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土品牌开始重返中国汽车市场争夺战的前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 08:57  南方周末

  借蛋孵鸡 上汽自主品牌提速

  依靠收购来的英国罗孚和韩国双龙的技术,上汽欲投资100亿打造一家与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鼎足而立的自主品牌公司。它的一小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大步。

  一直屈居二线的本土汽车品牌开始重返中国汽车市场争夺战的前线。

  2月中旬,上海汽车集团自主品牌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半年前为该项目而投资37亿元成立的上汽汽车公司也将和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并列成为上汽股份的三大整车制造公司。

  从1984年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公司北京吉普成立开始,大众、通用、丰田这些外资汽车巨头凭借技术和资金的优势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主角,而他们的中国伙伴上汽、一汽和东风却逐渐退居幕后,成为竞争的配角。其中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弱化本土品牌,强化外资品牌。

  随着自身实力的增长,树立自主品牌也渐渐成为本土汽车巨头的梦想。上汽是这方面的先行者之一。2002年,上汽向外界宣布自主品牌的5年计划———到2007年生产5万辆自主品牌汽车。

  为了这个计划,上汽用了3年时间低调准备。半年前组建上汽汽车公司时,上汽从上汽工程研究院和两个合资公司上海通用、上海大众抽调了大批骨干,但直到获批之前,都十分保密。

  项目获批后,原有的上汽仪征工厂将成为自主品牌中乘用车的整车生产基地,上海宝山和临港的生产基地也将配合生产。上汽计划年产轿车及变型车12万辆,发动机17万台,并在今年下半年将新公司的第一款车推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将是对上汽汽车技术能力最直接的一次考验。

  这款新车的技术来源于上汽从英国罗孚手中购买的罗孚75技术平台。作为罗孚最为经典的车型之一,上汽对其发动机和配置进行了适应中国市场的改进,并最终将它定位于中高档车,价格涵盖18万-28万元区间。这个区间可谓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最激烈的角斗场。这里盘踞的竞争对手包括本田雅阁、丰田锐志,以及来自上汽同门的上海大众领驭、上海通用君威。与豪华车的利润厚、销量少和经济型轿车量大、利薄相比,中高档轿车市场已经成为必争之地。

  不过对上汽而言,这是一场风险和收益都非常丰厚的赌博。一旦上汽汽车在中高档车市场获得成功,便可以确立上汽的品牌形象,上举豪华车市场,下探经济型轿车领域,接下来的产品就能游刃有余。

  去年4月,英国最后一个独立整车制造商MG罗孚宣布破产。3个月后,南京汽车集团以5000多万英镑的代价挤掉上汽,收购了罗孚汽车公司和其发动机生产分部。而在此之前,上汽已经斥资6700万英镑获得了罗孚75、25两款轿车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但随后,资金实力不足的南汽便传出消息,希望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消化罗孚项目。

  市场普遍认为,上汽将是最佳选择。罗孚破产之际,上汽便通过技术合作的形式,将罗孚大部分核心技术人员收入囊中,再加上其雄厚的资金实力,正是南汽所需;而南汽手中罗孚的生产设备则可以让上汽缩短消化技术的过程。

  不过,这场纠缠着地方利益和内部矛盾的谈判目前已经陷入停滞。上汽的想法是,能不能谈拢都不会成为发展自主品牌的障碍。没有罗孚的生产设备,那就自己全球采购、安装、调试,惟一的区别只是消化的过程更长一点而已。能在依靠罗孚技术申报项目的竞赛中,抢先南汽获得国家认可,这已经是件幸运的事情了。

  意味深长的是,上汽汽车的生产基地设在紧邻南汽的江苏省仪征。这里曾经的产品是上汽赛宝、伊斯坦纳和部分桑塔纳,年产能3万辆。

  上汽自主品牌的技术平台并不止于罗孚,2004年收购的韩国双龙也会成为上汽自主品牌的帮手。明年,一款基于双龙技术的SUV产品将出现在上汽汽车的产品名单内。

  目前,上汽已经投资了18亿元建立上汽工程研究院,以消化国外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轿车和发动机。5年后,这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将超过1000人,并最终达到4000人的规模。

  在上汽的“十一五”规划中,2010年,上汽股份将年产自主品牌轿车20万辆,商用车40万辆。为此,上汽股份计划投入的科研经费是———100亿元。

  对于实力雄厚的上汽而言,整合国外成熟的汽车制造资源,购买技术产权,再将其融入自己的产品体系中,这是树立自主品牌最快捷的方式。“自主品牌首先应该是国际品牌。必须以国际眼光整合国际资源自主发展,并最终走向国际。”上汽股份总裁陈虹说。

  上汽如何处理旗下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关系是外界关心的一大难题。上汽方面表示,去年,上汽股份麾下的两大乘用车合资企业成绩斐然。上海通用全年共卖出32.5万余辆乘用车,稳居销量第一,上海大众销售28.7万余辆,位列第二。这样的成绩单无疑为合资双方赢得了更为良好的合作氛围。

  按照上汽汽车的生产计划,其自主品牌的产品在5年内将逐步覆盖乘用车的各个细分市场,与合资公司的产品直接竞争。这在当年上海大众凭借一款桑塔纳纵横中国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可以回味的细节是,2003年,上汽集团曾希望德国大众将桑塔纳轿车技术平台转让给自己,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自主研发,但遭到了大众的拒绝。

  时过境迁,在政府的大力倡导推动下,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的崛起已是大势所趋。在上汽汽车成立之时,它就被定义为“上汽股份麾下三大整车制造公司之一”,与上海通用、上海大众齐名,这也是上汽第一次将自主品牌制造公司摆在与合资公司平起平坐的位置上。

  惟一的障碍是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走过了遍地黄金的井喷时代,如何应付利润下滑已是每个新参与者的必修课题。不过,浸淫市场多年的上汽有决心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经营能力的汽车公司。“它是一个有完整的产业链公司,将会成为上汽进入全球市场的一个平台,而不仅仅是中国市场。”上汽汽车宣传负责人黄华琼说。

  2004年,上汽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时,总裁胡茂元曾立下豪言,上汽到2020年要成为世界上第六大汽车制造公司,与通用、丰田、福特、戴克和大众5家汽车公司平起平坐。届时,上汽集团的整车年产量将达到400万辆。不过,胡茂元很清楚,如果不摆脱“投资公司”的定位,依靠合资企业永远无法达成此愿。从这一点来说,自主品牌虽然困难重重,却是惟一出路。 (本报记者 王礼)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