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侠与圣 对比测试奔驰S350与捷豹XJ6L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 14:55  名车志

奔驰S350外观图片

捷豹XJ6L外观图片

  捷豹XJ6L

  优点:风格出众、操控富有乐趣、引擎加速表现理想。价格便宜。

  缺点:后排空间稍显狭小,内饰的部分用料不够理想。配置不够丰富。

  奔驰S350

  优点:空间巨大、舒适性好、装配质量优良,安全性能出众,科技水平凌驾于对手。

  缺点:沉重的车身年影响了头段的加速性能。可变助力方向盘的重量变化稍欠渐时。

  奔驰好开、捷豹好玩

  也许对这类汽车而言,驾驶性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不过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自己驾驶豪华汽车倒也是不争的事实。由W196进化到上一代W220车型,我们很明显地感觉到奔驰正在努力改善S—CLASS的驾驶性能,而全新一代的在这方面又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握住做工精良的方向盘,全新的S—CLASS颇有传统奔驰的风范。也许对这种级别的汽车来说,路面反馈代表着舒适性的缺陷,S—CLASS在低速时方向盘几乎不存在任何力反馈现象,方向盘也轻得足以用一根手指转动它。不过当车速徐徐上升之后,方向盘的重量感也会随之增加,所以该车在高速行驶时方向盘所表现出的稳定性和指向性都是一流的。唯一让人稍感遗憾的是方向盘的重量变化似乎稍欠渐进。测试途中有一次我加着油门杀入一个时速越80公里的快弯,想试试S—CLASS在弯中的身手,却没想到,在弯中方向盘的重量剧烈增加,幅度之大是我始科未及。虽然这并不对该车的操控性能构成任何真正的问题,但对于那些因为急事才偶尔开快车的车主来说,这也许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另外一个需要指出的问题就是奔驰的驾驶席设计需要时间适应,这并不是说它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有什么缺陷,只是和W220时代的奔驰相比,新款车型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全新的S—CLASS的驾驶席设计跟宝马7系非常类似,同样将排档杆放到了方向盘的后方。而电子手刹系统则被放到了中控台最左侧的位置,还有就是用LED灯光虚拟车速表以及转速表,看起来的感觉也和传统的机械仪表截然不同。另外虽然S—CLASS提供了方向盘手动换档按钮,不过用起来似乎不如有些对手所采用的桨式换档拨片方案来的舒服。总的来讲,虽然这些设备在技术上是用来降低驾车难度的,不过在一开始,同样也由于这些新奇设备的存在,这部大奔开起来让人感到有点儿费神。

  相比之下驾驶XJ6L就让人感到从容许多。XJ6L的驾驶舱是一派经典的捷豹风貌,并没有任何标新立异的设计,所以也不存在任何适应的问题。虽然也使用了电子手刹系统,不过和奔驰的同类装置相比,XJ6L的电子手刹就显得亲民许多,它不但操作起来完全符合传统的手刹使用习惯,而且当驾驶者试图起步时,它还会体贴地自动关闭。相比较而言,S—CLASS的电子手刹则缺少足够的人性化。虽然方向盘同样存在着缺乏路面反馈的问题,但XJ6L操控的动态表现却显得灵活了许多。不过XJ6L的车身尺寸要比S—CLASS小了不少,有这样的结果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不过我们时常说,操控感觉是一回事,而真正的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情。虽然XJ6L给人以更高强的感觉,但参加本次测试的所有测试人员都同意事实上奔驰的极限更加高。捷豹的问题出在松软的悬架上。在弯中,这套行程偏长的悬架组合让XJ6L产生了太多的摇曳和倾侧,所以在一些高速公路的环行下匝道上,XJ6L不得不降低车速以通过路面的接缝和其他不平整处。而S—CLASS的悬架系统则表现得非常沉稳,它不但可以在弯中保持车身的平稳,而且悬架的上下起伏也干净利落,即使在弯中遇到路面不平的情况,车身也不会出现任何异常颠簸,轮胎的抓地力尤为稳定。

  在机械方面,两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不过在风格上则显得南辕北辙。奔驰最值得赞许的地方是7G—Tronic变速器的顺畅表现,虽然XJ6L的6前速自动变速系统已经达到了颇高的水准,不过和奔驰的自动变速器相比无论是在转档的顺滑度以及强制降档的服从性上都显得略逊一筹。

  不过在变速器上稍有失分的XJ6L却在发动机环节赢回了不少印象分。虽然3.0升V6发动机排量上比S350的3.5升V6发动机少了500毫升,不过凭借XJ6L轻盈的全铝合金车身,XJ6L的V6发动机却表现出了更好的加速性能,特别是在SPORT模式下,变速箱颇愿意让发动机徘徊在更高的转速上,这样一来就更好地发挥了这台发动机的长处。另外这台V6发动机的声音也比S350的V6迷人许多,特别是在全油门加速时XJ6L的V6听起来颇有一些跑味,相比之下奔驰的V6听起来永远都不是那么的投入。其实S350的V6完全可以从容地带动S350快跑,只不过S350过分沉重的车身(根据随行的奔驰工作人员表示,该车的整备质量接近惊人的2吨)导致该车的头段反应颇受影口向,特别是起步的一刹那,如果不深踩些油门,你就会觉得S350不想往前走。

  我的观点|舒米

  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并不愿意以“各有千秋”这样笼统而又不负责任的话来作为这次测试的结论。如果说,任何人坚持认为这样的汽车仍然是用来驾驶的,那么毫无疑问,我会倾向于XJ6。它更轻、更紧凑,更灵活、更富有驾驶乐趣、发动机的运转活力也比较高。同时,XJ6可以让你看起来品位高雅。但如果你想购买一部优秀的豪华汽车,如果你是后座的常客,只是偶尔才会自己驾驶,那么S350毫无疑问是更理想的选择。它更大、更舒适、更安全也更先进。在绝大多数方面,它都比XJ6来得更接近完美,所以相比其他对手,其更为昂贵的价格似乎不算什么问题。

  舒适性奔驰占先

  奔驰在内饰的环节获得了无可争议的胜利,虽然我个人很欣赏XJ6L这种优雅的内饰风格,但是无论是在用料、装配、整体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功能性,和最重要的乘用空间等环节上S350都具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在内饰的选料以及装配这个环节上,S350一*-改老款奔驰在这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无论是真皮、木材以及金属装饰,包括一些塑料部件的选材上都显得非常豪华,整个车厢所营造出的氛围无疑很对得起非常高昂的车价。唯一的遗憾就是在设计风格上仍然显得有点儿拘谨,或者说和XJ6L相比,它缺乏明显的设计风格。不过作为众多对手模仿的对象,S350缺乏足够的自我风格也许并不是它自己的错。

  XJ6L主要问题是部分内饰材料的选择上有些将货就货的嫌疑。虽然由康纳利出品的真皮座椅显得非常豪华,而用一整块金属切割成的J字型排档座看起来也非常养眼。不过该车所使用的手套箱塑料盖板以及前座后方的蒙皮处理则显得不那么高明,另外该车几乎所有的功能按钮都被放在中控台上,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按钮都挤作了一团,最终要找哪个按钮都不那么容易,这点很让人心烦。

  两款车型都提供了良好的后排空间,不过和S350相比,XJ6L的后座就显得有点儿局促了。纵然引进国内的所有XJ车型都是LWB长轴距版本,3159毫米的轴距仍然敌不过奔驰夸张的3 765毫米,如果说坐在XJ6l的后座上你可以把腿伸直些,那么S350则可以让你跷起二郎腿。座垫的硬度也以奔驰为佳,稍软的设定可以让就座的人陷入后座的包裹之中,同时座椅的支撑也显得恰到好处,相比之下XJ6L的真皮座椅虽然触感一流,但硬度则显得有点太高了。另外奔驰的后排座椅可以左右独立调节椅背的角度,而捷豹则做不到这一点。

  凭借出色的车身制造水准,S350将噪音水平控制在了一个非常理想的水平上。无论是底盘噪音还是风噪都不曾给乘客带来任何滋扰,即使车速已经到达140公里/小时,车内的乘客仍然可以自由交谈,显然,良好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在这里得到了回报。至于XJ6L,它对于底盘噪音的控制表现得和奔驰同样优异,不过对于风噪的控制就显得不那么理想。当车速超过120公里/小时的时候我们已经感觉到风噪的存在。或者我可以这样说,每次当我驾驶捷豹的时候,更多的风噪总让我觉得我的车速要比驾驶S350时高了不少。我猜部分噪音是来自于车头起伏的发动机盖线条以及那只位于车头最前端的跃豹标志,看来美丽的确是需要付出一点儿代价的。

  安全性能

  两车高昂的身价和繁忙的路面交通都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我们没有一次触动任何一部车里的ESP系统。不过就两车在普通驾驶中所表现出的优异操控性来讲,我们相信XJ6L和S350都拥有优异的主动安全性。给我们这种信心的条件之一就是两车的刹车反应都尽如人意,虽然奔驰的车重要比XJ6L高出许多,但它的刹车系统完全能承受这额外的负荷,S350的刹车表现令人满意,不过XJ6L在同样拥有颇高刹车效率的同时还拥有更好的踏板灵敏度,相比之下S350的刹车踏板头段的反应有些一般。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两车在进行全力刹车时,ABS的工作表现都非常可靠。

  在被动安全方面,我们不得不认为S350更具优势。这不仅仅是因为EURO NCAP的撞击测试结果以S350为佳。更重要的是奔驰在一些设备的细节设计上体现了更缜密的安全防范措施。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安全巡航系统。相比之下,XJ6L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显得有些乏善可陈,结实的车身结构和8个安全气囊对这个级别的汽车来说实在不值得一提。当然,我们并不是说XJ6L不够安全,只不过S350在这方面的表现实在太突出了。

  设备与环保

  奔驰的每条电子空气减振器价值2万元人民币(根据工作人员声称),也就是说购买一部经济型轿车的钱也许只能购买3条或者4条S350的空气减振器。作为这个级别的豪华轿车,任何豪华配置只不过是标准件或者选装件的问题。只要你有足够的银两,即使再特殊的要求,两家车厂的私人订造部门也能满足您的要求,所以这方面,这两款车都不存在任何问题。

  至于环保方面,两款车的发动机都符合各国最严格的废气排放条例,不过由于XJ6L的发动机排量更小,而且车身也轻许多,所以XJ6L的油耗表现要远远领先于奔驰S350。在油价日益上涨的环境下,这个优势也许会比以往重要得多。不过我们都认为对豪华汽车而言,这个问题仍然是比较次要的。

  试车:张立、舒米 撰文:舒米 摄影:戴炜

(编辑:郭海霞)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对比测试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