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照明科技的希望
——发光二极管
具有五种不同照明功能的智能照明系统发明后,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就开始了下一代汽车大灯的研发工作。而在这一过程中,LED这三个字母再次成为了人们的焦点。
“发光二极管”LED诞生于1907年,并于1967年开始被投入到商业使用中。汽车工程师和设计师们对发光二极管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与传统的白炽灯相比,LED制成的大灯不仅照明度高,能源消耗也低。相同的照明度,未来的“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对电量的需求应该是卤素大灯的一半。虽然在目前的情况下,它们还达不到氙气大灯的能耗水平,但研究表明,发光二极管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此外,它还有一个其他材料所难以媲美的优势:发光二极管能一直伴随汽车的一生——它们的寿命长达10,000小时。
发光二极管是由能把电能直接转变成光能的晶体半导体化合物制成。砷化镓和磷化镓是六十年代成功研发出来的发光二极管基本材料。现在,人们也用其它的混合晶体。材料的选择可以影响发光二极管的光线颜色。
仅在2004年至2006年间,发光二极管LED的性能就提高了接近两倍;专业人员预计,到2008年,发光二极管的照明度将比2004年高出三倍。汽车专家关心的焦点多集中在白色多片式发光二极管上。他们期望到2009年或者2010年,发光二极管能产生像现在的氙灯一样的功率。
把许多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集中在一块电路板上,这就是所谓的阵列。这种组合拥有强大的功能:电路板上的每只发光二极管都能被独立地控制,从而使光线的分配可以按实际要求来进行安排。因此,从长远来看,所有可以想到的照明功能都能通过对发光二极管的控制来实现,如动态的光线远近的调节以及雾灯角度的调节。此外,诸如高速公路模式、主动照明功能或者转弯照明功能都可以通过控制单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来调节。可以预见,在将来,应用在智能照明系统中的可移动部件有可能会被全面替代。
此外,一种新型的适应性更强的远光灯控制功能也可以得到实现。梅赛德斯-奔驰的工程师们目前就在样车上做着类似的试验。其工作原理是:一个装在前挡风玻璃后的摄像机不断拍摄迎面而来的车辆,并用计算机连续不断地计算自己和对面车辆之间的距离。通过这些信息,电子控制器就会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的距离关闭远光。这项技术就解决了晃眼的灯光和最大可视距离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这种动态的、具有很强适应性的远光控制功能可防止对面车辆上的驾驶者被强光晃到眼睛,同时又确保了自己一方的驾驶者在每种行车状况下都可获得最大的可视距离。
此外,梅赛德斯-奔驰的工程师们也在期待着还处在开发中的新型红外线发光二极管能拥有更大的优点。这种产品可以进一步提高诸如夜视辅助系统的性能。因为能发出红外线的发光二极管的光波波长能比现在的红外线前照灯更好地配合摄像机的敏感性。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夜视辅助系统的视距能够增加50%。此外,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同夜视辅助系统的结合,将会使两辆对向行驶的车辆彻底摆脱被对方车灯晃到双眼的烦恼。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