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根发 做打破“预言”的勇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 23:38  中国汽车报
张根发做打破“预言”的勇士

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公司总裁

  “呵护人类生命,振兴民族科技,这短短12个字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个信念。”

  “我就不信中国人造不出这个小东西。”

  “打造中国的博世,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3月2日,位于上海浦东的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迎来了韩国大宇公司的几名客人。记者与他们一道在东方久乐的环境-性能实验室听取了总裁张根发的技术介绍。在他充满专业性的介绍中,我们看到了这位为造安全气囊曾经几乎倾家荡产退伍军人的成熟与自信。

  张根发是这样一个人,他不断打破预言,不断创造奇迹。

  责任感,触动安全气囊神经

  每一个和张根发接触的人,都会对同一个问题产生兴趣: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在美国生活富裕、已有相当物质财富和事业根基的人放弃原有的一切,而去投入巨额资金从事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领域?在和张根发交谈的过程中,记者渐渐找到了答案。

  20世纪90年代初,在商海打拼多年的张根发在美国拥有自己的农场和一家汽车拆卸厂,在深圳也有自己的企业,手头也积累了近几亿元资金。对很多人来说,经过了艰苦的创业过程,该是享受生活的时候了。但是随着手里财富的不断累积,张根发却有了更多的考虑:“一个人在拥有的财富达到一定数量时,他就变成了一个‘社会人’,他应对国家、对民族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根发盯上了汽车安全气囊。他敏锐地感觉到,中国的汽车工业迟早要发展起来,到时候一定需要这个东西。于是,他产生了从事安全气囊研发和生产的念头。

  有了想法,他便立刻付诸实施。张根发从美国带回了两套安全气囊做样本。责任感促使他开始了新的冒险。

  义无反顾,十年磨一剑

  随着对这个“新鲜事物”的认识不断加深,张根发逐渐形成了干这项事业的座右铭:“呵护人类生命,振兴民族科技”。“这短短12个字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信念。”张根发这样解释道。

  最初,张根发试图和清华、北大、吉林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有关专家探讨在中国开发安全气囊的问题。然而,专家们的看法使他大为不解:“在中国做安全气囊,搞出来没人用,也搞不出来。”

  出人意料的是,正是这些悲观的预言,激起了张根发不服输的脾气。

  1991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张根发招募了一批在军工和航天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在深圳成立了研发中心,正式开始了“啃骨头”。

  现在回过头看,小小的汽车安全气囊,其原理和工艺的复杂性远远超出张根发当时的认识。一方面,国家当时没有关于汽车安全气囊的相关法规,因此国内也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相关核心技术遭到了跨国公司的严密封锁。聘请国外技术人员路子走不通,购买核心技术又会受到漫天要价的讹诈,就这样,两年的研发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张根发开始感到了正在快速积累大的压力。

  是就此打住、让专家的预言变成现实,还是继续义无反顾地摸索、坚定走下去?张根发选择了后者。经过多方努力,张根发终于用2000万元人民币换回了两页纸的核心部件开发流程。尽管这没有涉及核心技术,但毕竟为下一步的研发指引了方向。一年以后,张根发自己的汽车安全气囊核心部件开发成功了。紧接着,第一代安全气囊产品定型。

  1997年,在清华大学汽车系安全节能重点实验室的“国产安全气囊第一撞”中,久乐安全气囊撞出了行业对它的高度关注。

  2000年,东方久乐的整体式气体发生器获得了来自美国的首批试用订单。随后,奇瑞公司订购了分体式安全气囊总成。张根发的公司,十年风雨迎来了第一个赢利年份。

  打破预言,自主之路越走越宽

  凭借自主知识产权、价格优势、严格的质量控制,张根发的汽车安全气囊一步步打开了销路,扩大了市场,先后配备到奇瑞、安徽江淮汽车、北汽福田、一汽海南马自达、一汽华利、江铃汽车、北京北旅、南京无锡汽车、吉利美日、上海华普等国内10余家主机厂的20余种车型上,占国内安全气囊市场40%的份额。2004年,公司实现收入近1.8亿元。

  因此,张根发判断,中国汽车安全气囊迎来了发展的时期。

  另一方面,东方久乐并不满足于国内市场,正计划进一步走向世界。从2002年起,久乐开始与世界著名厂商密切接触。2003年3月,公司与博世签订了中国市场捆绑合作协议,双方在上海共同投资建设安全气囊核心部件生产厂,2004年供货规模已经达到20万套。随后,久乐又与德国MBB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与美国通用汽车导购部达成协议,进入其配套体系。

  “打造中国的博世”,这是张根发的梦想,也是久乐奋斗的目标。记者看到,在东方久乐的厂区内,一个全国规模最大的碰撞试验场正在建设之中。张根发说,他要把被动安全系统做大做强,进一步深化产品的技术含量,进行智能化气囊的开发;同时条件成熟时,还将进入ABS领域。

  本报记者 蒋东镭 文/图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