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风日产打响双品牌复兴战 三厂2009年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1日 09:13  华夏时报
东风日产打响双品牌复兴战三厂2009年启动

图为东风日产新天籁

  6月16日,东风日产一改往日大张旗鼓的新车上市策略,低调地在全国各东风日产专营店同步上市了新天籁(参数配置 图库)和公爵系列车型。19.08万-33.28万元的价格紧随体系与日系双雄广本、广丰展开了贴身肉搏,几乎涵盖了中级车市场定价的所有区间,在经历老款天籁的大起大落后,迟来的公爵是否能带动日产品牌的复兴,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任勇对此并无掩饰,“我们的目标是双品牌各月销8000台,冲击中级车前三强”。

  不会再次掉入定价陷阱

  对于新天籁与公爵系列的产销目标,东风日产这次显然是想以中高端产品打开市场,“根据市场情况,我们计划天籁2.5L将占到50%的销售量,天籁公爵系列将占30%,其他20%是2.0L天籁的销量。”东风日产销售总部副总部长陈斌波表示。

  而从这次东风日产给出的定价看,其细分排量的2.5L、3.5L车型最低售价均比竞争对手低2000-5000元左右。“上半年的逍客(参数配置 图库)在推向市场时,就由于对高端市场的预估不足而陷入了定价陷阱,这次新天籁系列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陈斌波说。

  对于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任勇提出的双8000台指标,业界人士对此表示了担心:“无论是凯美瑞(参数配置 图库)、雅阁(参数配置 图库),或是帕萨特(参数配置 图库)领驭,月销量均突破了1万台上限,留给东风日产的发挥余地并不大。”分析师钟师称。从老天籁4月和5月公布的销售数量上看,基本维持在2000-4000台左右的数量,而新天籁和公爵系列希望达到双8000台指标,压力可想而知。

  但陈斌波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尽管雅凯走量都在13000台左右,但中级车细分市场中必然会有部分车型被边缘化,东风日产的战略不是围绕2.0与对手展开价格战,而是把战略中心放在了2.5L新天籁和公爵产品上。”从目前不断走低的迈腾(参数配置 图库)、新蒙迪欧(参数配置 图库)售价看,中高端市场的确留给了东风日产可以发挥的空间,而由于上周广本工厂受洪灾影响2.0L车型的供应断档,新天籁2.0L产品显然在上市首月也找到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三厂2009年启动

  在新天籁上市冲量前,留给东风日产的问题并不止于此,一旦销量真如任勇所期望的一样,以目前东风日产襄樊工厂的10万台的产能来看,远远达不到要求。据知情人士称,东风日产襄樊工厂是由旧工厂改造而来,东风日产今年若要冲击双10万台的产销目标,必须扩产。

  根据此前东风日产的整体规划,襄樊工厂将是未来日产高级车的生产基地,而花都工厂将是中小型车的生产基地。陈斌波此次并未透露未来东风日产三厂具体的选址。“但到了明年年底,襄樊工厂的产能肯定会满负荷。新厂的建设周期需要1-2年,但最晚也是在2009年开始建设。”他说。

  而对于近期就将在广州上马的加特可CVT变速箱项目,陈并未予以否认,据悉,该项目由世界第二大自动变速箱厂商JATCO株式会社投资建设,总投资金额为9000万美元。第一期将生产新型的中型车用无级变速箱,初期产能计划为14.4万台,为东风日产配套,计划在2009年上半年投产。“未来50%的东风日产的车型将配备来自于广州的CVT变速箱。”陈斌波表示。

  目前,这一配套优势尚未在新天籁上显现,从新天籁2.0L的车型数据看,2.0L XE标准版即整个新天籁系列的最低配售价为19.08万元,这款车由于配置了CVT变速箱,在同级别2.0L产品中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业内人士预计,在广州变速箱工厂配套上马后,东风日产的采购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这也为未来新天籁价格的调整留出了可想象的空间。

  “至少在目前,我们还是想以均衡的产品体系扩大市场。”陈斌波称,骐达(参数配置 图库)和颐达(参数配置 图库)系列是东风日产首先突破月销万台的车型,而骊威(参数配置 图库)保持在月销7000台左右,轩逸(参数配置 图库)在5000台左右。但A级和A0级车的热销尚不能给东风日产带来足够的利润率,新天籁和公爵能够接棒吗?从东风日产专营店传来的信息是,加价销售已经开始了!(孙斌)

(编辑:果实)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看完该新闻后,你对天籁的评价是:本车型更多口碑>>

不感兴趣

随便看看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持币待购

我是车主

相关车型

更多相关新闻

东风日产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