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扬民族旗帜 江淮以汽车报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 15:54  新浪汽车

  在20世纪初期的近代中国,兴起过“实业救国”的思想浪潮,当时发展民族经济、做强民族品牌已经成为经济界的共识。100年过去了,在中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力发展民族品牌仍然是最为重要的经济话题之一。虽然今天中国的形势没有100年前面临 “生死存亡”时那样严峻,但是中国汽车工业要“由大到强”的发展要求却是非常紧迫的。

  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企业也由几十家发展到上百家,中国汽车工业呈现出一片全面繁荣的景象。我们在肯定汽车工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不得不承认,我国的汽车工业大而不强,汽车品牌众多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品牌却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究其原因,一方面,“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战略虽然取得不小的效果但是和预期目标仍存在差距,龙头汽车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世界水平存在不小的距离;另一方面,自主的民族汽车品牌比较少,多数品牌已经淹没在洋洋的合资大潮之中。民族汽车品牌是强大汽车工业的灵魂,只有民族汽车品牌壮大了,中国的汽车工业才能真正崛起。

  去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大力发展民族汽车品牌,为国争光。安徽的江淮和奇瑞两家汽车集团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品牌,江淮的轻卡和奇瑞的轿车分别列汽车出口榜的第一位。轿车是近几年市场关注的焦点,比较而言卡车似乎被忽视了,江淮卡车的崛起是一个不声不响的奇迹,经过几年的酝酿,江淮已经悄悄地建立起民族卡车品牌的市场领先优势。

  2004年,江淮取得了让同行羡慕的销售业绩:全年销售各类汽车突破13万辆,同比增长40%,高出行业平均增长率30个百分点; JAC轻卡销售量为8万辆,同比增长46.5%,高出轻卡行业平均增长率30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二位,而53%的品牌回购率了创造了新的记录;在轻卡出口方面,JAC系列轻卡产品共出口3000多辆,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在传统优势产品客车底盘方面,江淮也取得了“九连冠”的辉煌;而JAC的瑞风商务车系列也取得了2.4万辆的销售业绩,同比增长72.4%,8月还收获了200台军车的采购大单,首次实现了中国MPV进入军车领域;同时,JAC投资了3亿多元的格尔发重卡系列项目已经形成批量生产。

  江淮汽车近几年强劲的发展势头被称为“江淮现象”,受到国内外汽车厂商及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国内以及欧美、日韩的汽车厂商多次来到江淮参观,亲身感受“江淮现象”背后的秘密。

  寻觅机会 逆境求生

  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使汽车工业近年来一直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势头,从1992年到2000年的8年时间完成了100万辆到200万辆增长;到2002年,用了2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00万辆到300万辆的增长;2003年汽车产量又超过了440万辆;2004年产销双双突破500万辆大关。

  在近十年汽车工业走向繁荣的大背景下,江淮汽车积极地寻觅着发展的契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江淮汽车找到了自己的成长方式。

  1990年,走过了27年历史的江淮汽车厂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推到了生死攸关的叉路口,企业当年的汽车销售量已经降低到了不足1000台,销售收入3002万元,公司的净资产数额是零。品种单一、生产能力低下、经济困难的现状折磨着每一个江淮人,企业进入到一个“退不起”的境地。

   就在这个“危难之间”,现任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的左延安接掌了江淮汽车的方向盘。

  随后几年间,江淮汽车在左延安的带领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完成了一系列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后,新的江淮汽车以几乎脱胎换骨的模样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几年的变化,使得江淮汽车具备了客车底盘、轻卡、商务车、重型卡车、专用车、汽车变速箱、零配件等全系列产品的强大生产能力,企业营销网络重新布局在了全国各地,众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成为了江淮汽车坚实的合作伙伴。江淮汽车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重新振作了起来。

  江淮汽车在这个“转危为安”的时期,没有依赖任何外力,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了自己。1990年,江淮汽车将视野投放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南美,向玻利维亚出口了36台卡车,首次尝试并进入国际市场。江淮在积极向海外拓展市场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利用外资壮大自己。1996年,江淮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安卡莎公司合资成立合肥江淮汽车有限公司。江淮汽车由此迈开了健康发展的第一步。

  抓住机遇 自主发展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GDP年均增长9.3%,汽车工业年均增长15%,大约为GDP增长率的1.5至2倍。按照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民经济十年将翻一番,即年均增长7%,汽车工业将以10%至15%左右的速度增长。专家预测,到2010年汽车产量将达到800万辆;此后汽车工业如保持在年均5%至10%的速度增长,2020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200万辆。

  GDP的稳定增长让汽车工业得以高速发展,同时也使汽车厂商有了更广阔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江淮汽车在摆脱困境之后,在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层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江淮汽车更加规范化并富有战斗力。

  1997年,江淮整合了卡车、底盘以及客车等业务,成立了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并在随后的一年内,连续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填补了公司在体系认证方面的空白,为公司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扫清了障碍。

  2001年,江淮汽车完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打开了江淮集团的融资通道。紧接着,江淮汽车又对公司进行了股份制的改造,成立了内部职工持股会并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自我改造”结束以后,江淮汽车开始针对技术进行一系列的革新并实现了和韩国现代公司的战略合作,技术实力大大增强。

  今天,江淮汽车的底盘以及轻型卡车制造等技术在国内拥有较大的领先优势。江淮汽车已成为国内一流的商用车基地,位居中国汽车工业8强,全国大型企业500强第155位。江淮公司固定资产逾35亿元,2004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并连续15年保持了5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

  看准趋势 大胆拓进

  随着入世的深入,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一特点在2004年已有明显的表现,尤其在轿车行业。有研究机构认为,目前的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从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向发达的工业社会转型时期,这一巨大的社会进步和变迁,必然会带来市场对卡车和专用车的需求。因此,卡车和专用车将会成为拉动汽车产业增长的有利动力之一,这为做强、做大卡车自主品牌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所在。

  2004年,在前15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中,有6家是出现利润增长的企业,江淮汽车是其中利润及利润增幅均为第二位的企业。江淮汽车在2004年的表现可以说“全面丰收”,不但轻卡有46.5%的增长,商务车、重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另外,轻卡出口获得“五连冠”,为江淮汽车增色不少。

  看到中国汽车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江淮汽车人迸发出更大的开拓热情。当他们看到中国的民族汽车企业在自己的手中逐渐强大时,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变得现实而亲切。在这种无形力量的推动下,江淮汽车在经营思想和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性的探索。

  在经营理念方面,江淮汽车提出了“外学丰田,内学华为”的思想。外学丰田是要学习丰田注重品质效益的“精益思想”,丰田公司注重品质效益,对产品精益求精,认为只有品质优秀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这和江淮汽车对品质的追求是一致的。2004年上半年,轻卡市场经历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价格战,很多厂家都纷纷降价抢占市场,只有江淮汽车没有降价,坚持了自己的“差异化路线”,不断创新,提高性能价值比优势,最终依靠可靠的品质赢得了市场。

  内学华为主要是学习华为坚持自主研发、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塑造“狼性”与“做实”企业文化,“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是华为狼性的体现; 实施以客户需求驱动的开发流程和供应链流程,具备了符合客户利益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在业界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深谙毛泽东思想,将国内外营销理念与策略和具体市场环境与时机有效结合创造奇迹,縯绎由小到大,以弱胜强的成长史。

  江淮汽车以“系统思考,团队学习”为核心理念,坚持“协调平衡,追求卓越”的经营思想,有效地将毛泽东思想应用到当代的商业竞争之中。江淮人认为,毛泽东思想融会了古代和现代的先进思想并紧密地联系实际情况,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另外,毛泽东思想中体现出来的“由小到大,以弱胜强” 、坚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也是江淮发展民族品牌所需要的思想指南。

  在营销模式方面,江淮汽车创建了“学习型营销体系”,推进营销服务一体化建设,建立了分销和“4S店”直销相结合的方式,在轿车的“4S店”门庭冷落的时候,江淮的卡车“4S店”却开的红红火火。这种现象除了反映出卡车的市场需求更为旺盛之外,也体现出江淮汽车善于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

  2005年,江淮汽车确定了“走遍中国,走向世界”的发展目标,坚持全向市场战略,实施品牌营销。我们相信,在国家持续快速的宏观经济拉动下,在“五个统筹”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有庞大的中国市场做支撑,中国汽车一定会像家电产业一样真正涌现出一批走遍世界的民族汽车品牌,中国的汽车企业一定会圆“以汽车报国”的梦了!

(编辑:苏雨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