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产品线不仅满足了市场多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增强了潍柴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通过上市,潍柴动力不仅获得了今后做强做大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文化,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谭旭光的谜,最大之处还在于他创新的那股闯劲。2004年,潍柴动力在谭旭光的带领下,创造了国内外同行业的三个第一:中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内燃机企业;中国第一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内燃机企业;世界第一家10升发动机单一品牌产销量突破14万台的企业。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四年实现翻番增长,稳居中国内燃机制造行业首位。
“我们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谭旭光这样一位敢于创新的带头人。”这是记者走访潍柴时所听到的声音。
宽阔的产品线
打牢潍柴独步市场的根基
以前企业虽“老”,但根基却并不牢。如今潍柴已经成为国内配套重型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发电机组的大功率高速柴油机生产商。其中,潍柴WD615柴油机在15吨以上重型汽车配套领域和5吨装载机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5%和76%以上。这里,谭旭光的产品线观念帮了大忙。
他认为:丰富的产品线不仅满足了市场多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增强了潍柴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他分析道:在过去的40多年中,我国载货汽车领域主要以生产中型车辆为主。随着近年来高速公路的不断增加,以及现代物流业的逐渐兴起,国内载货汽车市场发生了由中型向重型的转变。近两年,国内重型卡车的销量急剧上升,但配套重卡的大马力发动机一直是个软肋,品牌少、厂家少。而潍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消化斯太尔大马力发动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主的知识产权,成为国内极少数生产大马力柴油机的企业。在2002年、2003年汽车市场发生“井喷”时,潍柴配套的大马力重卡在市场供不应求。2004年上半年,重型载货汽车市场增长一度放缓,但下半年又生机再现,全年度增幅保持在40%以上。潍柴动力不仅在这个领域的车用配套方面继续保持领先,同时向大型客车扩展,填补了潍柴在车用动力的空白。
潍柴动力顺应市场潮流开发的产品,在工程机械领域同样获得了好的业绩。特别是近几年工程机械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让潍柴动力抓住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从2000年起,潍柴动力迎合了市场需要,适时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2004年,在工程机械行业一度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潍柴独占鳌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业内权威人士发表观点说,潍柴动力的进入,提升了产业发动机装配的整体水平,促进了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潍柴不仅在产品线上满足了不同的需求,而且依靠核心技术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由于潍柴大功率发动机采用源自欧洲的先进成熟技术,并且经过持续创新,全部具备欧Ⅱ排放标准,油耗低、可靠性高及扭矩储备大、高温适应性强、低温启动性能好等优势;并专门针对重型汽车、工程机械、豪华大客车、发电设备和船舶动力等多领域设计开发近200个机型,形成了多元化配套的市场格局。现在企业每年新开发产品30多种,新产品产值已经达到工业总产值的43%以上。
支持潍柴产值过百亿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谭旭光倾心打造的“服务产业化工程”。潍柴全力构筑了一张覆盖全国32个省市的57家维修中心、1000多家社会特约维修中心组成的服务网络。维修人员在接到用户求助后,维修服务中心所在城市3小时,一般地区24小时,边远地区48小时即可到位。绝对的市场占有率和强大的服务体系,使潍柴拥有了与世界内燃机巨头及其上下游企业对话的能力。
资本国际化
保证了潍柴实现可持续发展
谭旭光说:潍柴宽阔的产品线还只是为企业提供了生存基础。但在国际制造业资本巨头纷纷挟其资金、技术优势冲击国内市场时,潍柴必须培育、强化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发展后劲,以与国际巨头相抗衡。正是看到这一点,以谭旭光为首的潍柴动力管理团队,下决心走资本国际化之路,以期实现品牌国际化、技术国际化、管理国际化的目标。
2004年3月11日,潍柴动力作为中国内燃机行业第一股在香港上市,世界著名的美国摩根大通、美国富达基金、法国东方惠理、新加坡政府投资、德国德盛安联基金、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国际银行和投资基金,纷纷成为潍柴动力的股东。目前,一些人士纷纷看好这支股票的成长性。
“通过上市,潍柴动力不仅获得了今后做强做大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文化,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谭旭光如是说。
蓄势待发
立志做未来动力的更强者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谭旭光对这句话的含义有着深刻的理解。潍柴既有过昔日的辉煌,也经历过往日的低迷,但潍柴人都把它当成最宝贵的财富。谭旭光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发展到今天,确实来之不易,如何续写辉煌,把潍柴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内燃机生产基地,是潍柴人共同追求的目标。他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要认为实现10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就固步自封,沾沾自喜,而要居安思危,谦虚谨慎,始终保持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压力感,从容应对,缜密运作。
尽管潍柴斥巨资建起了国内一流的研发中心和新产品试验室,尽管在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尽管实现了10升以上单一品牌发动机产销量全球第一的目标,但是,谭旭光并不安于现状,今年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蓝擎”系列新型发动机将推向市场,届时10升以上发动机年生产能力将超过25万台。他说,在未来5年内,公司将积极推进与国际著名品牌公司的战略合作,打造世界驰名动力品牌,“十一五”期间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亿元目标。本报记者 姚福泰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