车与汽车的比例是6∶1,即使只有10%的摩托车用户选择NANO,也会给塔塔带来相当丰厚的利润。在中国,虽然也有庞大的摩托车消费群体,但是在中国,万元左右就能买一辆很好的摩托车,如果选择约合人民币1.8万元的NANO,加上学车费用、汽车消费税等费用最后是否划得来也是需要算清的一笔账。“NANO进入中国,必须遵照我国的汽车相关准入法规、标准,如果增加配置可能比奥拓之类的小车还要贵,这样的话仅剩的竞争优势也没有了。”朱孔源说。

  曾经面对面采访过拉坦?塔塔的《汽车商业评论》主编贾可表示,他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塔塔是否有意将NANO带到中国销售,但他认为可能性不大。他认为,假如塔塔有意于中国,肯定会增加NANO的配置,“这样一来,价格会相应增加,与奥拓不相上下。所以说,这款小车的前景还是未知数。”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也表示,虽然说塔塔开发这款小车在某种程度上是值得敬佩的,但是进入中国还要研究中国的各项法规。至于进入之后有没有市场,需要今后的市场去评判。

  相关新闻

  世界权威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测

  到2015年低价位汽车将占据全球汽车产量的20%

  本报讯 近日,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 Strategy Analytics发布最新汽车电子研究报告“超低端和低端汽车:新理念的诞生”,预测对超低端和低端汽车的市场需求。分析认为,以 塔塔 NANO和奇瑞(参数配置) QQ 为代表的超低端和低端汽车将呈现高增长,到2015年低价位汽车将占据全球汽车产量的20%。2007年至2015年期间,其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4% 。

  由于成熟汽车市场的增长已趋于停滞,超低端和低端汽车市场的利润虽然很薄,但现有汽车制造商无法忽视这个高速成长的市场领域。Strategy Analytics 认为,仅通过将现有汽车设计的功能降到最低的方式, 汽车制造商将既无法达到 NANO设下的1.8万元的低价位标杆,又不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和满足相关的安全性要求。Strategy Analytics 预期汽车制造商将通过开发新的设计理念以获得具有可行性的低价位产品。

  Strategy Analytics 的汽车电子分析师 Kevin Mak 认为,从财务可行性的角度看,这些低价位产品需要更长的生命周期。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将取决于设计实力,同时借助于在当地市场进行低成本的系统开发和生产。否则的话,汽车制造商将因无法提供具有竞争性的产品而错失当今寥寥可数的高成长市场机会。与此同时,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将有机会获得新的低成本生产经验,并可将这些经验转移到其他市场以提升其利润率。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塔塔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