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重构新格局 首例央企间并购案即将签署(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10:49  环球财经

  并购的想像力

  并购的主角东风公司,是中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汽车集团之一。2004年时,东风公司的总资产还不过768.9亿元,但到了2006年,资产总额就迅速扩大到1492.34亿元,利润超过100亿元。2007年,东风公司又产销汽车双双超过百万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4%。

  由于近几年发展很快,加之其自主品牌开始逐步推进,因此东风公司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根据东风公司计划,其首款自主品牌乘用车将于2009年初下线,是东风公司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因为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期间要形成“1~2家年产200万辆以上(其中自主品牌占50%以上)、出口量占10%以上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几家年产100万辆以上(其中自主品牌占50%以上)、出口量占10%以上的骨干汽车生产企业”。

  作为汽车行业最具实力的两大央企之一,东风公司自然是落实该规划的重点企业。曾培炎副总理在给东风公司的新年贺电中也明确指出:“ 希望(东风公司)继续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努力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集团。”

  “并购哈飞汽车,有利于东风公司在产量上迅速朝着200万辆目标迈进。”国泰君安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张欣说。2007年,在三大汽车集团排名第一的上汽集团,155.4万辆的销量中,有52万辆来自于上海通用五菱生产的微型商用车。

  拉开“大洗牌”序幕

  据《环球财经》记者了解,在与哈飞汽车打得火热之前,现已被上汽集团纳入怀中的南汽集团也曾找到过东风公司洽谈并购事宜。而“上南重组”是中国汽车业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重组案,并与即将达成的“东哈重组”一起拉开了中国汽车市场“大洗牌”的序幕。

  2005年7月,南汽集团以5000多万英镑收购了MG罗孚的部分资产。在收购了MG后,原本就实力弱小的南汽集团立刻陷入了资金上的困境,其生产的南汽名爵上市日期也一再推迟。记者亲耳听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在一次公开场合说:“看到南汽名爵这样漂亮的车,作为一个中国的汽车人我很骄傲,但造车只是汽车业中的一个环节,资金、技术、营销缺一不可,南汽集团能否把名爵卖好,我很怀疑。”

  事实证明,付于武的担心不无道理,缺乏资金的南汽集团根本无力运作这个花大价钱买来的项目。 面临困境的南汽集团不得不寻求被大企业集团并购,与东风公司接洽就是其中的一个选择。最终,在上海市与江苏省的推动下,南汽集团于去年12月26日成为上汽集团的一部分。

  “南汽集团的悲剧是一种必然结果。”张欣认为,从汽车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多数中小车商都会被淘汰。南汽集团与哈飞汽车衰落的原因虽有不同,但一个共同点是,规模偏小,实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

  “两起并购的基本推动力量还是来自于市场。”东风公司一内部人士告诉《环球财经》,行政力量的支持对重组并购有一定的作用,但起绝对作用的还是市场的力量。该人士认为,经过近7年的发展,老牌汽车企业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企业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另一部分则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败下阵来;而汽车行业是一个对规模化要求很高的行业,只有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吸引供应商、经销商跟进,才能降低成本。在这种环境下,行业内的重组并购也就自然而然地会发生。

  严肃思考后的选择

  该人士还认为,中国汽车市场虽然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前几年,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火爆,许多地方和企业一哄而上,导致中国汽车产业投资过热。 官方数据显示 ,“十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51.6亿元,超过了以前所有投资的总和,而这一数据在2006年达到1500亿元,2007年上半年又突破了789亿元,整车厂商超过100家。

  但并非所有投资者都能获得丰厚的回报。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仍然高速增长,不过,增速放缓趋势也十分明显,并且市场进一步向知名大企业集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共销售汽车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增幅比2006年的25.1%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一汽、东风、上汽三大汽车集团占据了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47%。

  “在市场冷的时候,三线品牌先冷”,在市场出现“寒意”之后,那些遭到冷遇的厂商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生存。“2007年是中国汽车业严肃的思考期。”他说。

  此外,汽车业的并购重组也受到了政策的支持。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对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进行调整,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推进汽车生产企业之间的跨地区、跨部门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骨干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产品为主线,以规模经济为目的,实现强强联合。

(编辑:滕比邻)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