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据悉,该《办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执行。业内人士指出,《办法》的颁布表明国家将从源头上遏制KD(组装)造车风潮,采用这种生产方式的企业将要为此付出巨大成本。
KD造车高热不退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呈现一片繁荣。据有关部门统计,加入WTO前,我国汽车生产总量约80万辆,到去年已突破500万辆大关,成为了世界上第三大汽车市场。殊不知,这看似繁荣的背后,却是令人担忧的隐患。
这个隐患就是相当的一部分车型属于KD生产。以2002年为例,国内轿车产量比2001年增加的30多万辆中,有17万辆左右是以CKD(全散件组装)方式生产的。目前,在我国以CKD方式生产的合资汽车企业有近50家,几乎没有一家有自主开发能力。在2003年轿车市场增长率高达53%的火红年代里,全国一片组装风潮。当时的市场竞争基调就是谁拼装得快、组装得好,谁就是KD大战的赢家。而仅依靠引进一款车型,就让本已濒临倒闭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的不下10个事例。
利税差是主要诱因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这两年下线的新车大部分都是以CKD(全散件组装)、SKD(半散件组装)方式生产的,越新的车型越有可能是组装的。而部分汽车生产厂家这样投机取巧的原因,则是零部件与整车悬殊的关税差。
据了解,在2004年,3升以下的轿车整车进口关税为34.2%,3升以上的轿车整车进口税率为37.6%,但轿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只有14%。正是如此巨大的税率悬殊,导致了部分汽车生产厂家投机取巧的行为,这同时也造成了我国关税的大量流失。
给企业戴上紧箍咒
贾新光表示,这虽然在短期内给国内车市带来了繁荣,但中国正在面临成为汽车装配中心的危险,我们离汽车核心技术则越来越远。而《办法》的出台,无疑给这些企业戴上了一个紧箍咒。
据了解,该办法是去年6月1日颁布的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后首个出台的配套细则。《办法》共有7章38条。按照新办法,在进口汽车零部件的管理中,将构成总成的关键零部件划分为A类件和B类件,其中A类件是构成总成最核心的部件,B类件则是一些辅助部件。各个总成的A类件界定数量都为两件,如果进口数量超过两件则被视为构成总成特征,按整车纳税。
该《办法》核心在于,对经核定中心核定为构成整车特征的进口零部件,海关按照整车归类,并按照整车税率计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这就意味着,一直享受零部件进口关税优惠待遇的进口组装车,将不能再以散件名义进口而变相逃税。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胡冰采写
相关链接
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办法》对如何算是构成整车特征有了明确的界定。
《办法》中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整车特征:(一)进口全散件或半散件组装汽车的;(二)进口车身(含驾驶室)、发动机两大总成装车的;进口车身(含驾驶室)和发动机两大总成之一及其他3个总成(系统)(含)以上装车的;进口除车身(含驾驶室)和发动机两大总成以外其他5个总成(系统)(含)以上装车的;(三)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总和达到该车型整车总价格的60%及以上的。
征税原则:对经核定中心核定为构成整车特征的进口零部件,海关按照整车归类,并按照整车税率计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专家观点
《办法》出台利弊参半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 贾新光
《办法》出台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进口散件装车。
这几年,进口散件装车占汽车生产很大比例。但《办法》执行后有正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可推进国产化,推动零部件生产;一方面现在零部件都是全球采购,《办法》不利于全球采购。
《办法》实施有过渡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 徐长明
2002到2004年是政策真空期,国产化不能提,但是得有一个替代国产化的办法。新《办法》出台以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CKD装车的情况,让合资企业加大国产化投资。同时,新《办法》更多的是结构性的影响。不能再国产化的企业,会慢慢被淘汰出局;规模比较大、国产化率较高的企业,应该会更好。这就是洗牌。
新《办法》肯定有一个过渡期,否则一些企业会很难受。同时,车市不会马上有反应。
新闻分析
《办法》促进国产化进程
汽车国产化率一直是中国政府最为看重的目标之一,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基本思路即是通过合资引进国外汽车厂商的先进产品技术,然后通过“国产化”来吸收这些技术。
事实上,早在1994年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我国就有明文规定,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第一年国产化率要达到40%,第二年合资生产的车国产化率要达到60%,有关部门想借此政策来保护国内汽车工业。但是按照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有关规定,在投资及技术转让方面,不得规定国产化比例、进口与出口不得挂钩、不得限制进口部件总成装车,这造成了在2002年到2004年的政策真空期中KD装车盛行。这种方式没有达到中国政府想以市场换技术的初衷,相反导致自主品牌迟迟难以快速发育、核心技术空洞化和洋品牌主导很多企业发展权的尴尬局面。
贾新光称,作为汽车产业政策的配套政策,该法规的出台是针对近些年过多的零配件整件装车现象,防止关税流失,用经济杠杆来提升自主开发能力;避免了我国成为汽车组装基地,而真正实现“中国制造”,也就是国家通过政策调控汽车产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