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利汽车澄清传闻-华普和吉利都将继续良性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1日 12:06  新浪汽车

  新浪汽车讯 日前,吉利控股集团新闻发言人受权就媒体所关注的问题发表谈话,其要点如下:

  一、有关上海华普的由来、现状和发展,的确是社会公众所关心的,但需要我们传递正确的信息。上海华普是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的要求由吉利汽车并购发展而来的。上海华普汽车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相关资源整合过程,由于其前身企业和产品的定位不准确,加上国家行业管理等原因,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吉利整合上海华普工厂,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汽车工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它的发展本来就需要一个调整过程。尽管如此,吉利根据华普汽车公司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在不同时期,分别选派最强的管理骨干经营上海华普,从杨健、柏杨到徐刚、刘金良,几任总经理为华普的发展呕心沥血,忘我工作,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他们之间的前后传承关系,不是如某些人所猜测的那样,是一种“替代”或“牺牲”的关系,而是“上下接力赛”的关系,是同一团队紧密合作关系。从目前上海华普的发展状况看,经过历任领导人的苦心经营和开拓创新,它的发展战略和产品定位越来越准确,技术成熟,质量上乘,品质优异,同时管理更加规范,沟通更为顺畅,销售上也进入新的阶段,并不像有些媒体臆断的那样,华普的产品和品牌遇到了“麻烦”,越做越糟糕。实际上,某些媒体在报导上海华普的过程中,既没有亲身体验现场采访企业,也没有与吉利及上海华普的官方新闻机构核实事实,而是采取了不负责任的道听途说的做法,很不足取。

  二、关于徐刚的去留问题,近期一些媒体做了不少文章,新闻发言人指出,有些言论和报导与事实相去甚远,需要澄清。自加盟吉利以来,徐刚先后全面负责吉利和上海华普的经营管理工作,发挥了他的应有作用。有关职位的变化,是根据一定时期的工作需要作出的决策,酝酿过程中首先征得他本人的首肯,属于正常的企业人事变动和制度性安排。五年来他本人一直肩负着吉利和华普全面领导的重任,不存在着淡化和削弱等问题。此次徐刚离开吉利,是他与吉利合约到期后,所作出的个人职业发展新选择,他与吉利之间,由直接的工作关系转变为战略顾问关系,绝不是因为个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变化,更不是做了什么“牺牲品”。今后他仍担任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的非执行董事,继续对吉利和上海华普的发展不断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无论去留,徐刚的决定都得到了包括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在内的经营管理团队的高度尊重。由于存在着期权,更因徐刚与吉利在精神情感层面的纽带关系,今后徐刚在谋求新的职业生涯的同时,与吉利之间仍然会保持顺畅的、长期友好的关系。

  三、关于吉利和上海华普的销售问题,新闻发言人指出,吉利和上海华普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年初的生产销售计划,并没有作出新的变动和调整。个别媒体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吉利控股集团根本就没有作出今年34万辆产销计划,更没有“近日又调整为18万辆”;至于“今年前7月吉利的销量同比减少4.7%”的提法,更是篡改了国家有关汽车销售的官方统计数据;报导还说华普“销售停滞”,“北京每月只卖1-2台”,所有这些都是不实报道。

  四、新闻发言人理解部分媒体对吉利和上海华普的人事、品牌和销售等问题的关注,更感谢许多媒体长期以来对吉利汽车发展过程中始终不渝的支持和帮助。二十多年来,吉利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前进,一直沐浴着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阳光,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和扶持,也得到了广大媒体朋友的理解和支持。由于企业性质和进入行业的起点等众所周知的原因,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吉利在其发展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曲折。与国际知名品牌比较,吉利是一个汽车“世纪婴儿”,它还很弱小,在市场充分竞争的今天,自身“抗体”不足,“免疫力”较低,更需要社会各方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关心自主品牌的成长,为营造有利于创新型社会发展的舆论环境而不懈努力。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吉利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