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北京开始实施国Ⅳ排放标准。同样在这一天,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北京举行了小范围的媒体恳谈会,谈话的焦点正集中在这一问题上。
李书福认为,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创建更安全、更环保的生态环境,然而直接套用西方的标准是不合适的,不利于我国实现节能环保,也不利于提高本土企业技术水平。“根据中国的道路、交通情况,我国完全可以制定出更高要求的排放标准。”李书福告诉本报记者。
对于吉利是否能够达到这一要求,李书福表示:“实现国Ⅳ、国Ⅴ等标准都不是什么难事,我想不仅我们吉利可以实现,所有的中国企业都能实现。”
中国应有自己的技术标准
对于提案的初衷,李书福表示:“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在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中大部分采用或等效采用国外现成的标准。比如排放方面基本采用欧洲标准,安全方面目前也是简单地参照别人,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外不同,而完全采用国外标准导致国外品牌的汽车产品不用技术更新就很容易能满足这些很低的标准要求,这对于实现我国节能、环保和安全方面的目标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因此李书福希望能够制定有利于保护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标准,如果一直“看人家脸色”进行产品设计、生产,造成的结果将是无法在同一平台竞争。在一些技术标准谈判方面,中国也没有发言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主品牌产品相对处于一个弱势地位,为了达到那些标准也不得不花大力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开展工作,而本身的技术水平和实力并没有实质性提升,也无法实现更高的产品附加值。与此同时,往往在我们刚刚满足了这些法规要求后,国外的标准又提高了,这样,受损伤的只能是我国的自主品牌企业。
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在制定法规标准时都有所侧重,以保护其国内企业的发展。比如北美的高安全低排放法规、欧洲的低油耗标准、日本的促“小”政策。因此我国也应该制定类似的技术标准。
不过,李书福强调,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保护中国汽车工业,并不是说降低要求,相反是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提高标准,以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使得企业在国内和国外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促使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产品技术水平。
此次李书福带来的提案中就有相关技术标准方面的具体建议:出台《汽车胎压监测与爆胎安全控制强制性国家标准》。在这方面,吉利就有着领先的技术优势。
据了解,吉利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BMBS)刚刚在北美获得了技术大奖,目前美国境内汽车普遍安装了一种在汽车爆胎前会自动预警的轮胎压力监视系统(TPMS),但在爆胎后却无法实施救助。我国目前还没有防止爆胎的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但是国内企业已经研发成功了比美国TPMS更为先进、安全的胎压监测与爆胎安全控制系统,即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BMBS),其不仅能自动监测胎压,而且还能对爆胎后实施安全救助。
因此,李书福认为,如果将目前这一我国自主研发的“胎压监测与爆胎安全控制系统”作为我国的强制性汽车安全标准,可以减少每年因爆胎造成的数万人伤亡。与此同时,能够提高我国汽车技术国际水平,提高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另外,还能诞生一个新型的以汽车安全为主的产业,增加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岗位。
吉利转型进行时
在李书福此次带来的提案中,还包括取消研发用进口样车的3C认证。
据介绍,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凡是进入中国的进口车辆,均需要进行3C认证,以达到批量销售的要求。对于企业少量购买的研发用车也是一样,这使得企业的研发时间受到影响。李书福认为:“这只是我们买来研发用的,不需要达到在中国销售的要求。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们可能只买两辆车,但是手续十分麻烦。”
另据了解,一些车型根本不在中国销售,我国的企业就不得不“替”这些企业办理能够取得销售资格的3C认证。这是很不合情理的,因此李书福建议取消对于研发用进口样车的3C认证。
从李书福如此关心研发用样车可以看出吉利对于研发的重视,而吉利如此迫切地希望能够取得相应的地位,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吉利目前处于转型期。自从吉利去年5月份宣布进入战略转型期以来,到现在已经将近一年的时间,李书福说:“价格竞争不是中国的未来,随着制造成本的不断增加,必须提升技术、品质,以此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李书福认为就是技术创新和人才。在4月份即将举行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吉利将发布重大技术成果。李书福透露:“我们将发布超强油电混合动力总成,我们叫做电子等平衡总成,之所以说是超强混合动力,是因为它的节油效果有望达到40%至50%。”
同时李书福透露将在墨西哥建立贸易园区,并将最终形成30万辆的生产能力。
对于转型以及项目所需要的资金,李书福表示钱并不是最主要的,他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其中墨西哥园区建设所需60亿,并不用吉利的钱,海外资本、私募基金也是吉利考虑筹集资金的对象,李书福笑着说:“投资的人是很多的。”
除此之外,吉利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也为李书福筹集到大约几十个亿的资金,另外李书福说:“还是有一些滚动发展的利润。”不过吉利也并不是全无资金的压力,对于研发的大规模投入、制造成本不断上升、销量下跌以及利润持续走低,这都是对吉利的考验。在成本上涨方面,李书福表示原料成本上升10%,对利润影响幅度大约是1%。
李书福也坦承:“我们的资金不十分紧张,但是也不十分宽裕,因此我们需要量力而行。”
目前的成本压力已经使得微型车没有降价的空间,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也不可能简单提升产品价格,对此,吉利需要“新三样”在销量上贡献更大的份额,为吉利赚取更多的利润,以实现转型的目标。据相关消息显示,2008年吉利的产销目标为24万辆,对此李书福说:“这是我们根据产能情况制定出来的销售目标。”
在吉利的新规划中,吉利遍布全国的基地也都有了不同的定位和职能,李书福表示,宁波基地主要生产自由舰和其他两款新产品,远景的生产将放在湖南,上海则将以华普和英国品牌为主,兰州基地也生产自由舰,临海基地将主要生产金刚。
“自主品牌企业需要耐得住寂寞,但是大家对自主企业也要保持信心。”在谈到中国自主企业的未来时,李书福说。
记者 安丽敏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