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谭秀卿:重型商用车如何减排节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 16:50  商用汽车新闻

  谭秀卿:重型商用车如何减排节能

  随着中国道路的完善、经济的发展,货运量越来越大,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所需能源——燃油价格高企,并且在部分地区出现了柴油短缺。汽车的废气排放量日益增加,车辆对环境的影响日趋增大。

  最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迅猛增加,重型商用车的销量在去年创出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今年仍然高速增长——截至一季度,重型车的销量达到167232辆,比去年同期增长58.7%。大客车销量的增幅也远高于汽车行业的平均增幅。

  随着运输结构的调整,重型商用车的需求量仍会持续稳定地增长,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其减排与节能。

  减排对策

  随着环境的恶化,各国对汽车的排放指标要求越来越严。欧洲各大重型汽车制造厂家在2006年9月德国汉诺威商用车展上,纷纷推出了满足欧Ⅴ排放法规的成熟发动机产品。欧Ⅲ排放的发动机已自2006年开始停止在欧洲销售。

  为了满足排放的严格要求,商用车厂家需要在发动机电控和废气处理方面做出创新。当前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方面,主要有三种成熟系统被多家公司所采用:一是VOLVO、SCANIA、IVECO等采用的泵喷嘴;二是Mercedes-Benz等采用的单体泵形式;三是其他公司采用的共轨系统。有的公司同时有两种形式,如DAF既有单体泵又有共轨系统。

  在满足欧Ⅳ排放上,企业对废气的处理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SCANIA、MAN采用的EGR技术(MAN还要加上MANPM-KAT,即废气再循环加颗粒过滤器);二是其他公司采用的带AdBlue 的SCR技术。要满足欧Ⅴ、欧Ⅵ排放,也可采用EGR(如 SCANIA、MAN),但大多厂商则采用带AdBlue的SCR技术。

  我们要看到,柴油发动机技术短期内在减少排放物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未来三四十年内,柴油发动机仍将是商用车的主要动力。但我们在替代燃料方面仍大有可为,混合动力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城市和短途运输,由于其优势,已在部分城市得到应用。VOLVO卡车公司在2006年还推出了FM9混合动力卡车车型。同时,由于天然气的有害物质排放几乎为零,加之我国有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行天然气汽车。目前,我国的CNG、LNG重型商用车的技术已经成熟,并开始实现整车批量出口。

  节能途径

  重型商用车节能的途径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是降低车辆自重。降低自重,一方面,可以通过采用新材料来实现,比如在车架上应用高强度钢材,在变速器、支架、壳体应用铝镁合金,对驾驶室的大量非承载件应用复合材料;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整体成型、模块化集成等新工艺来实现;还可以通过采用少片板簧、空气悬架、橡胶悬架和无内胎轮胎等新结构来实现。

  第二,采用先进发动机。统计数据表明,由于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在德国总重为40吨的牵引车自1967年至2006年,燃油消耗减少了1/3,即由1967年的近48L/100km,降低到2006年的近32L/100km。

  第三,根据车型的自身市场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匹配设计,选取合理总成,以取得最佳经济性。根据用户的使用环境,向用户推荐最适宜的车型,选择合理的装置。

  第四,在传动方面,匹配最优的传动系统是发动机发挥最佳经济性能的保证。

  第五,采用辅助设施,如导流装置。根据车辆使用环境,选用合理的导流装置可有效降低风阻和燃油消耗。

  第六,轮胎的子午化。与斜交轮胎相比,子午胎可有效提高散热能力,降低与路面的滚动摩擦阻力。

  第七,维护保养。对车辆系统的及时维护保养,可使车辆很容易地长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我国现状与对策

  目前我国重型卡车行业的现状是:国内用户超载比较严重,平均车速较低;为满足超载需求,车辆自重较大;整车可靠性、耐久性尚需提高;车辆难以经常处于最佳经济运行车速;针对细分市场和运输环境的车辆尚处于初级阶段;空气悬架、自动变速器尚未得到应用;用户对车辆的使用维护和保养重视不够;新材料、新工艺尚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复合材料、高强度钢板已初步得到应用。

  有鉴于此,国家应继续加大对超载的治理,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车辆运行的平均车速;把混合动力在重型商用车上的应用研究放在首位;企业应加大对发动机整机特别是燃油系统的研发投入,突破国外技术的垄断,掌握核心技术;加快自动变速器的研发,并实施产业化;主机厂应与零部件厂加强合作,降低自重,并提高整车的可靠性、耐久性;加大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可以考虑开展LHV车辆(加长加重型车辆)的研究与试点工作。

(编辑:吴雪林)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