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讯 在3月27日,MG名爵在南京顺利下线,这个来自英伦的百年传奇品牌依托于中国的振兴之路也从而展开。围绕MG名爵的中国之路,国内媒体引发了热烈争论,几乎与此同时,这个话题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关注。
3月13日《纽约时报》的报道如此评论即将到来的MG名爵品牌中国下线:“MG的重生是最近也是极其吸引眼球的事件,显示了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正不断深入到国外市场。……南汽购买了MG车厂的所有有形资产,以及一些英国最著名的汽车品牌,包括MG,莫里斯,奥思丁和奥思丁?西里。”该报道同时指出:南汽并没有试图对这个百年品牌进行“中国式”的改造,而是尽可能地保持“原汁原味”的英伦特点,这并不是仅仅为了慰籍那些将MG品牌看做民族自豪的英国车迷和查尔斯王子,而是因为南汽收购并振兴MG品牌的目的,在于一举“获得成熟、已经被市场认可而又有些麻烦的品牌”,从而减少自主研发所导致的“内部增长代价太高,速度太慢”的危险。
这同时也解释了MG名爵项目总指挥张欣表示要打造“原汁原味的国际品牌”的原因。南汽本身也拥有完善的自主研发机构和生产线,如果MG名爵项目的引进目的仅仅是获得一个品牌名义,就没有必要花费巨资引进全套的生产线,全盘收购包括MG系列产品在内的百年资产知识产权。正因为MG名爵项目从一开始就把目标瞄准了国际市场,因此,就必须在品牌拥有、品质保证方面达到国际市场的高水平要求,使自己拥有跨国际竞争的能力。
问题在于:这样的目标带来的是长时间艰苦准备的代价,设在南京浦口的MG名爵生产基地从2006年3月27日动工,花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顺利下线,虽然从汽车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来看,用一年的时间安装、调试生产线并达到生产能力,已经算是高速运作,但毕竟这一年的时间让MG名爵显得有些落后于人,源自MG另一个产品平台的上汽荣威已经凭借自身的自主研发能力快速生产,并抢先上市。
“这不是先发后发的问题,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模式!”一位参加3月27日下线仪式的嘉宾如此评价MG名爵与荣威。区别在于:荣威的目的是利用从MG平台中买到的75等系列产品的部分技术,结合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发展策略而推出的自主品牌,而MG名爵则是完全收购并在MG品牌基础上发展的国际化品牌,目的的不同,自然就划分出了走捷径和循序渐进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
正因为如此,MG名爵项目总指挥张欣在下线仪式上向媒体表示:MG名爵目前最重要的并不是抢占市场先机,而是要过质量关。言外之意是:即使在已经下线之后,MG名爵方面仍然要对产品实施严格的精益求精考验,并不急于抢夺所谓的“市场先机”。
由此看来,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得如此长远的MG名爵,已经决心通过这一巨资投入购得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把自己的出发点一步到位地搭建在百年MG的巨人肩膀上,并以此为跳板一举打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且不论胜败如何,仅从这个举措的气魄而言,已经值得我们对MG名爵充满敬意和期待。天道酬勤,这是自古不易的道理。
编后语:在文学史上,有两种作家,一种是曹雪芹型,呕心沥血,安居草堂,用一生的代价完成一部巨著,另一种不妨称为岑凯轮型,恨不得一年推出几十部,如今,世界文学史上,一部《红楼梦》依然烨烨光辉,却已经没有人记得岑凯轮这个名字。比喻虽不确切,却有共通之处,MG名爵路还很长,难以现在就下结论,但无论如何,中国汽车工业需要的,正是这种耐得住寂寞的循序渐进,而不是贪图捷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