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企业的耳朵和眼睛"——访大众汽车公司交通事故调查小组负责人Zobel教授
中国汽车报记者 刘晶菁
在大众公司里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不负责研发、也不负责生产、更不负责销售,他们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随时待命,为的就是能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收集第一手资料。
这个拥有10名工作人员的小团队,担负着收集事故信息,进行事故调查的责任。同时他们通过对车辆事故的分析,对现有安全措施进行检验,并对计划中的安全措施作出评估。“我们是企业的耳朵和眼睛,专门负责盯着车辆的安全性能。”作为这个团队的领导人物——Zobel教授,近日来到北京为中国听众做了“车辆被动与主动安全性调查”的讲座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事故调查 为造更安全的车
“把人从A地带到B地,在汽车满足了人们这最基本的需要后,安全性和舒适性一直都是人们最关注的重点。”Zobel教授说,“所以,从大众公司一成立就开始了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在90年代末,更把原来的研究队伍升级为现在的24小时待命。”
在他们的工作中,为改进安全性能,提出意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对事故的分析,把得到的相关信息带到研发的团队中讨论,虽然他们并不是直接参与设计,但在很多的设计和改型过程中为设计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比如说,安全气囊应该在什么时候打开,打开的方式是什么样的,安全气囊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前仪表板形状、尺寸和材料的设计;车辆悬架和底盘的调整,都在他们长期的研究和观察的基础下做了大量改进。同时,这种企业研究机构所得出的结论也有不少为政府所采纳,用以完善交通法规和有关的技术标准。
庞大的数据库是支撑研究的基础
能够从孤立发生的一件件事故中,找到其中的联系,进而提出意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庞大的数据库来支撑。“在德国,有关交通事故的数据分三类,第一类是来自国家机关的统计数据,第二类是来自地方的统计,第三类就是生产企业的调查数据。其中,第二类数据是建立在汉诺威大学、德雷斯顿大学两所高校的研究基础上。现在这个数据库中已经有超过2万起事故的详细资料,涉及的车辆超过3万辆,涉及人数超过10万人,并且拥有其中4.5万名伤亡人员的详细信息。这样一个详细的数据库,对政府、大学和整个行业都是公开的。”
在Zobel教授的介绍中,记者可以看到,有关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方面,作为最主要数据来源的德国政府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每个时间段内的总的统计数据下,行人、自行车、摩托车、轿车和其他类型车辆,都有各自详细的数据,这些详细的数据为分析交通事故的类型和不同交通参与者对总体造成的影响,掌握变化趋势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协作精神 创造和谐的机制
在德国的这个数据收集机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每个参与者的无私精神。如果说政府公开数据为研究机构使用是应该的,但作为企业,能够把自己的独家数据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分享就体现了一种非常可贵的协作精神。“这样的好处是,在制订一项新的标准时,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讨论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在事实面前用数字说话,便于达成一致的意见”。
同时,大众的小组到事故现场收集资料,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Zobel教授告诉记者,“德国和任何国家都一样,要到事故的现场去勘察一定要得到政府的批准,我们在做这项工作之前,专门得到了内政部的准许。同时我们也和交通管理部门沟通、协作,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由警察通知我们,赶到现场勘查并给我们提供事故人员的相关资料。而所有这一切我们都不付警察费用。”
编后
在我国,许多企业自主开发实力还很弱,更谈不上对安全技术的改进。同时,政府、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相互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与协作,也限制着我们在这方面取得更大进展。而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在国内更是非常难以获得,在记者以往的采访中,想要从有关部门或研究机构取得一些相关数据常常很困难,而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国内负责统计相关数据的部门所做的工作一点也不比国外少,一起普通的事故调查表必添的项目就有40多项,数据的详细程度与国外相比毫不逊色。但尽管我们在道路安全方面已经建立起了相当丰富的数据库,但就连最简单的每年各地区新增机动车数量这种统计数据,想要查询也是极为困难。总之,很多宝贵的数据只是静静地躺在档案库里“默默无闻”,没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