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价涨落因素多 结合自身制定消费计划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07:50  人民网-人民日报

  车展之后车价是涨是落,可以说是5月车市的最大悬念。看看最新的车价动态,还真是热闹。一方面,南京菲亚特奇瑞小幅下调了部分车型售价,部分经销商手中的甲壳虫现代圣达菲甚至爆出了12万元和4万元的降幅;另一方面,VOLVO和斯柯达的进口车价分别上调了1万元和1.8万元,上海大众桑塔纳在厂家规范下售价小幅上扬,广州本田雅阁奥德赛以及东风日产颐达等车型则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加价现象。

  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下,对待降价,媒体和消费者都会拍手称快,对涨价则是大加鞭挞。其实,对待近期车价的变化,尤其是涨价,远不必如此草木皆兵。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日渐成熟,消费心理日渐理性,透过纷繁的价格表象,探询其中的实质,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追求的目标。

  那么,该如何看待当前的车价涨落呢?

  首先,要看供求关系。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在经历了去年的价格大战、库存激增、利润下滑之后,汽车企业的心态正由浮躁转为现实,对车市增长的预测渐趋保守,发展目标也由单一的销量转变为对销量和利润的双重追求。在这种大环境下,今年轿车供给总量的增幅将比较适度,某些企业的某些畅销车型,还有可能再度出现供货紧张的情况。再看需求,在经历了去年轿车价格大幅跳水后,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开始出手购车,车市出现了回暖迹象。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厂家批发量统计,今年前4个月轿车销量同比下降4.56%,但是如果加上市场消化的去年底开票的库存车,前4个月的销量应该是正增长。供求相对平衡,车价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就不大。

  其次,价格的最终制定者是企业,而各个企业的发展规划、竞争态势、车型系列、成本构成、生产线布局、网络执行力等又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价格策略时也有不同的考量。我们在分析其价格变化时,也要多长些心眼。比如,一款车型价格上涨,除去厂家解释的汇率坚挺、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外,该企业对今年销售目标的诉求、KD件供货是否顺畅、生产线是否在实施扩能改造、企业是否有炒作嫌疑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具体来说,当前,欧系进口车因汇率造成的成本损失较大,涨价似是情理之中。但在众多欧系进口车中,VOLVO之所以敢当逆市涨价的“出头鸟”,销量目标不大、S40热销以及本身车辆资源紧张,都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又如,上海大众经销商网络覆盖面最广,但是,网络质量与控制力与新兴企业的4S专营店相比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经销商为求销量,把车甩给汽车市场的车贩,车贩则凭借低投入、低成本,经常扮演扰乱市场价格的角色。上海大众着手规范市场售价,制止上述“拼缝”行为,意在提高骨干网络的盈利能力,也有利于确保用户享受高质量的服务。

  当然,不管厂家如何煞费苦心调整产量计划和价格策略,最终决定需求的还是消费者本身。因此,掌握一套科学的考量方法,用平常心看待车市纷繁的变化,不盲目跟风,不为人左右,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制定消费计划,才是一个成熟消费者。王政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王政专栏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