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展汽车展钢板。
不仅仅是上海国际车展,这几乎是近几年各国际车展上并不新鲜的场景。在诸如奔驰、宝马的展台前,他们把车身锯开,让消费者看自己的钢板有多厚。这被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水平业务部总监侯若冰认为是:被很多车的花哨功能设计逼得无可奈何的表现。
现在有人把实木的家居装修风格搬到汽车的内饰运用上。漂亮的外形、内饰,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子设备……“消费者怎么就喜欢那些实际上可有可无的玩意呢?” 参展的技术和销售人员都这么认为:技术人员是不能卖车的,因为看起来,消费者并不那么重视技术。
但事实是,很多印在宣传册上的技术指标,消费者并不能够完全看懂,也不会直观感觉得到——那意味着驾车感觉会有什么不同。而对多数人而言,能够直观感觉到的,就是外观和功能的设计了。
我爱天窗:这是一个很好的炫耀资本
这种市场反馈,多少让汽车设计师感到无奈。什么6速Tiptronic手自一体变速箱、涡轮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对一些消费者来说全然不敌一个天窗的吸引。
一位大众汽车4S店的销售经理对记者说:“在经过了对技术、外观以及基本配置和价格的考量之后,有天窗的车就比没天窗的车好卖;有6张CD盒的车就比放1张CD的车好卖。这简直就是一个真理。”
在四五年之前,只有进口车才开天窗。人们自然把开天窗的车与进口高档车划上等号。另外,中国消费者买车重面子大于重使用。买一部车子,肯定会向朋友炫耀。而天窗也是一个很好的炫耀资本。
泛亚汽车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部总监石志杰,开有天窗的车开了20年,作为汽车设计师他认为自己首先是个心理学家,他从心理层面解释了天窗如何能达到炫耀的目的:“人们总是需要视野宽广,但人有时又希望与外界隔绝,天窗的设计让驾驶者对外界看得到听不到,有阳光照下来刚好打在你的身上,外面的人很清晰地看到车内的你了。不是经常有年轻小伙子,把自己装扮得帅帅的,希望姑娘看到他。”
奥迪老A6为何没有天窗一直是很多车迷争论的话题。一位汽车资深研究员对记者说:“汽车顶部是一个整体,如果在上面打开一个窗,整个顶部的金属延展性就变了,所有安全、抗压的技术数据也变了。开发天窗版的车,和重新设计一辆车没有太大区别。”
凯旋刚上市时也是没有天窗的。当时有记者问标致/雪铁龙的法方高层为什么不装天窗时,得到的却是:“因为开了天窗影响到车顶强度,东风标致暂时还没有找到如何既开天窗又不影响车顶强度的办法。”
面对以上市场层面的猜测,侯若冰却认为天窗技术在国外早就非常成熟了,“老A6不开天窗应该不是技术问题。”汽车设计师石志杰也认为开天窗在设计上并不困难,“所有近二三十年的车,绝对会把天窗的设计考虑进去的。在泛亚每部车都有天窗版的。只是看消费者要不要选这种配置。”
从设计流程看,一般会在新车首发4年前开始设计,并已决定这部车有哪些配备,以备消费者在某个时间点去选择。“并不是后来看到客户需求才去加的这个天窗。”按照石志杰的分析,奥迪老A6的客户大部分是官车,前面是司机,后面才是老板。“你要司机享受天窗带来的心理和生理满足干吗?你要司机享受阳光,曝光给小姑娘看,炫耀自己?并且一般老板是不允许司机抽烟的。对空气流动的要求也不高。”
但是新奥迪A6则有了内藏版天窗,排量高的车型还增加了太阳能天窗。奥迪的消费者定位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它正在慢慢地向私人用户渗透,并以此来改变在国内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的官车形象。
我爱加长和豪华配饰:舒适度高于一切
中国消费者的特别之处,据意大利知名汽车设计公司意迪雅公司总经理Sulvio Jiuliano看来,目前买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炫耀财富和身份,并不是为了感受驾驶的乐趣。
吉利汽车李书福的理论是:汽车就是轮子上的沙发。这一切的潜台词是,消费者更在乎坐车而非驾车的感觉,因此,舒适度的号召力要远大于发动机带来的动力感觉。
一向以动力为炫耀的宝马在中国的市场调查中发现,他们的消费者中相当一部分人期望宝马能够兼具商务的功能。很多厂商在察觉到中国的消费潜力和特点后,调整了对中国市场的策略,教育已经难以在快节奏和激烈竞争中奏效,快速适应才更加明智。
他们在设计时,加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既然中国消费者爱坐汽车,首先提出的就是加大汽车后部空间的要求。比如POLO本来是两厢车,到了中国也被升级为三厢,尽管有些不伦不类。奥迪推出加长版A6L,宝马加长140毫米,这些都是要满足中国消费者宽大车内空间的要求。
激烈的车市竞争,从2002年开始新车市场上普遍形成低价高配的现象。辅助驾驶的GPS导航系统、倒车雷达越来越丰富电子化科技设备早就成了标配。
石志杰告诉记者,他的设计就是要用越来越先进的技术不断满足车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于高档车主,除了宽敞空间,音响,按摩设备,还要在内室的颜色,形状,炫的程度上下工夫。“设计足够大的可以放置高尔夫球具的地方。车主总要与朋友交流的,当他们聊到这部车,我希望能创造很多的话题,让车主无形中在心理上感到很满足。”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