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消费困境不容忽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 10:19  中国经济时报

  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在经过了久旱逢甘霖的井喷式的发展后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期,汽车消费者也较快地成熟起来了。但我国的汽车消费环境却没有及时得到完善,消费者还面临着汽车消费的种种困境。

  首先是法律法规之困

  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况,原有的《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保护汽车消费者权益时往往显得乏力。

  目前虽最终产生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召回制度),历经数年起草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三包规定)也已走完“征求意见”的关键一步,但是回顾这些法规的出台之路,展望实施后的维权之路,似乎我们离高枕无忧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尚未发力的召回制度

  召回制度实施公布以后到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内汽车企业实施了召回,而所召回的质量问题也是解决起来成本较低的小问题,涉及车辆总数仅为数十万辆。而据了解美国去年一年的汽车召回数量就在2400万辆左右。我国只涉及几十万辆车的召回能证明我们市场上存在缺陷的汽车远比美国的少吗?

  我们在处理投诉中发现,有个型号的进口车普遍存在刹车跑偏问题,其程度已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经披露后,生产企业并未对此问题给予有效解决,而是否应该召回主管部门也没有发表意见,消费者遇到的问题依旧无法解决。

  还有的消费者说他们到主管部门反映某个已销售多年的车型普遍存在的刹车失灵问题时,主管部门的答复是这个车型尚未备案,无法受理,作为主管部门对不按规定办事的企业就真的没有办法吗?

  按照我国召回制度的规定,生产企业如发现缺陷产品不主动召回,主管部门可要求强制召回并对生产企业处以1万至3万元的罚款。其最高额3万元也仅相当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其威摄力明显小于国外的“如发现问题不进行召回,汽车厂商高层要判刑”的处罚。

  由此看来,召回制度的实施还需要强化,要加强主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否则,召回制度将形同虚设。

  汽车是否适用三包的模式姑且不论,三包规定在执行时也会使消费者陷入困境。

  首先是保修期的规定,三包规定新车2年4万公里的保修期,将做到一视同仁。但对于花费两三万元购买的经济型轿车和花费数百万元购买豪华轿车的车主而言心理上能否取得平衡呢?有一个消费者花费六十万元购买了一辆进口轿车,行驶了1000余公里便出现了全车没电的现象,经4S店更换电瓶后,行驶了1000余公里时再次出现上述故障。消费者认为如此高档轿车不应数次出现这样的低级故障,遂向厂方提出索赔要求。

  其次是缺乏有效的认证机构。多起消费者投诉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气囊未弹出,怀疑是质量问题。但国内尚无检测机构能够对单一事故车气囊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进行检测。而有些检测项目所需费用惊人,远非一般消费者所能承受,只能由生产企业说了算。

  第三是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关于汽车质量的技术标准尚不建全,而且现有的某些标准由于制定时间较早,很难为消费者所接受。

  第四何为正常使用?当消费者认为影响了他的正常使用,厂家不认可的情况时,在不在三包范围内呢?

  对于三包制度,没有人愿意漫长的等待之后得到的是一把不曾开刃的维权之剑。

  汽车消费困境重重

  我国汽车业虽然现在成为了买方市场,但一些生产企业仍然时常自觉不自觉地将消费者推入困境中并时时以老大自居,霸气十足。此外,现实的质量保障及服务体系也存在诸多弊端。

  维修站技术水平低不是个别现象。河北杨先生购买一辆新车,在使用近两个月的时候发现紧急刹车时甩尾现象严重,在特约维修站修理四天,多次更换刹车总泵,制动盘,制动片,制动钳,故障依然存在。在此期间给厂家打过一次电话,答复是“没有修不好的车。”因修不好一直凑合开到现在,而每次给服务站打电话反映问题都让把车开过去继续修。

  厂家一句话:没有修不好的车,就将消费者推入了无止境修车的梦魇,消费者只能无奈地修,不断地修,总修不好的结果是迫使个别消费者走上“中国式的边缘化维权”之路。 

  不负责任的4S店并不鲜见。有的4S店对消费者极不负责任,把消费者当成“刘姥姥”,对质量问题任意解释。上海一位陈女士曾这样投诉说:我的车在2004年10月点火点不着,次日我将车拖至维修中心。过几天他们说发动机坏了!困为你的车只开了1.6万公里,发动机是因为积碳报废的。对方说:每天只开20公里的车100%要报废。我不明白,既然厂家100%肯定的事,为何不告知消费者?对方又说:其实这款车不适合国内路况、油况等……我要他们明确答复我:到底在这个质量问题中,消费者要承担多少责任?他们却没有明确答复,一直拖着。从2004年10月到今天都让我的车日晒雨淋无人问津!甚至把车钥匙和保养手册都弄丢了,还轻松地说:配把新钥匙不就完事了吗?现在我都想把车给烧了!

  从这个愚弄消费者的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要做到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修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生产企业、经销商对消费者的投诉推诿的有之,敷衍了事的有之,要么是不给修,要么是修不好,至于退换更是难于上青天。

  从以上举出的几个投诉案我们不难看出汽车质量及售后服务现状是多么的令人痛心。原本要求就不高的消费者,在不断降低要求的同时仍然需要不断的承受失望和打击。

  改善这种状况,固然要寄希望于法律法规的完善,但是更希望企业可以不完全依靠外力的“他律”,而能够通过“自律”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形成良性互动。那时,我们的汽车消费环境才能说是有了真正的改善。

  作者为《中国消费者报》汽车投诉部主任郝庆丰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