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本付守杰:新形势促进新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7日 10:38  汽车人杂志

  “暖春之旅”促中日汽车升温(八)

  广州本田现在已经达到了一定层次,在中日强化经贸合作的新形势下,如何将高水准状态持续下去,是企业必须把握的原则

  广州本田,一个进入中国已达10年之久的中日汽车合资企业,不仅拥有不俗的市场销量和丰厚的盈利能力,更是率先以合资企业身份融入自主研发的大潮,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合资双方充分交流、坦诚沟通的基础之上。

  在中日关系升温、经贸合作强化的大背景下,中日汽车领域的合作也将步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已经有着良好基础的广州本田,是如何看待这样的新形势呢?

  带着这个问题,《汽车人》杂志于近期专访了广州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

  企业经营离不开政治环境

  《汽车人》:此次胡锦涛主席访日,推动了中日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站在企业的角度,您觉得这样的新形势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合作契机?

  付守杰:企业的经营离不开大的政治环境,此次胡锦涛主席开启“暖春之旅”,为包括本田在内的日本企业创造了更好的中国发展环境。

  其实,企业发展战略的构建,相比于当下的环境是要“超前”很多,它必须要站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可能出现的形势做出周全持续的部署。比如说,我们与本田的合资期限是30年,到2028年就结束了,到那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都是需要提前考虑的。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制定的战略能够与不断完善的大环境相吻合,肯定会对企业产生积极作用,尤其是那些即将进入中国以及在中国发展才刚刚起步的日本企业,此次中日经贸关系的深化,可能对它们的前景有着更直接的推动意义。

  《汽车人》:这样的新环境又能对广州本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付守杰:广州本田是一个合资企业,中日股东双方在多年的合作中,战略上已经形成一致共识,并因此积累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你可以看到,我们与本田的合作,已经从原来的生产加工层面,上升到现在技术与品牌的合作,合资企业中,技术合作可能还有其他厂家在做,但品牌合作就只有广州本田一家,这可不是我们现在一下搞出来的,也是在很早之前就进行了规划和考虑,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度,一种突破,而从现在中日经贸关系出现的新方向来看,我们的战略也无疑是切合的。

  大的经贸合作背景不断提出,对我们制定的发展战略有着很好的帮助,对企业健康的模式和良性的循环更是起到优化和加速作用。因为强化合作关系是建立在两国政府达成共识的层面上,肯定会有相应的政策对企业进行鼓励,将双方合作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很好地借助整个大环境形势,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汽车人》:那么具体来讲,广州本田会如何去借助当下的大环境形势呢?

  付守杰:如何将现有的高水准状态持续下去,是企业必须把握的原则,这并不是说非要去搞一些什么新的花样出来,把确定了的事情扎扎实实进行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虽然目标明确,但要坚持下去真的很难。

  企业的战略规划总是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创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方向一旦发生变化,对于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所以如何实施就成为关键。现在,中日强化经贸合作的新形势为我们工作的持续开展创造了更多信心,因为企业的战略是与当下大环境符合的,我们的基本方向没有错。

  举例来讲,我们肯定是要推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而这个产品又必须具备前瞻性,要考虑到现在市场的特征、未来可能出现的需求变化以及中国市场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我们现在的产品规划至少要为接下来的4至5年做准备,广本自主品牌“理念”概念车的推出,也是遵循的这一原则。有了产品之后,销售网络又怎么进行匹配?网络发展快了,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撑车型,企业资源造成浪费;网络发展慢了,产品的销量计划又无法得到保证,影响企业收益。接下来还涉及到生产能力、零部件配套、品牌推广、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这一整套体系都要事先做好考虑,再按部就班地实施。

  当然,作为一个合资企业,从最初的生产合作到现在更多、更高层面的合作,如果没有日方的支持配合,我们自己是无法逐步开展这些工作的。多年发展,广州本田中日双方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机制,也在共同探讨更多领域的合作,自主品牌“理念”的推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胡锦涛主席此次提到加强中日两国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大家都很关注,我们也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去考虑企业发展,并能够持续按照我们之前确定下来的方向去实施,包括绿色工厂、绿色采购、绿色配电、废物回收等多方面的工作,至于未来新能源产品的规划,我们肯定也会考虑,现在还不方便透露。

  深化合作需要充分交流

  《汽车人》:广州本田现在取得的成绩,应该说是建立在中日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尤其是企业自主品牌的诞生更是开创了历史先河,您觉得广州本田能够走到今天,主要原因是什么?

  付守杰:其实,此次胡锦涛主席访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两个字——“交流”,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到文化领域,中日两国都在积极地磋商和沟通,这个大背景反映到我们企业层面,也就是要加强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我总说,合资合作是什么呢?第一,要充分交流,才能达到相互理解,才会形成和谐的氛围;第二,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交流?那就是坦诚;第三,坦诚的基础之上,大家就能够站在不同角度很好地达到共识,然后才有相关合作的实施。正是因为这样的交流,本田能够通过合资企业很好把握中国市场走势,也知道我们现在要做什么,将来想做什么,理解了以后,他们就会判断该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现在,我们与本田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双方的高层,我们已经将这种交流扩大到企业员工之间,将企业员工派到本田总部学习工作。因为我们做市场,需要一个经验的积累,但这不一定是我们有的,也不是能从书本上学到的。企业经验的积累要求每个员工发挥作用,我一直提倡企业人才自立化,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要主动去学习,要让员工从现场体验,充分感受并学会做这些工作,使企业的生产水平、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得到提升。

  《汽车人》:我们可以看到,本田不仅仅是与汽车及相关行业进行交流,它与社会各个层面都会接触,比如说通过企业的社会活动来培养日本孩子的创造能力,广州本田有没有想过把这些经验带到中国来?

  付守杰:这是肯定的,因为企业必须发挥自己的社会职责,本田在这方面的确做得不错。我们现在也在向它学习,也组织过深圳小学生来参观我们的工厂。但在什么样的范围内,通过什么样的频率和数量去开展这些工作,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为相比于本田来说,我们现在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还无法像他们那样大规模开展,但这也是我们深入沟通的一个方向。

  当然,我们的交流还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成本改善、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员工互派往来,彼此间的想法进行互通,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我们必须学会做这项工作,相互间多一些理解,对以后的进一步合作更有帮助。

  《汽车人》:作为合资企业的中方负责人,您个人又是如何推动这种交流呢?

  付守杰:如果不算上平常的出差,从2006年开始,我在每年过完元旦之后都会去日本,不仅是本田,包括与本田相关的一些企业我都去看看,有时候也会带上相关部门的人员,但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我和我的团队在企业中的工作,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去,是因为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对企业要做出相应规划,也得给本田方面做出总结,并希望与他们开展更多的交流。

  《汽车人》:据我所知,很多日本在华企业的中方领导,可能不会这样定期安排个人前往日本,他们去那边更多会因为是某项决议的商讨需要。

  付守杰:其他企业的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相信,除了日常的工作外,我去了会表明我的态度。我和大河原荣次是合资企业的两个领导人,他与本田的沟通相比我更多一些,也会将我们的共同决定反馈给本田,但我希望能更多了解本田方面的信息,并能就一些具体工作与本田展开讨论,比如,大家在整体发展方向上如何把握,应该怎样去做,怎样进行资源配置,包括对人才的培养、生产能力的扩大、产品车型的安排,而本田也可能会对合资企业有更多了解,对中国汽车市场有更准确的把握,对支持广州本田的发展也就更有信心。

  现在,我到日本无论是去整车厂、配件厂还是研发中心,日方问我最多的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是我可以帮助您的吗?”对于合资企业的发展,这绝对是一个好信号,也是中日双方充分交流得到的回报。

  给予消费者基本判断

  《汽车人》:虽然中日关系正在升温,但中国消费者对于日系车仍然存在着抵触情绪,对日系车存在“钢板薄、不安全”的负面印象,如何看待这种大环境与消费心理的矛盾呢?

  付守杰:其实这是中国消费者的误解。你看全球其他市场,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都不会对日系车有这些概念。而且汽车本来就不是绝对安全的,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应该这样讲,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制造技术是在全球范围内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包括日系车、德系车、美系车……它们的差别更多是体现在设计风格和生产工艺上的不同,但并不是说日系车的安全性能就要低于其他车系。

  比如说钢板,有一些地方确实没有必要用到那么厚的钢板,国家现在也提倡车身轻量化以减少油耗。因此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减轻车身、节约油耗。你说在可以减轻重量的部位即使把坦克的钢板拿过去做,有什么用呢?

  《汽车人》: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这种误解,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付守杰:一个观念在一个人群形成以后,你不要期待用一两年时间就能扭转过来,这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关键是企业要给他们一个基本的判断,让大家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理解。

  就像植树,今天种下树苗了,明天就能让这片沙漠变成青山绿水了吗?不可能的。

  通过努力,我们希望能向消费者传递一个正确的信息,比如说新车性能宣传,以第三方的手段进行验证,进行一些安全驾驶的培训,与大学展开安全技术方面的研讨……至于能否有很好的反馈,那就另当别论。因为现在可能还没有那么多人能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安全,但最起码我们要去做这个工作,这也是中日合作双方达成的共识。

  从量变到质变,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中国的汽车消费正趋于理性,我相信消费者总有一天会形成自己的正确理解。

  记者 陈瑶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广州本田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