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一款新车型的时候,总会听到有中国记者问:“这款车会不会在中国生产?”尽管这个问题有可能被列为汽车记者提问中的“十大傻”之首,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多么希望中国的轿车品种更多一些,中国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更大一些。
自从大众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以来,世界上六大汽车制造集团都已经进入中国,并实现了本地化生产。1984年第一辆国产桑塔纳下线,2005年3月国产新皇冠上市,其间在中国一共生产了多少种车型,恐怕很难数得清。
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的逐步成熟,人们有了对轿车越来越多的多样化需求,有的想要旅行轿车,有的想要多功能轿车,也有人想要SUV或MPV等。在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下,中国的轿车市场未来到底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轿车市场未来需求持续旺盛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在谈到中国轿车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时说“中国对轿车的需求完全有可能保持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稳步、快速的增长态势”。专家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均年收入在以8000元为中心的7000元到9000元的区间是家用轿车消费的最高点,换算成美元大致是1000美元左右。这充分说明,国际汽车消费中以1000美元为界限的转折点在我国同样存在。另外,根据对GDP的增长预测、城镇居民年收入与GDP的关系、以及对城镇居民年收入的预测,到2010年,中国家用轿车保有量将达到1466万辆,其中城镇居民家用轿车保有量约1400万辆,占总量的99%以上。到2020年,中国家用轿车总保有量将达到7200万辆。
专家们认为,影响中国未来轿车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中国已经连续20年保持城镇居民收入人均水平只涨不跌,这种情况还将继续下去,除非发生大的战乱,否则不会打乱这种稳步增长的趋势。在稳步增长趋势不发生改变的时候,由它所决定的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也就不会被打乱,而且这种升级步伐会加快。
因此,未来中国轿车市场的供求结构将发生变化,短期的爆发式增长将逐步回归中长期增长趋势;家用轿车将成为轿车乃至整个汽车工业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量,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主体;中档轿车对中国轿车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步增强,而经济型轿车需求增长的重要性将在未来某一时期逐步下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轿车需求的拉动力量将不断增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也证明“一个快速、持续、理性发展的中国汽车时代正在到来。”研究认为,中国汽车生产消费的总量增长速度要比国际市场市场快,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轿车开始占据半壁江山,私人购车比例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新车型快速增加,价格不断下降,产能出现过剩,利润率大幅减少,消费者更加理性。在这样的形势下,汽车全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对于轿车的需求取向到底是向欧洲靠拢,还是向美国靠拢,这成为业内一个争论的问题。
中国市场不会脱离世界轨迹
国研中心的一位专家曾对记者说,在研究中发现,中国走过的很多路、经历过的很多阶段,虽然有中国特色,但都在相当程度上遵循很多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和基本规律。他说他有一个感觉,很多经济发展规律是超越国界,甚至跨越世纪的,很久以前在外国市场上发生的场景,会再一次在中国重演。因此,在理解中国汽车市场的时候,不能脱离这个基本规律和趋势。在理解中国汽车市场现在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时候,即要考虑中国的特色,更要考虑跟其他国家相同的东西——先把相同的地方考虑清楚之后,再考虑不同的地方,这样才不至于发生大的偏差。
但在现实中,人们经常会看到相反的情况。比如某个车型上市后市场反应并不好,原因就在于它犯了一个基本的逻辑错误,即在理解中国消费者的时候,没有首先考虑他们也是轿车消费者,他们对轿车的功能、审美、机械性能、价格以及偏好,与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是相同的,本来是两厢,非要改成三厢,不仅中国人看了别扭,外国人看了也别扭。
在汽车文明面前,中国人的消费偏好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人的消费偏好是一样的,至少不必他们差。当中国人和美国人或日本人一样有了同样多的钱的时候,他们对汽车的需求和那些国家的人一样,甚至比他们还要高。那位专家曾说,“想一想,我每年挣1万元的时候会买什么车?当我每年挣四五万元的时候会买什么车?所以,收入的增长会改变对轿车需求的变化,而且档次会稳步提高,这是世界汽车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中国汽车市场必然要走的道路……中国是一个收入结构层次分布很宽的国家,存在地域差别、城乡差别,职业差别等,这就使它对不同层次的轿车有更多的包容能力。”
国际市场轿车功能趋向多元化
那么,国际市场上的车型现在到底流行什么趋势呢?
今年又有不少记者采访了日内瓦车展,很多人谈到的一个印象是,轿车的功能正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在号称世界首富之国的瑞士,几年前还能见到很多豪华轿车,但今年看到更多的是旅行轿车和两厢轿车,无论其品牌豪华还是普通。至于在德国,高速公路和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的差不多都是旅行轿车、小型MPV和多功能轿车等。轿车功能的多样化似乎已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一种潮流。
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为他制造的三轮汽车申请到专利,这一天被大多数人公认为现代汽车的诞生之日。从那一天起,100多年过去了,无论汽车的外形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但其基本结构(四个轮子加一个车身)和基本功能(作为代步工具)都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变化的只是它的技术越来越进步,给人们带来的方便越来越多。作为一个成熟的产业,今天的汽车制造商们考虑更多的是,怎样在更大程度上保证驾驶者的生命安全,怎样满足不同消费者对汽车个性化的不同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轿车的安全功能正在越来越得到强化,ECB、VGRS、EPS、VSC、ABS、EBD及VDIM等正成为安全的标志性配置;轿车的使用功能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从早期的三厢轿车演化出两厢车、旅行轿、SUV、MPV,直到今天的多功能轿车等。
中国的汽车时代刚刚到来,中国的汽车市场还处在发育中,中国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正在增长,中国的汽车市场还不成熟,但即使是在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人们的消费需求取向也表现出强烈的不同。一位多年从事汽车市场研究的同行认为,目前在中国,汽车消费还没有突破面子阶段;人们的财富还不足以支撑SUV消费;MPV也没有到私人消费时期;中国的石油背景和道路状况是否支持家庭MPV、SUV和四驱车消费也还有疑问。不过,即使面临这样的困难,他仍然坚信,随着轿车普及程度的提高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SUV、四驱车、MPV及旅行轿车和多功能轿车的普及程度也会逐步提高,目前只是市场的“序曲”阶段而已。
细心的人们也许已经注意到,从几年前开始,国内已有一些汽车生产企业向市场推出一些具有多功能用途的车型,如雪铁龙的毕加索、本田的奥德赛、马自达的普利马,以及最近的上海大众途安和一汽-大众开迪等。应该看到,尽管这些车型在整个乘用车总销量中所占的比例还不是很大,但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市场的成熟、用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给生活带来的更多便利,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得到市场的追捧。■本报记者 董小荣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