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出口伊始便遇“威胁论”中国汽车应有对应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8日 08:45  中国经营报

  就在吉利奇瑞比亚迪等中国厂家纷纷进军马来西亚汽车市场的时候,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却在日前对外表示:“进口马来西亚的中国汽车已威胁到本土汽车的市场份额。”为此,他提醒本国政府应限制对中国汽车的进口。

  无独有偶,6月9日,俄罗斯《绝对具体报》也发表了题为《中国汽车威胁》的文章,称俄罗斯汽车工业正面临来自中国的威胁。一时间,中国汽车“威胁论”的暗流涌动,中国轿车出口陡生变数。

  价格惹祸?

  “对于利用低价格冲击他国市场的说法,我认为是一种偏见。”针对马哈蒂尔所指,正是由于中国汽车价格过于低廉,从而抢占了本国市场份额的观点,较早进军马来西亚汽车市场的奇瑞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秦力洪表示反对。

  在秦力洪看来,国内的产品价格低于国外,主要是由中国的成本优势造成的。此外由于和马来西亚地域较近,运费便宜也是重要一点。事实上,中国汽车厂家不但没有恶意压价,而且在海外市场的获得利润要优于国内。

  对马哈蒂尔的指责,已经斥5亿元巨资进入马来西亚汽车市场的吉利汽车集团反应更为激烈。“说我们的汽车价格较低,这是不确切的,价格问题只是他们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一个托词。事实上,我们汽车的价格比他们同级国产车的价格要高得多。”吉利集团副总裁赵杰认为。

  据记者了解,因为马来西亚的汽车进口关税很高,因此也就出现了吉利轿车在马来西亚的价格比国内翻番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马来西亚的汽车市场还是以当地品牌为主,其本地品牌绝对占到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都声称其出口轿车的利润比国内要高。中汽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也认为,尽管在汽车出口的问题上,过去曾有窝里斗的习惯,国内企业在价格上的自相残杀,不仅影响了各自的效益,而且也毁坏了形象,但近年来,这种恶性竞争问题已经明显减少。

  张伯顺认为,马哈蒂尔的呼吁可能最终导致两种结果:一是马政府迫于本国企业的压力,在汽车领域与中国的合作速度放慢;二是马哈蒂尔的劝告没有起到作用,因为这毕竟是两家企业之间的事情。其实,吉利与马来西亚方面的合作中间还掺杂着双方政府的背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态度。

  事实上,价格问题只是马来西亚民间关注的一个由头,能否打开马来西亚市场的关键,还在对方能否接受和认同中国的产品。

  本土保护

  “尽管我们在近两三年内出口将主要针对中东和东南亚市场,但奇瑞究竟能占多少市场份额,现在还很难说,因为毕竟东盟是一个受保护的市场。”奇瑞国际公司总经理张林对进军东南亚市场显得十分理性。

  “中国汽车要进军东南亚市场,就得首先了解和研究东盟国家的汽车政策。”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认为。

  据了解,东盟国家目前在汽车业的发展战略上,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先后实施了开放式的产业政策,大部分都是外资办厂,如日本丰田、美国通用、德国宝马等都在那里设有工厂。但马来西亚对国外汽车企业的进入则带有一定程度上的“大棒”意味,即对国外资本进入做出一定比例的限制。这一点,从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合作伙伴日本三菱目前仅持有8%的出资额就看出些许端倪。

  另外,马来西亚在税收政策上也泾渭分明:对国产汽车实行税收优惠,对外国汽车征收高关税。目前,马来西亚政府对进口轿车征税高达140%,也是东盟中最高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马来西亚汽车企业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垄断地位。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市场,马来西亚去年的汽车销量仅仅在35.1万辆左右,而本土汽车公司的销量就占据了国内整个市场的60%以上,加上丰田、日产本田现代等厂家的不断蚕食,中国企业选择进军马来西亚市场一定要充分的考察。

  当然,马来西亚市场也有“胡萝卜”的诱惑。据了解,现在包括ALADO公司在内的许多马来西亚的汽车销售公司都对中国的汽车产品有很大兴趣,并纷纷主动找到厂家商讨出口事宜。不过,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高级研究员贾新光认为,应该注意经销商的资质和诚信问题,一旦出现问题,毁坏的将是中国汽车的品牌和市场。

  政策利好

  “不管怎样,吉利出口马来西亚仍按原计划进行,我们相信自己的实力,也看好马来西亚的市场。”赵杰对记者表示。而就在不久前,李书福与马来西亚IGC集团刚刚签订了整车项目及CKD项目合作协议,计划2006年将向马来西亚出口1万辆整车、3万辆成套散件。

  在此之前,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也授权马来西亚ALADO公司制造、组装、配售和进口代理6种类型的奇瑞轿车。

  不难看出,一旦马来西亚方面真有什么风吹草动,影响最大的企业就是吉利和奇瑞。

  “每个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政策和各种说法,但从说法到最后形成政策,这中间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漫长过程。况且马哈蒂尔的呼吁,只是来自马来西亚民间的声音,不代表任何的市场政策。另外,马来西亚自己并不是一个汽车制造大国,它总是要依赖进口,如果把门槛提高,挡住的可能并不只是我们。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自己的汽车市场也会造成损失,这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秦力洪肯定地说。

  还有一个利好消息不能不引起关注,那就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产业政策保守的马来西亚,中国企业将可以享受到与东盟国家一样的相互开放市场、相互提供优惠政策的资格。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开辟市场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守住这个市场。中国在这方面可以学习国外一些企业,比如日本和韩国的一些经验,通过做品牌占领市场。”贾新光强调。

  梁美娜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